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場化進程中校服的情感化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資料收集與整理,介紹了國內校服的起源與發展,通過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情感需求,研究了情感化元素在校服設計應用的重要性,論證了加入情感化元素的細節設計能夠使校服更加符合他們身心發展。
關鍵詞:校服;情感化;設計
一、研究背景
(一)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設計理念在設計領域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校服的設計和應用中有著更深層次的情感意義,相對于實用元素在設計方面,校服設計里的情感元素更重要。”情感化設計和傳統設計是兩個不同的理念。傳統的設計理念作為功能化設計的一種形式,它更加重視如何讓服裝擁有更好地功能與作用,發揮它最大的用途,這種設計為了迎合消費者,對他們的任何要求都盡可能的滿足。而情感化設計,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的基礎之上,進而在人們的情感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二)服裝設計中的情感化
服裝設計中“融入情感化元素的設計”,已經使設計師們意識到消費者對服裝的要求不僅僅是功能、款式、面料的這幾個因素的影響,而是在人們精神領域上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人們在面對如此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時,他們更希望找到一個舒適、安靜的場所來釋放和減輕壓力。服裝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設計師在設計服裝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將自己對服裝的理解融入其中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在服裝設計中,設計師要將一切可能的因素運用到設計中,比如對文化的理解,對時尚的追求,對消費者的心理調查,通過各種渠道,使設計更加具有情感化。
(三)服裝情感化意義
情感化對于服裝設計非常重要,情感化設計理念中包含了服裝設計的價值服裝設計中情感化設計理念的應用,不僅僅滿足人們對服裝的最初需求,而且將情感賦予服裝,與消費者的情感相互共鳴,使服裝設計充滿美感、情趣,縮小了設計與人的距離,而且也促進了服裝的銷售,服裝的情感化設計越來越成為表現人們追求自我、展現魅力的手段。
二、國內校服研究現狀
(一)從辛亥革命到20世紀20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辛亥革命時期的穿衣風格打破了千年來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時期,新的服裝潮流使當時的人們對美有了另一種認識,他們開始注重對美的追求。受西方服裝風格影響,當時的學生校服在反映著擯棄奢華、崇尚簡樸的趨向同時,還反映著在服裝色彩的舊觀念發生著重大變化。這一時期的校服融入了當時社會的新潮思想,這一情感化元素的融入使得那一時期的校服成為一種新的服裝潮流。
(二)20世紀30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滿族和漢族服裝有一定的融合,旗袍在這個時候出現,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這個時代服裝吸收了其他地方少數民族的特點,形成了本民族特色的服裝,這是民族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流融合的產物。四十年代時期,校服的風格也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三)20世紀50年代:缺乏特定校服新中國成立初期,受西方的影響列寧裝、棉大衣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歷史上的長衫馬褂已經過時了,已經漸漸被人們所拋棄。當時的時代背景對穿著服裝的影響非常之大,情感化元素的融入在校服上的體現比較隨意,并沒有特定的、顯著的風格。
(四)20世紀80年代:校服重新出現改革開放80年代,校服重新被接納,那一時期的校服沒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情感化元素的體現在這一時期并不明顯。
(五)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運動校服開始普遍流行當時的校服大多以運動服為主,顏色大多以白藍相間為主,形式上開始統一化,從情感化角度來說,為了讓學生有團隊合作的精神,互相幫助的理念,增加集體榮譽感。學校采用統一服裝的規模,此時的校服融入了統一、規范的元素,簡潔、規整是這一時期校服的主要特點。
三、情感化元素在校服中的應用手法
(一)面料
情感化面料指的是,通過特殊的手段,在面料上給人以視覺的沖擊感,使得人們對服裝產生一定天馬行空的想象,吸引消費者。在校服服裝設計中,面料要被賦予一些青春活潑的氣息,它們要和服裝穿著人體的形象相符合,而且與設計主題和內容相一致,使服裝更加具有藝術感。不同的人群對面料的感覺是不同的,如利用棉、麻、絲、毛等通過二次改造產生的服裝面料,具有樸素的潛質,在校服設計中,通常使用含棉織物材質,具有良好的吸濕性、保濕性。現代設計師通過對面料的調整和改變,常在服裝設計中使用和融合自然材質來增加自然的情調,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色彩
情感的存在,還要求人們對色彩的把握,在校服的設計過程中,對色彩的把握對設計也有一定的影響。色彩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們的情感,人們在心理上會對色彩產生某種感情。這種感受完全來于生活中的經驗,比如:紅色,代表熱情,火爆,代表著外向、直爽的情感特征,綠色象征生命與希望,代表著仔細、深沉的性格等。在校服色彩設計中,要求生動活潑,輕松穩重的色彩,顏色鮮艷、明亮是其主要特點。
四、情感化元素在不同年齡段的應用實踐
近年來,國內中小學生的校服大多采用運動服裝,這類服裝滿足了學生運動量大、服裝消耗快的特點。而在校服設計中,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性格發展,校服的設計也逐漸融入不同的情感化元素。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安全第一。因此,在兒童校服設計中主要采用衛生、舒適的面料。色彩方面,由于兒童更喜歡明亮、鮮艷的童真顏色,比如紅色、黃色等更適合應用于兒童校服中。對于青少年,他們正處在叛逆的青春期,隨著身體的發育以及對于美有了自己的見解,校服的設計在這一時期,更偏向于青春、活力的體現。結語在校服服裝設計中融入情感化元素,更加體現了它的意義,在校服作為一種制服的基礎上,加入許多消費者和設計師強烈的情感元素,會使得服裝更具有人性化,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在銷售的過程中,更能被消費者所接受。在校服的設計中,加入情感化元素,更加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需求,有利于新時代背景下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唐納德•A•諾曼———情感化設計[J].工業設計,2017(06):32-33.
[2]周開顏.服裝設計中材料的情感語義表達[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09):260.
作者:段澍湉 孫倩倩 陸平 單位:鹽城工學院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