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虛擬企業模式下會計實踐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會計是以工作實踐為根本目的的一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傳統的教學更多的關注理論教育,以理論知識或知識模塊為導向,附之以模擬實訓訓練。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企業的會計實務流程比較陌生,處于理論基礎上學習理論,理論基礎上實踐理論,并不能將所學到知識很快應用于工作中。ARE虛擬企業就完全模擬制造業運作流程,直觀展示業務流程,讓學生手眼腦全方位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出快速融入實踐工作的符合社會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是根據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并探討ARE虛擬企業教學模式。
【關鍵詞】ARE虛擬企業;實踐教學;教學模式
一、現行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實踐的認識度不夠。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力更多的是關注準則的理論要求,忽略初學會計者對于企業的陌生,采用理論灌輸的模式。這種忽略理論來源于實踐同時也應用于實踐教學的結果必然是學生學習中死背理論,導致教學效果一直不盡人意。近幾年會計教學開始關注以實踐為教學載體,但是由于教師對于實踐缺乏充分認識,雖然教學中也有模擬實訓教學環節,但是往往也只流于表面形式,只是換了一本教材進行理論教學而已,導致學生不能夠牢固掌握專業技能,完全忽視了會計的實踐性。
(二)實踐設備跟不上實踐教學的需要。實踐設備在很多學校仍然還是很多年前的教學軟件,因為教學投資的不到位,很多的財務軟件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和維護,甚至于會計準則已經修訂,但是軟件還是采用修訂前的處理;教學材料陳舊,大部分會計教學中采用的實踐教學都是采用實踐模擬的理論資料,學生在固有的資料模式下進行會計處理。會計教學和學習都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做好會計處理,著眼點應該是動態的企業業務流程和不斷變化的業務。如果教和學都只是書本上的紙上談兵,必然導致學生走上崗位時候的不適應和無所適從。
(三)實踐教學方法不科學。會計教學往往采用先理論教學,過程中配套實踐模擬,最后才在實踐基地實踐。而具有極強實踐性的會計教學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取決于教和學兩個方面。從學生角度,如果學生對于真實的企業環境、真實的企業架構、業務流程等一無所知,那么對于會計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點,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教師角度,更是對課程過程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沒有把握,原來自己怎么學的,就怎么教給學生。教師對于實踐環節把握的不到位,導致學生很少有真實的動手實踐機會,會計實踐操作一直未能體現在教學課程中,導致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未能有效提高。
(四)傳統低效的教學模式。現在大部分學校在會計教學中教學手段極其腐舊、教學內容無比空洞。學生從開始接觸會計就基本是“總論、要素、復式記賬、憑證、賬簿、報表”這樣一個流程,填鴨式灌輸給學生。如今多媒體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唯獨在會計教學這方面,因為財務數據的保密性,不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教學體驗。再因為個別的教師仍然是以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授課,對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較少,對會計專業未來的社會發展還不是很了解。
二、基于ARE虛擬企業模式下的會計教學
(一)利用ARE虛擬企業,了解企業架構以及業務流程。會計不是孤立的完成業務處理工作,企業各個部門之間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合作。通過ARE虛擬企業,展示給學生一般企業的職能部門的架構,了解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尤其財務與采購、財務與生產等部門日常的業務。通過了解企業職能部門,為后期的會計理論與實踐教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是基于社會實踐角度背景下的改進完善。這樣不但有利于現階段的會計實踐教學,在往后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也能充分實現實踐教學的有效價值。通過ARE虛擬企業的職能部門架構,了解每個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為學生營造和諧有趣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能動性。通過對企業了解,才能將實踐教學穿插到會計教學的全部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與此同時,在理論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將會計的實踐性體現出來,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二)結合崗位分工,學生完全參與崗位工作。ARE虛擬企業實踐中,只給予學生企業的崗位以及崗位職責,而不限定具體的業務。在ARE會計實踐教學中,每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崗位職責,自行設定業務,完全作為企業的一員來運行業務,而不是被動地去完成設定好的數據處理。會計教學的理論知識本身就是比較復雜的一項任務,占據大量的教學時間,而傳統的理論教學往往事倍功半,效果差強人意。會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于工作,而實踐工作與會計理論教育如何能無縫對接,則是傳統教學無法有效解決的一個難題。通過這種自行參與崗位,自行設計業務的ARE虛擬企業實踐,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快速耦合,不但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實踐內容進行反推得到理論知識,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這種人人參與手眼腦并動的實踐教學還可以為教師教學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實踐和理論無縫銜接在一起。在實踐中得到理論,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讓實踐教學真正做到實至名歸。
(三)加強崗位輪換以及心得交流。在傳統會計教學中,大多的教師關注的往往是結果。有些實訓雖然也采用分組形式展開,但每個人完成自己固有的工作就結束。在ARE虛擬企業會計實踐教學中,學生可以每天改變自己的角色,通過不同角色互換,了解在企業實務中不同崗位要關注的業務點,更能通過角色互換體驗不同崗位之間的關系。業務流程的處理是檢驗理論知識的運用,不同的專業素養、不同的立場,在很多時候對于經濟業務的專業認知和判斷都可能存在偏差,所以要更多關注實踐后的心得交流,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講授,把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技巧、方法、甚至于疑惑,和同行交流,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更牢固掌握知識點,其實也能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以及儲備后期教學技巧,讓教師時刻了解會計教學發展方向,會計教學中應該把握的核心點,主動更新相關知識。通過崗位輪換和心得交流,使學生更能直觀了解企業,更能系統掌握知識,也能使教師有足夠的教學能力傳授真正的會計技能和專業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的教學始終要以實踐操作為教學導向。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大實踐與理論知識結合的教學力度,督促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質量和職業素養。與此同時,要合理設計教學課程,讓理論、案例以及實踐有機結合,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綜合技能。會計教學,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實用型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馮中強.基于實踐視角下的中職會計教學模式研究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2
[2]賀勝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09,4
[3]秦學斌.財會專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2
作者:張松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