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山區公路路面積水處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前言
受地理條件的影響,山區公路的超高邊坡與彎道數量相對比較多。當發生降雨與冰雪等相關惡劣天氣時,路面很容易出現積水問題,從而影響到山區公路行車安全,這也是山區公路比較常見的一種路面病害。
1工程介紹
某公路工程是典型的山區公路,在2011年11月正式通車運營,公路全線為69.35km,其中橋梁隧道占比35%以上。自從山區公路通車后,公路路基表現較為穩定,但是在每年的汛期,路面發生了各種積水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行車安全。為保證山區公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公路養護技術工作人員需要全方位排查積水路面,其中積水路段達到了10處,共有1160m。經過翻閱山區公路設計圖紙與維修記錄,并結合現場實地調查結果,深入分析了山區公路路面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高邊坡逕流與積水占據路面積水達到了91.02%,所以探索其形成原因,然后制定科學、可行的路面積水處理措施,對保護山區公路安全運行尤為關鍵。
2山區公路路面積水形成主要原因
2.1降雨量較大
經過與當地氣象部門的溝通、交流,整理出了該山區公路近3年5月至10月的降雨量狀況,其中達到中雨級別以上的年均降雨天數為21.6d,已經嚴重超過了標準2.4d[1]。
2.2中央隔離帶未設排水設施
該山區公路工程項目,因為受到地形條件的影響,所以超高設計的路段相對偏多。經過查看設計圖紙與現場實地調查,其中超高路段的積水點未在超高一側路面設置排水設施。
2.3急流槽口設置不科學
隨機選擇該山區公路積水路段中的三個點,然后完成急流槽口的進水量測試。本次測試采用的是模擬降雨,具體為中雨、大雨以及暴雨,以24h為基準,降雨量分別為10~25、25~50、50mm以上,測試時間為6min/次,相關測試結果見經過測試結果分析可知,硬路肩順著合成坡度方向的水流,進入到急流槽口的水量低于標準60%,由此表明該山區公路急流槽口設計不科學。與此同時,在測試結束之后的首個中雨天氣,公路養護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了核實,所得結論與測試結果相同,從而進一步證實了急流槽口設計不科學。
2.4排水系統不順暢
該山區公路的沿線排水設施相對比較多。雖然在公路養護工作中十分重視排水系統的疏通、維修,但是很難做到全面,從而造成路面出現積水問題[1]。
3山區公路路面積水處理措施
在分析山區公路路面積水形成主要原因后,提出了增設急流槽技術與中央分隔帶排水設施等相關措施,以此增強山區公路路面排水能力[2]。具體措施是順著中央分隔帶的方向,選擇超車道內側建立縱向排水溝,且每間隔100m建立一條橫向式排水溝,把路面中的積水匯入至經過改造或者是增設的急流槽口之中,實現積水的有效排出。本文著重分析與研究了縱向式排水溝的結構與材料選用。
3.1縱向式排水溝的結構方式
縱向式排水溝的結構方式主要包含三種,具體見圖1。綜合考慮技術性、經濟性以及安全性等相關要素,最終決定選擇暗管型縱向式排水溝。
3.2排水溝材料選用
首先,選用格柵蓋板材料,其主要分為鑄鐵與預制混凝土。其中鑄鐵的特征是價格比較高,具有良好的強度,容易生銹,泄水口占比超過了50%,施工時需要進行預埋螺栓;而預制混凝土的特征是具有良好的強度,易于更換,價格相對適中,泄水口占比低于26%,且施工便捷、簡單。通過對兩種材料的綜合對比,決定選擇預制混凝土格柵蓋板。其次,選用暗管材料,其主要分為PVC管、PE管以及混凝土預制管。相關具體特征如下:①PVC管,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質地堅硬,有利于粘接,安裝施工十分簡單[3],其性能可以滿足基本要求,但由于抗沖擊性能比較差,對此適用于縱向式排水溝;②PE管,撓曲性能與伸縮性能比較強,而且耐老化,安裝施工簡單,其適用于橫向式排水溝;③預制混凝土管,具備良好的強度,而柔性比較差,價格偏高,安裝施工復雜,所以建議選用。通過綜合對比,橫向式排水溝選用PE管、縱向式排水溝選用PVC管。
4山區公路路面積水處理施工
4.1縱向式排水溝施工
1)開鑿基坑。順著中央隔離帶的方向,選擇超車道內側進行放線,然后通過切割機切割50cm寬度;鑿除的深度為57cm,即面層鑿深為17cm,而水穩層鑿深為40cm;最后進行清理[4]。2)混凝土墊層澆筑。在基坑的內部完成防滲土工布的有效鋪設,緊接著進行混凝土墊層澆筑(C25混凝土,澆筑厚度10cm)。3)安裝PVC管與預留排水口。選擇直徑為20cm、長度為4m的PVC管,以50cm的間隔距離布設于基坑之內;間隔位置需要預留出50cm×50cm×70cm的排水口,并對PVC管進行固定。針對排水口模板的制作,其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建議為40、25、37cm。4)混凝土澆筑。選擇C25混凝土進行澆筑,并預留出瀝青混凝土面的厚度。5)安裝蓋板。在混凝土達到終凝之后,緊接著進行蓋板的安裝,同時完成蓋板兩側混凝土的有效澆筑。6)鋪筑瀝青混凝土。選擇坑槽修補形式,鋪筑厚度為4cm的瀝青混凝土面層。
4.2橫向式排水溝施工
1)開挖基坑。與行車的方向垂直進行基坑開挖,其寬度為70cm、深度在60cm以上,同時保證基坑的坡度和路面的橫坡一致性。2)安裝PE管。把直徑為30cm的PE管布設于基坑之中,以2m的間隔距離加以固定,避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PE管出現位移。3)澆筑混凝土。選擇C25水泥混凝土進行現澆,同時頂部需要預留出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厚度。4)鋪筑瀝青混凝土。選擇坑槽修補方式,鋪筑寬度為4cm的瀝青混凝土面層。
4.3改造或是增設急流槽
所有的橫向式排水溝都需要建立急流槽,把水流引入到路基的外側。1)增大急流槽的排水口。針對現有的急流槽口,需要開挖深度為60cm、寬度為60cm、長度為100cm的排水口。2)澆筑混凝土。進行基底C25混凝土現澆,其中底部的厚度為20cm,側壁的厚度為10cm,坡度為2%,以保證能夠順暢排水。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要預埋螺栓,從而增強格柵蓋板的穩固性。3)安裝蓋板。將蓋板置于預留位置,然后選擇預埋螺栓進行有效固定。
5總結
本文在分析與研究山區公路路面積水形成主要原因后,提出了增設急流槽、中央分隔帶排水設施等相關措施。通過實踐表明,本文提出的措施增強了路面排水能力,解決了路面積水問題。
參考文獻:
[1]吳聰雅.沈海高速公路福泉福州段擴建工程超高段路面排水改造設計[J].福建交通科技,2016,36(5):26-31.
[2]劉源泉,姚遠.高速公路改建后的路面積水問題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7,12(4):66-68,110.
[3]尹健標.公路超高過渡段縱坡設計對路面排水的影響[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3):42-45,50.
[4]蘇春華,裴強,黃衛明.高速公路路面水損害問題及排水設計研究[J].山東交通科技,2018,40(5):53-55.
作者:郭睿君 單位:山西路橋第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