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會計實踐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作為實踐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而且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目前來看,許多高職會計的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其次,教師常年從事理論工作,很少有機會參加實踐工作,所以實踐知識和實踐經驗不足,這也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2.1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同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更側重的是技術教育、實踐教育以及就業教育,通過在校學習期間,開展會計實踐教學,結合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完善學生的綜合技能。會計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果沒有實踐教學,則學生不能檢驗所學知識,也不能發現自己所學知識的薄弱環節,找不到今后繼續深造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高職院校開展會計實踐教學,可以從整體上提升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2.2彌補學生校外實習的不足
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到企業一線去實習鍛煉,在企業實習過程中,通過跟著有經驗的師傅學習,逐步建立起會計工作的思維方法,而傳統的校外實習,則不能很好地深入一線企業內部,所學習的內容也比較粗淺,很難適應會計行業工作的快速發展。一些高職院校的校外實習,由于和實習企業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利益關系,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往往是單純的勞務輸出,學生從事的大多數是簡單機械的體力勞作,而對于本專業知識的應用,則幾乎沒有匹配的崗位。會計專業,從整個就業市場來看,其實崗位缺口并不是很多,一些沒有對口實習崗位的學生,在實習階段,不能有效鍛煉自己的本專業技能,而通過會計專業的實踐教育,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校外實習的不足。
2.3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高職相對于本科教育來說,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很快勝任工作,所以從人才培養目標來說,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就要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從多方面,多渠道培養理論深、能力強、有創新的復合型應用會計人才。
3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改進方案
3.1完善教學體系,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在高職會計教學中,應該基于會計實際將會計實踐課程與會計實際工作盡可能的結合起來。在教學體系的建設上要體現綜合技術應用的要求,突破“學科體系”的指導思想,在掌握必要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突出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加強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在課程設計中,應遵循必修課各專業方向統一原則、理論“夠用”原則、加強技能訓練原則、多專多能原則。教學過程中,也應以學生為主。教師應多采用案例,提供相關資料、工具,讓學生能自發參與到學習以及實踐的過程當中。這樣,能避免“填鴨式”的學校,起到點撥、誘導和激發興趣的作用。對于教材和課件的使用,應盡可能的符合現實情況,做到與時俱進。
3.2完善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學校應加大投入,建立仿真度較高的實踐基地,確保學生在學校實踐過程中,能夠體驗到真實的會計工作過程和環境,幫助他們在畢業后能盡快適應各自的工作。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應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校企合作,可以很好的做到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幫助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既滿足了學生就業的需要,又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的建設,首先在國家層面,應加快立法,從政策的角度保障企業的利益,引導企業和地方政府重視學生的實踐。只有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企業才能放心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其次,高校應轉變辦學理念,主動與企業建立長期的人才合作培養計劃。校企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是一種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校企資源共享的雙贏模式。
3.3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能力的強弱,影響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同時對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人才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會計實踐教學教師隊伍應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把理論和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學校應增加專業老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比例,鼓勵本校教師多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把實際經驗融合到授課過程中。同時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
4結束語
總之,為了適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高職院校應關注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育目標,重視學生的就業技能和發展能力,重視專業領域建設,注重校內學習與工作經驗的一致性,讓就業導向重于書本知識。在教學上注重工學結合,重視能力培養,多與企業合作,加強產學研合作,學校的教師要走出去,企業的管理者要請進來,共同提高會計教育的質量,讓學生從學校畢業時能夠順利過渡到工作崗位中去。
作者:陳玉琨 單位: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經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