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林業經濟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林業所有制結構調整問題
為了適應我國當前林業生產力水平,現有的所有制需要不需要調整?需要作哪些調整呢?私人投資,私人入股,分紅的性質是什么?在實際中我們政府應該采取那些政策杠子?社會主義各種經濟成份的地位作用和性質?當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農民“包山”投資,雇工可以不可以?根據是什么?
2、農林牧結合和生態平衡問題
發展我國林業生產,必須走農林牧結合經營的道路。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好的典型,但仍有待于進一步的經濟論證。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它具有多種功能。森林不但可為人們提供日益增長的木材和林副產品,在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而產生了“生態效益”夕這一概念據國外計算森林的公益價值遠遠大于林價的幾倍幾十幾倍乃至于20多倍。森林是人類社會有賴于生存的基本條件。森林生態經濟學是一門新學科,怎樣保持自然生態平衡?搞好環境保護,需要解決那些政策和經濟措施等問題,已成為森林生態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3、健全建立林業生產責任制問題
根據林業生產的特點,落實各種行之有效的責任制,這對進一步推動林業的發展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責任制是屬經營管理勞動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使林業的生產關系如何適應于生產力水平的一種具體表現。正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的那樣,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并不存在,套固定的模式,我們的任務是要根據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在每個階段上創造出與之相適應和便于繼續前進的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近年來的實踐證明,農業上的各種不同形式的生產責任制,正是適應于我國目前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生產關系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也是在集體經濟內部關系的一次大的甚至是全面的調整。是符合“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從產品分配上看,又能更合理地調整了集體和社員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從而,大大地調動了集體和社員個人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發揮了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挖掘了個人的才能和潛力。林業是農業的組成部分,究竟如何落實專業承包,聯產計酬的責任制?營林生產怎樣“聯產”法?現在全國各省有不同形式的林業責任制和好的經驗,但不論在理論上還是經濟效果上的論證都是不夠的。怎么樣的責任制形式?或幾包幾定?其經濟效果為最佳,最適合于林業生產的發展,都亟待于進一步的探討。
4、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問題
森林資源短缺,直接限制了其生態效益的發揮;森林資源短缺,削弱了其后續產業發展的基礎;森林資源短缺,也使得建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成為泡影。總之,森林資源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在目前情況下,中國林業解決森林資源短缺問題具有最高的優先權。目前,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發展,斥巨資進行生態林業建設,對森林資源增長,特別是森林面積增長,產生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著眼于長期發展來講,政府主導的生態建設模式,不是一種最好的選擇。目前,一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從單純地擴大木材采伐量轉向到發展木材綜合利用的軌道上來,這是解決木材供應緊張的重要途徑,又是一種既經濟又收效快的好辦法。國外不少國家已把木材綜合利用率的高低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木材工業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近年來世界的木材綜合利用發展迅速。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品種上都以相當驚人的步伐向前進。
5、林業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研究
加強林業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是提高林亞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環節。當前,林業企業的管理水平低而粗放,亟待整頓和提高。管理體制應如何改革?要建立那些規章制度?問題成堆,亟待研究。
6、中國式的林業現代化問題
林業生產實現現代化,這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但我們不能照搬國外的指標和經驗,而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走向自己發展林業的現代化道路。關于林業現代化的概念。標準、步驟、措施以及如何起步等,都是值得很好的研究和探討的。
7、林業的經濟核算和經濟效果問題的研究
實行經濟核算制是林業企業經營管理中一項極其重要而復雜細致的工作。這項工作目前十分薄弱石投資不講效果,經濟效果差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投資經濟效果。
8、小結
總之,林業要大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還要國家投資。林業經濟研究的課題多得很,確實任重道遠。但是,目前的研究力量還是很弱,而且人少水平低,是遠遠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在分工和協作上都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建國以來據統計,全國林業院校培養的12萬大專畢業生中,只有400人是林經專業的,占0.3%。全國實際上專業林經研究工作的,約50人左右。為適應國民經濟四化和林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強林業經濟研究工作;一要擴大隊伍,二要提高現有人員的水平;三要改進研究方法。
作者:李軍 單位:白河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