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會計制度對高校內部管理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處于多重轉型的時期,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眾化的時代。舊高校會計制度已經不能適應高校的發展,并且在實施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新高校會計制度的出臺與實施,進一步規范了高校的資金使用情況,提升了高校內部財務管理的水平,更有利高校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等學校;內部管理;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
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使得人們對能夠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強烈,正如培根所說,知識就是力量,在21世紀,擁有高科技創新人才,就是一個國家繁榮發展源源不熄的動力。如今,我國已經跨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高校的規模也急劇擴張,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高校的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我國20世紀90年代初實行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為舊制度,財務部于2009年8月頒布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標志著新會計制度的初步形成,并于2010年吸收各方意見后又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的修改版,并經過多次征詢意見和反復修改,財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修訂印發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2014年1月開始正式施行財務部的新修訂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較舊會計制度更加適合高校發展的要求。
二、解析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
(一)會計科目的設置。
新會計制度的會計科目設置較舊會計制度更為細化,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高校的實際情況。譬如在資產科目方面,增設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財政應返還額度”兩個一級科目,以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核算要求,保障對高校預算資金的付款控制。參考了《企業會計準則》的資產負債觀,引入了“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科目,使得資產的價值可以更好體現,還將一級科目“應收及暫付款”拆分為“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三個一級科目,區分了應收款項和預付款項,便于會計核算和分析。在負債類科目方面,將一級科目“借入款項”拆分為“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兩個一級科目,使得高校對支出和還款可以作出合理的安排,也利于相關機構對學校作出有效的風險評估。為了更加符合高校人員收入的實際構成情況,增設了“應付職工薪酬”一級科目,其中包含了“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費”和“地方(部門)津貼補助”等二級科目。在凈資產科目方面,“固定基金”被“非流動資產基金”所取代,其下也設置了相應的二級科目,更加清晰地反映了凈資產的結構。增設了用于核算滾存的財政補助項目支出結轉結余資金“財政補助結轉”和“財政補助結余”兩個科目。在收入與支出科目類,新制度設置的科目幾乎包含了所有高校收入的類型,支出類科目也按支出的類別進行了具體的劃分,為數據的核算做好了準備。
(二)會計核算基礎。
舊會計制度采用的會計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即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這就意味著高校只涉及了對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而未能進行收支分配管理和成本核算,這種會計核算方法對資金來源多樣化的高校來說,并不能真實反映出當期的收支和結余情況。新會計制度的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到現金的權利或支付現金的責任權責的發生為標志來確認本期收入和費用及債權和債務)強調了實質重于形式,能夠及時更新會計信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全面覆蓋性,新會計制度下的會計處理更適合我國高校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三)會計報表。
舊會計制度下的財務報表相對簡單,僅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細表,新制度則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現金流量表,財政撥款收支表,基建投資表,會計報表附注,可以看出新制度下的會計報表反映了更多的會計信息,對報表使用者更具有使用價值。
(四)會計核算主體。
會計報表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新會計制度將基建核算并入了高校核算之內,將過去財務會計和基建會計兩類財務報表進行了統一,讓整個高校的經濟活動作為一個整體在同一層面上進行了全面的會計核算。
三、解讀新會計制度對高校內部管理的影響
喬春華的《高校內部控制研究》一書中認為與企業內控建設相比,我國行政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明顯相對滯后,從我國審計署的審計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譬如,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對決策權缺乏有效的制約和監督,有的主要負責人利用權力,干預重大決策或直接違規決策,為自己和相關方面牟取利益;還有的是內部監督協調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內部監督信息不共享,渠道不暢通,監督不到位,甚至存在缺失。新會計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高校的內部管理。一是新會計制度整合了過去一些類似的科目,新增了一些符合實際情況的核算項目,將所有籌集資金的內容都納入了管理范圍,有效地反映了高效財務的真實情況。二是預算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和以往可以隨時追加預算不同,新會計制度下需要進行全面的統計和調研,結合以往的支出和學校的發展建設各個方面的情況,制定出最恰當的財務預算方案。與此同時,財務部門需要對自身內部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不能出現影響預算的情況。這反映了財務部門的改革,做到財務風險管理和財務核算兩手抓。三是由于新會計制度采用了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高校對于收支情況和債權債務的確認和核算上有了較大改變,這就使得財務部門重視收入與支出的配比,從而加強了對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四是將基建納入財務報表,這樣有關基建的貸款,還貸情況都有了清楚的反映,給報表使用人提供了完整清晰的財務狀況。五是“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的設置和國家的財政制度相關,提高了學校有關政府撥款資金的透明度,直接反映了資金的使用和結余情況,有利于國家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學校內部某些與國家規定用處不符,濫用資金的行為。
四、提升自身能力配合新制度實施,加強高校內部管理
知識人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社會的發展對高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制度的實施,需要基層財會人員有良好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想要完成好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加強高校的內部控制,需要完善財務內部崗位的設定,明確崗位的職責劃分,界定崗位權限,形成權力的互相制約,同時還需要明確內部審批流程,嚴格控制貨幣資金,建立健全的風險防范機制,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并加強對財務內部控制的監督。在世界快速發展融合的今天,我們也應該學習借鑒發達國家高校的內部管理模式。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以澳大利亞高校為例,澳大利亞高校有明晰的責權管理體制,健全的管理架構,在財務管理方面通過嚴格系統的財務預算來保證學校目標的實現。我國也應該學習這些學校成功的經驗,讓高校的內部管理更為可靠,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五、結語
新會計制度下的實施,對高校的內部管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得會計科目編制更加符合高校的發展情況,收支反映了高校實際業務的發生情況,高校的主體財務發展狀況也得以統一的體現。還提高了高校對于自身風險的控制,預算的制定和對收支的管理。但新制度的實施還伴隨著一些問題,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高校的格局變化,新制度將會不斷完善,也需要財會人員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迪.新高校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積極性影響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3
[2]韋良蓉.淺談高校會計制度的改革對財務管理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3
[3]高燁.電子商務時代的會計信息化[J].財會天地,2013,8
[4]張金福,王維明,葉設玲,匡銘杰.我國近十年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與綜合實力提升探析[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3,2
[5]馬麗蓉.新舊高校會計制度差異與實施策略建議[J].鄉鎮企業會計,2013
[6]李愛平.高校新會計制度研究[J].財會研究,2013,4
[7]葉青松,趙娟.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新挑戰及整體改進研究[J].會計之友,2013,9
[8]葉玉真.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改革探析[J].財務與金融,2013,5
[9]陳嘉如.澳大利亞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對我國的啟示[J].企業導報,2013,12
[10]汪慧.新會計制度下高校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J].現代商業,2013
[11]喬春華.高校內部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2014
作者:陳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