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室內外空間設計原則和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室內外空間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空間設計的美感以及使用程度。論文通過文獻綜述的研究方法以及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與分析,形成研究的基本思路,最終的研究結果體現在對室內外行為的發生和持續與場所、社會文化因素之間關系的基本闡述,并明確空間設計原則以及基本設計方法。
【關鍵詞】室內外行為;空間設計;房間性質
1室內外行為的發生與社會文化因素的關系
室內外行為的發生持續與場所、社會文化因素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和互動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身處室內外時,室內外環境的氣氛會對我們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室內外環境設計是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只有具有使用功能、視覺和心理享受的室內外才是高品質的設計空間,行為的發生持續與場所、社會文化因素作為室內外空間設計的決定性因素,應該認真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因素的特點,滿足以人為本的要求。
2美麗鄉村建設空間設計原則及其方法
2.1空間設計原則
1)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設計原則在農村建設過程中,設計農民住宅除了要滿足傳統建筑中存在的一些已有的功能性房間———廚房、堂屋、臥房等房間數量、面積大小的基本功能要求,要從生活行為習慣、社會交往因素、空間布局、當地建筑風格去考慮,也要注意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滿足城市化進程中現代農民的更多的功能需求,例如書房、茶室、陽光房、視聽娛樂室等。有必要通過科技手段整合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創造1個具有文化景觀的美麗鄉村。2)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設計原則在村莊的設計中,村莊的原始風格無法改變,因為村莊的民俗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村莊的設計中保存這些歷史寶藏可以保護人民的精神財富。經研究發現:農民的生活行為大多發生在室外空間,活動高峰期發生在白天中午11~14點之間,很容易形成人流聚集和交往行為的發生;農村住宅比城市住宅具有更強的外向性,室外空間是農民居住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院落空間是農村住宅中重要的空間場所特征,形成的整個村落空間就體現為當地的地域特色,3)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在農村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有效地利用當地自然環境資源,并同時降低使用消耗。如浙江地區夏熱冬冷,建筑外墻通常不如北方的厚重,熱阻較小,熱量損失較大,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房屋的朝向、外圍護結構的保溫;浙江地區雨水充分,要有效加強利用水資源等。在整個村莊的設計和規劃中,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更充分有效地利用當地的資源和環境。
2.2基本設計方法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空間設計過程中,可以保持村莊的原始風格,規劃出自然的村莊格局,為方便居民生活,加強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設計合理的鄉村布局。在保持原有村莊歷史特色的同時,使居住環境與自然環境相適應,展示其文化魅力,在本地農民居住舒適的同時保證未來鄉村旅游的發展的可能,提高經濟效益,保證鄉村經濟的發展,這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目的[1]。
3家庭成員生活行為與房間性質之間的關系
室內外空間設計必須在充分掌握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的發生和持續基礎上進行,如果確定了室內外空間設計的總體目標,就可以具體預測和設定室內外空間設計中的各種構成空間和行為,可以調整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的發生和持續與房間的性質之間的關系。以生活空間為例,生活行為有多種內容和形式,可以從重要性的順序來考慮,有必要考慮家庭成員的各種特征和生活目的,想象家庭成員的生活形象,并設計相應的空間,若生活的設計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它最終將成為純粹的物質空間設計[2]。
4浙江地區農村居住空間環境建設的空間設計原則以及其基本設計方法
4.1空間設計原則
1)實踐原則
一個好的空間設計不僅具有觀光和娛樂的功能,還具有供人們使用和參與的功能,這樣人們就能獲得參與的滿足。浙江地區多雨水,植物生長比較容易,居住空間的院落里可以種植各種花草、農作物,解決一部分生活需要,也可以為游客提供享受園藝活動的機會。
2)宜人原則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居住空間環境建設僅僅實用是不夠的,它也必須是令人愉快的生活場景,必須滿足人們對美的審美需求和對美的心理需求,這就對空間設計的審美有了更高的要求。
3)隱私原則
雖然農民的生活行為大多發生在室外空間,開放性活動居多,但隨著自我意識的提高,對居住空間有了更高的隱私性要求。在農村居住空間設計中,要根據農民的生活行為習慣,有意識地利用植物、水體、擋墻等元素的分隔、圍合,形成開放空間和私密空間,既要保證農民開放性活動的要求,又要保證私密安全性的要求。
4.2基本設計方法
居住空間環境建設和人之間的關系往往比居住空間環境建設本身更重要。以居住空間環境的座椅為例,當人們不靠近座位時,只是某個時間和地點的象征:當人們走近座位看到它時,它就開始與人接觸,人們愿意在座位上小睡一會兒,座位本身就有了新的含義,因為它與人有了聯系。從環境行為學而言,環境行為學的相互滲透論觀點在空間設計中發揮一定的作用,這并不是說沒有環境行為的理論知識就無法做出好的設計,而是說設計者掌握環境行為學的相互滲透論觀點對空間設計有更多的啟發,對問題分析有更好的看法[3]。不同的人、不確定的行為為空間的使用賦予了無數可能性,這需要設計者去發現、挖掘,并有意識地引導,使人和環境能夠和諧共生。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討了室內和室外行為的發生和持續與場所、社會和文化因素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空間設計原則和基本設計方法,并從居民室外生活行為的變化過程和原因中找出家庭成員生活行為的發生和持續與房間性質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基于環境行為的浙江農村居住空間環境建設的空間設計原則和基本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思佳.建筑室內外空間設計的融合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86.
【2】孫兆杰,陳翀,吳瑾.工業建筑室內外空間環境設計[J].工業建筑,2017,47(4):11-15.
【3】葉巍.余姚地區新建農村空間形態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作者:岳慧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