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元化因素融入空間設計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綠色設計
人類社會在創造文明歷史進程中,不斷對自然資源過度地索取,導致能源日益緊缺的現實問題,同時人類的各種活動也對自然生態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因此,在這樣一個現實問題下,綠色設計思想以及相應的技術孕育而生。“綠色設計技術是盡可能減緩環境負擔、減少原材料或減輕環境污染的各種技術、工藝的總稱。”[2]當前對于綠色居住空間設計探索的腳步一直都沒有停止。我們來看一個實例。由Suppose建筑設計工作室設計的“現代穴居”,在創造綠色空間這樣前沿設計研究層面的樹立了一個典范,為生態空間設計續寫了新篇章。“現代穴居”并不是原始意義上的全地下穴居形式,更接近于現代多層居住建筑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的空間概念。“現代穴居”地基處在一圈土壩的中部,平面是方形,該建筑共分三層,豎向空間由一層到三層向內收縮,從外部看,類似一個拉長的金字塔。一層有約一米左右的空間沉入地下,下沉部分墻體由混凝土澆注而成,低圍墻上部是玻璃。一層的功能是起居室,二、三層是臥室。在設計語言上,“現代穴居”十分注重材料本質的美感,比如墻面、地面的素混凝土肌理美,一層木樓梯材料的紋理美;另外,自然采光也體現“現代穴居”綠色生態設計理念,比如:一層通過大片通透的采光;二層在入口的上部矩形窗采光;三層尖頂部開有天井式采光。建筑內部空間兼收并蓄,內、外空間有機的融合。綠色設計文化要求我們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現實生活。通過“現代穴居”案例,不難看出在多元文化命題下,對環境問題的設計反思是我們進行創新設計的原動力。
2回應場地
在我國當前居住空間設計實踐中,作為現代主義主流的極簡主義設計就存在不重視地域文脈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現代十大設計理念•后現代主義設計》一書中已經指明:“…現代主義過于強調對象本身,而不注重對象彼此之間的關聯和脈絡,缺乏對文脈的理解。”極簡主義的設計問題在于:容易造成無個性的千篇一律的面孔。”[3]最近張永和設計的上海涵璧灣花園一期項目推進了極簡主義設計實踐,這個項目設計探索性的回應場地。張永和在談設計思路提到:“我算不上一個民族主義者,這個時代,全球文化有很多交流。狹隘地認為保存或保護文化,我不認為是我的工作。文化是演變的。我們工作的起點是物理性的,不是文化性的,在上海蓋房子,應該是屬于上海的,但如果你把上海這個地方吃透了,文化也跟進來了。”[4]在張永和的這項設計中,設計語言與環境有著良好的關聯和文脈延續。以涵璧灣花園B2棟建筑為例,建筑外部空間形式簡約,墻體錯落有致,色調黑白灰層次分明,在視覺上保持著與江南傳統民居脫俗、精致的風格。建筑內部空間,體現單元組合設計方式。在空間組合上B2棟以江南民間典型的園和院模式為藍本,將單元化的各個功能空間進行組合,進而圍合成院落或庭園。內部空間的頂界面、頂界面以及側界面使用木材、玻璃、白色的涂料裝飾,造型是以單純的幾何形為主,空間氛圍自然、素雅,具有極簡主義的設計語言特征,見圖3。通過上海涵璧灣花園一期項目設計來看,現代居住空間設計,不能割斷與城市歷史文脈的聯系,不能不考慮地域文化環境,這實際上是一個地域文脈傳承創新的問題。地域文脈彰顯時代特色,其設計語言是主動回應場地的一種表現。這種回應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創造性的運用。也就是說,在繼承一定程式設計語言的基礎上,結合時展大膽創新。在相對聯系的程式語言中,創新形式的個性,使設計滿足時代的需求。
3可持續設計
普遍認為:可持續設計是在不影響未來的生活條件的基礎上,適度的改善現實人們的生活的設計活動。在居住空間設計實踐中,可持續設計分為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對歷史建筑的保護、修復和復原,重新煥發歷史建筑文化價值,再者是對舊建筑改造,發揮它的使用潛力;第二個層面是對于設計技術來講,整合多專業的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設計中的興起。對歷史建筑的保護、修復和復原屬于文物保護范疇,現在不作過多論述。舊建筑改造,發揮它的使用潛力,對于城市的發展有著現實的意義。舊建筑雖然有區位的優勢,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但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結構陳舊、能源消耗問題、消防安全問題等。這里分析“TempiateinClaska”精品酒店一間客房的改造,探尋在舊建筑改造中處理手法和設計理念。在“TempiateinClaska”客房設計中體現在狹小空間創造舒適使用環境的設計理念,其特色設計體現在一面墻上的壁柜,壁柜收納了35件日用品,壁柜表面采用電腦鏤刻技術,鏤刻出于35件日用品的匹配形狀,設計師藝術化了我們日常的收納方式。正如林云峰的評價:“整個設計非常聰明,將一個細小的地方點亮起來,墻壁饒有趣味。”這樣的設計反映出設計師關注生活的創意理念。”[5]可持續性設計技術,為設計的實踐提供了技術保障。可持續性設計技術具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是強調設計過程的協同工作模式;二是體現專業交互的工作方式。可持續性設計正全方位的走向設計的信息化。例如:AutodeskRevit平臺將設計從二維設計模式推向三維設計模式,在同一建筑信息模型上完成各專業的整合設計,控制各專業在整合設計中的矛盾,該平臺大大減低設計成本,縮短設計周期。因此,可持續設計技術為居住空間設計研究提供了一個科學、直觀的設計平臺,為評價設計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提供了依據。
4結語
通過探討居住空間創新設計的幾個主流方向,可以得出這樣一種啟示:多元方向是居住空間創新設計的時代特征。有新意的設計并不是緊緊表現在形式和風格上。在設計的多元方向下,設計師要關注我們現實生活環境,研究文化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用人和環境相和諧的發展思路、可持續的設計與建造技術,解決人類居住環境問題;并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出廣泛的解決方案。
作者:孫皓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