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高效開展實踐教學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型的、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具有非常明確的行業指向性。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旅游管理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適應能力,能夠專業快速地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其教學要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可以將學生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踐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靈活處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并進一步檢驗和豐富理論知識,使學生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角色轉換,真正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更好地服務社會。因此,加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至關重要。
一、重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課程比重
目前,一些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出現應用性、實踐性知識偏少,理論性知識偏多的情況。實踐教學課程的滯后嚴重影響了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實踐課程的建設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服務技能和業務操作能力,更是為了讓畢業生能夠真正快速勝任與旅游相關的管理工作,同時也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因此,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一定要重視實踐課程建設。按照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適當增加實踐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比例,努力把實踐教學落實到實處。課程的調整和重置決不能盲目進行,更不能流于形式。而應根據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踐課程。
二、“走出去、請進來”,優化教師隊伍建設
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需要一支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師資隊伍。相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實踐教學需要調動校內外各種因素,其管理難度有所增加。這就需要組建一支不僅專業理論水平高,而且管理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然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缺乏必要的業務背景和行業工作經歷,致使教學內容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目標不相符。因此,落實實踐教學,培養合格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須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讓高校的教師能“走出去”,同時也能把企事業單位的優秀人才“請進來”。“走出去”:高校制定專門政策,鼓勵專職教師深入旅游管理企業考察、調研,甚至可以直接參與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以提高教師對實踐的認知;同時,也可以鼓勵教師考取茶藝師證、調酒師證、導游從業資格證等相關職業證書,鼓勵和培養“雙師型”教師。“請進來”:高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吸引旅游相關行業中從業經驗豐厚的專家、高管、資深職員等高級人才到校授課、作報告、座談交流等,向學生介紹當今旅游業的發展狀況、企業員工的成長歷程,以及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等,使學生了解社會職業所需,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從學校到社會的角色轉變。
三、改進教學方式,注重課堂案例教學
改進教學方式是落實實踐教學的必由之路。傳統教學采取“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模式。這種教學只是理論知識的灌輸,缺乏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引導。而案例教學則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還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整理一些理論教學所需的業內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既可以是國內外旅游行業的經營管理實例,也可以是學生專業實習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典型案例。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會運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疑難解答、相互辯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式,注重教材與實際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真正做到學為行所用。
四、利用校內外資源,規范學生實踐實習
實踐活動是提升實踐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徑。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具有特殊性,所以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提高其實踐能力。“導游大賽”“禮儀大賽”“校園一日游”等校園活動,是學生展現專業素養的機會;模擬客房、餐廳實訓室、模擬導游室等校內實訓基地是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實踐能力和提升職業素養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說校內的實踐活動是靜態的,那么校外的頂崗實習則是動態的。校外實習是校內實踐活動的補充,其作用更是校內實踐活動無法替代的。它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訓練、認知性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創新研究等多方位的素質教育。其最大特點在于能夠將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開放型互動式教學,從中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服務技能和敬業精神,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獲得從業經驗和能力,最終實現畢業和就業的零距離對接。為了保證實習效果,一套完整的實習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從人員確定到教師指導,從頂崗實習到綜合評價,學生實習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規范化、制度化,從而確保實習的順利進行和良好效果的取得。
五、結語
總之,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任重道遠,需要校方、企業及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協作,意識統一,形成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才能培養出深受社會歡迎的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作者:武仙鶴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