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武威市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兼有結構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特征。近年來,武威市通過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和農業結構調整、農藝節水、農業工程節水等措施的落實,農業節水取得了明顯成效。
1發展現狀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項目實施以來,武威市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和水權水價改革,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依法管水治水,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對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起到了積極作用。2018年全年總用水量14.33億m3,比上年下降6.6%。其中生活用水0.8532億m3,下降1%;工業用水0.6361億m3下降33%;農業用水10.56億m3,下降6.87%;生態用水2.27億m3,增長4.34%。2019年,武威市全面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深入推進農業節水行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把農業節水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全市優質蔬菜、中藥材、藜麥、食用菌等高水效作物面積9萬hm2,新建戈壁農業66.67hm2累計建成1340hm2;集成推廣農田高效節水技術16.7萬hm2,667m2均節水60~80m3;以淺山旱區、二陰山區、沿山冷涼灌區為重點,推廣旱作農業3.09萬hm2深入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現已建成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萬hm2。
2存在問題
2.1農業用水大戶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
農業用水在總用水量中的占比仍然較高,且效益偏低。2018年,全市總用水量14.33億m3,其中農業用水10.56億m3,占73.69%;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69.2億元,其中農業增加值123.22億元,占26.26%;全市各行業平均用水效益為32.75元/m3,而農業用水效益僅為11.67元/m3。
2.2農業種植結構不盡合理
隨著全市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但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仍然較大,占比較高。201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6.51萬hm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43萬hm2,占61.98%;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0.08萬hm2,占38.02%。特別是以瓜果、蔬菜、中藥材藜麥、食用菌及枸杞、釀造葡萄等為主的高水效作物種植面積12.87萬hm2,只占48.55%,種植結構不合理。
2.3農藝設施節水成效不明顯
截至2018年,全市已建成日光溫室1.47萬hm2,大部分配置了滴灌、微噴等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和水肥一體化設備。但部分農戶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設備接受程度低,加之對設備使用技術掌握應用不熟練,使用率不高,達不到預期的節水效果。
2.4農業節水工程推進緩慢
全市農業產業化雖有了較快發展,但農戶家庭經營的生產方式仍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與高效節水農業對作物集中連片規模種植的要求很難匹配,不利于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
2.5管水用水機制不完善
在農業領域“水”商品還未市場化,水權交易流轉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很難實現水權的市場化有效流轉,難以調動農戶節約用水的積極性。
3對策建議
3.1優化農業結構,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
堅持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產業、以水調結構的原則,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蔬菜、中藥材、食用菌、馬鈴薯、優質牧草、枸杞、釀造葡萄等低耗水、高效益作物,加快發展牛、羊、豬、雞為主的現代綠色設施養殖業,持續推進生態戈壁農業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用水效益。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生產托管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向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優勢產業有序流轉聚集,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3.2強化技術培訓,全面推廣農藝節水
堅持成熟技術集成推廣與新技術引進研發相結合,現有高效節水品種推廣與新品種引進示范相結合,重點圍繞日光溫室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等,全面普及微噴、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加強對日光溫室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和示范培訓,全面提升農戶應用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水平。加強農業高效節水技術、水肥一體化、配套品種、種植模式等方面的試驗研發、示范推廣,促進日光溫室綜合效益提升。
3.3突出示范引領,持續推進農業工程節水
加大項目整合力度,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配套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分區域推廣滴灌、管灌、噴灌、微灌等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不斷改善農田水利基礎條件。積極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集中連片推廣應用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達到“節水增產、節水增效”的目的。建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運行補貼政策,加強對已建成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維護管理,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確保節水灌溉工程正常運行,充分發揮工程節水作用。
3.4健全用水機制,深入推進制度節水
健全完善農業用水分類、分檔水價制度,根據農民群眾承受能力,區別作物種類、供水水源等,合理確定農業用水成本。建立健全水權流轉機制,鼓勵用水農戶把節約的水,通過水權交易市場流轉出去,使水資源使用權和收益權在用水戶之間合理流動,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健全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運行管理保障機制,市縣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工程日常管護,通過設立設備管護公益性崗位,組建專業管護隊伍,確保高效節水設施有人用、有人管。
3.5強化政策宣傳,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
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強市情水情教育,全方位開展節水形勢宣傳、節水知識普及和節水政策解讀,切實增強群眾節水意識和行動自覺。通過算賬對比、典型示范、觀摩學習等方式,宣傳推廣普及高效農田節水技術和知識,轉變廣大農民群眾用水觀念,改變灌溉方式,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參與節水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作者:馮吉昌 單位:甘肅武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