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育苗地選取、土壤處理、種子選取與處理、播種、施肥以及苗期管理等方面探討了林業工程的苗木培育技術要點,在此基礎上闡述移植造林技術的技術要點,為從業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林業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
1苗木培育技術要點
1.1合理選取育苗地
合適的育苗地是育苗的前提,育苗地的排水條件應保持良好,以避免積水,其土壤肥力應利于苗木生長,育苗地的位置應適中,交通便利,以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提高成活率。適合苗木生長的土壤類型可劃分為3種,分別為砂壤土、壤土以及輕壤土。育苗地的土壤為鹽堿土、粘土以及沙土等將不適合苗木生長,需要改良此類土壤以提高土壤質量,為苗木生長提供條件。育苗地的土壤、水分、溫度以及陽光等因素需要保持均衡,以保證苗木培育工作順利進行。此外,育苗地還應具有齊全的配套設施,建筑、排水灌溉系統以及道路等都應合理配置,育苗地內的道路應保持四通八達,應滿足機械設備以及人員進入的要求,便于進行機械化操作以及觀察苗木的發育情況。
1.2處理土壤
實際種植過程中,完全符合苗木生長要求的育苗地通常較少,例如常見土壤酸堿性過重、土壤含有較多粘土成分等,因此需要對育苗地土壤進行改良處理。土壤偏堿性時,將腐熟的草炭土、松林土進行消毒處理后與土壤混合,進而提高其蓄水、蓄肥能力;土壤偏酸性時,增加堿性物質如石灰、草木灰等中和酸性;土壤偏粘性則加入沙以中和土壤;土壤偏砂質則加入混合攪拌的泥炭土;土壤缺乏肥力時則增加有機肥[2]。除此之外,土壤病害將導致種子發芽、幼苗成長受到影響,因此需要育苗前先消毒處理土壤,存在地下害蟲時,結合播種、耕地采用殺蟲劑殺滅地下害蟲;通過硫酸亞鐵等制劑可消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進而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1.3處理苗木種子
種子的性能對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具有重要影響,對苗木種子進行預先處理能盡可能確保種子性能。從抗旱、抗病能力、種子外形等方面選取合適的樹種,北方地區的主要樹種包括苦楝、火炬樹、白皮松、側柏、圓柏、懸鈴木、黃楊、國槐、合歡等。播種之前先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清洗干凈種子并進行消毒,將種子放置于合適的溫度、濕度環境下以催芽。
1.4播種
選取春季進行播種,從而為苗木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氣候以及降水條件,幫助苗木生長。播種后進行灌溉,可采用覆蓋地膜的方式確保種子的萌發溫度,幫助種子生長。播種后遭遇干旱天氣時,需增加灌溉次數以確保種子水分足夠。
1.5施肥
施肥能確保幼苗的養分充足,為發芽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育苗時,需要定時、定量進行施肥,固定肥料種類與數量,避免施肥量過多導致燒苗。整地時,可采用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以提高肥力,出苗后視其生長情況追肥。首次追肥為出苗整齊后30天左右,此時主要給予磷肥、氮肥,1hm2施尿素10~12kg,15天后進行二次追肥[3]。
1.6苗期管理
生長過程中的苗木較為缺乏抵抗力,應加強苗木管理工作。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避免病蟲為害幼苗;設置障礙物以免倒伏;出苗前及時中耕,改善土壤板結狀況,同時采用除草劑除草,清除雜草,首次中耕后,每月進行1次除草。
2移植造林技術
移植造林技術是將生長勢頭良好的健壯植株進行移植,從而實現造林的目的。移植過程中選取的大部分植株基本發育成型,植株的樹形、根系已較為健全,生長也較為旺盛,對目標區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移植后生長較為穩定、迅速,也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因此移植造林的存活率、工作效率均較苗木培植更高,這也是這一技術在我國植樹造林工作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的原因。
2.1合理確定移植時間
就我國北方地區而言,3~4月是林業工程進行移植造林的理想時機,此時氣溫逐漸上升,有適當降水量,苗木正處于最佳生長期,移植后苗木更容易生長,是移植造林的最佳開展時機。選取3~4月份進行移植造林,有助于提高植株的適應能力、成活率以及抵抗病蟲害的能力,為提高移植造林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2.2選取規格合適的苗木
待移植的苗木需要生長良好、苗齡適合且移植難度較小,通常而言,大型喬木以120cm左右為宜,小型喬木則以40cm左右為宜,相鄰苗木之間間隔控制為1m進行密植。結合移植調節、造林工程的設計情況以及造林面積等進行隨時調整,預留苗木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補種,進而為苗木的成活率提供保障。
3苗木的運輸與種植
運輸苗木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保障苗木的安全性,規范包裝流程、運輸流程等,對苗木采取保護措施,確保運輸過程中苗木不受損。需要特別重視保護苗木根系,可蘸泥漿將苗木根系包住,運輸過程中減少顛簸,確保育苗袋以及土壤保持完整。苗木到達目標區域后,即刻進行栽種,通過控制移植時間以避免根系失水而導致苗木生長受到負面影響,減少假植現象的產生,為苗木恢復正常生長狀態提供條件,進而迅速適應新環境。苗木移植一段時間內,加強對苗木的護理工作,通過控制濕度、灌溉、使用肥料、調整土質以及防治病蟲害等一系列措施為苗木生長提供條件,確保苗木迅速適應環境,提高成材率、成活率,提高移植造林的成功率與工作效率。苗木移植后,需要特別重視防治病蟲害,病蟲害的種類繁多,發現時才進行治理已經較晚,因此需要著重預防,強調綜合治理。做好病蟲害監測工作,結合目標區域的歷年病蟲害發生情況預測本年病蟲害,對可導致苗木腐爛的病蟲害噴灑911乳油;對食葉類為主的病蟲害,噴灑樂果乳油400倍液。通過生物防治技術,預防病害,可培育害蟲的天敵以防治蟲害,使用生物性藥劑以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水平[4]。
4結語
現代林業中,林業工程占有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育苗、移栽技術直接影響到苗木的生長水平,需要加強對育苗、移植技術的學習,不斷提高林業生產水平,從而確保幼苗得以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安雅文,高芳芳,蘇俊艷.簡析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39(02):70-71.
[2]謝少華.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的技術要點及優化舉措[J].產業創新研究,2018(08):104-105.
[3]陳志根.林木種植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8(03):60-61.
作者:檀冰 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