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政府會計制度的公立醫院影響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9年1月政府會計制度將正式執行,文章以固定資產為例,就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公立醫院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采用文獻查閱、對比分析等方法著重梳理固定資產從取得到處置的完整核算方式,進一步關注會計制度改革前后的差異,找出改革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及創新點,并結合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探究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公立醫院財務工作的具體影響。為探究政府會計制度在公立醫院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政府會計制度奠定一定基礎。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公立醫院;固定資產
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法律法規,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以下簡稱政府會計制度)[1],規定各級各類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有特別說明的單位除外)于2019年1月1日起執行,并鼓勵行政事業單位可提前執行。我國現行政府會計核算標準體系中存在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存的現象,使各單位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造成政府資產負債不實,運營成本不準確等,在這種核算體系下所出的決算報告將難以滿足按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勢下,對現行政府會計核算標準體系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政府會計制度統一了現行的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其中涉及2010年底公立醫院執行的財政部的《醫院會計制度》。如何保障實現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平穩過渡,實現新舊制度的無縫銜接,是公立醫院財務人員面臨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固定資產為例,通過舉例分析政府會計制度與現公立醫院執行的《醫院會計制度》的差異,闡述制度改革的意義及特點,為公立醫院順利完成政府會計改革做準備。
一、政府會計制度總體特征
談及政府會計制度特點,首先提及從2012年起公立醫院開始執行的財政部頒發的《醫院會計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的特點是把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種核算基礎進行了整合,即財政補助、科教收支實行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而醫療收入等其他收支適度引入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這種一個制度兩個基礎的核算模式,滿足協調了預決算管理和財務狀況、運營成本及績效評價管理的目的。可以說,公立醫院早在幾年前就走在了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前面,成為政府會計改革的探路者,其多年積累的經驗為如今的政府會計改革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政府會計制度正是在此基礎上對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進行了徹底的規范,把兩種核算基礎從一個核算系統中剝離,重新創建了雙重功能的會計核算模式。政府會計制度的核心內容可以簡單闡述為8字方針:“適度分離,相互銜接。”這種創新性的會計核算模式將在公立醫院會計核算中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使單位的財務狀況和運營成本等得以充分、準確地反映。而單位的預算會計核算同樣能更加準確地反映單位預算收支情況,滿足決算管理的要求。
二、以固定資產為例分析政府會計制度對公立醫院的影響
雖然公立醫院的核算基礎與政府會計制度的核算基礎有相似之處,但對于政府會計制度提出的“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理解,公立醫院將如何應對制度的變革仍是當下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以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從取得、使用、處置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為例來分析兩種制度的差異及對公立醫院核算方式的影響。
(一)固定資產取得時核算方式的差異影響
1.醫院會計制度核算方式公立醫院自有資金購入(權責發生制):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使用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購入(收付實現制)采用特殊的雙分錄核算形式: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待沖基金”科目;同時,借記“財政項目補助支出”“科教項目支出”科目,貸記“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銀行存款”等科目。2.政府會計制度核算方式財務會計(權責發生制):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應付賬款”和“銀行存款”等科目。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借記“事業支出”,貸記“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科目。兩種制度差異影響在于政府會計核算采用平行記賬方式,而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購置固定資產不再執行《醫院會計制度》規定的雙分錄核算形式。這也是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一大創新。
(二)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核算方式的差異影響
1.醫院會計制度核算方式公立醫院自有資金購入資產計提折舊:借記“醫療業務成本”“管理費用”“其他支出”等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使用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購入資產計提折舊:借記“待沖基金”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2.政府會計制度核算方式財務會計(權責發生制):借記“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無核算分錄,因為未引起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兩種制度差異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1)計提時點變化,《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財會〔2017〕4號)規定,當月增加當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當月不提折舊。(2)使用財政補助和科教項目收入購建固定資產時,《醫院會計制度》規定要形成待沖基金,在計提資產折舊時待沖基金再予以消減[3]。政府會計改革后,“待沖基金”科目將被取消,資產折舊不再沖減“待沖基金”而是直接計入對應的支出科目。這將使公立醫院在財務會計核算上真正全面地引入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同時兩種制度就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用均提出“應當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唐建綱[4]等學者通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及數據測算,對加速折舊的應用價值給予了有效證明,并建議在政府會計改革中應用。在公立醫院,那些技術含量高、更新換代快的專業醫療設備其折舊方法采用加速折舊法能有效規避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無形損耗,便于資金的快速回籠,促進醫療設施的更新和技術進步。3.固定資產處置核算方式的差異影響在《醫院會計制度》中,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因為出售、報廢、毀損等原因其處置的資產凈值和在處置時所發生的費用及收入要先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來核算,而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是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取消了“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固定資產的出售、報廢、毀損事項不再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都統一在“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中核算。該核算方式更加科學、統一,便于理解操作。4.固定資產核算變化對公立醫院政府會計改革期初余額銜接的影響公立醫院在響應國家號召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時,要認真梳理會計科目,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其中與固定資產核算相關的銜接問題主要注意兩點。其一,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時點的變化而引起的銜接問題。各大公立醫院在執行政府會計制度前建議進行資產的全面清查,對未提足折舊資產補提一個月的折舊,做好新舊制度銜接時的調整分錄。銜接分錄:借記“累計盈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其二,“待沖基金”科目取消,在新舊制度銜接時,補提用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購置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可以先沖減該科目,借記“待沖基金———待沖財政基金(舊)”“待沖基金———待沖科教項目基金(舊)”科目,貸記“累計折舊(舊)”科目,然后按“待沖基金(舊)”科目余額轉入新科目“累計盈余(新)”或簡便方式。在新舊制度銜接時,“待沖基金(舊)”科目余額直接轉入“累計盈余(新)”科目,補提折舊的銜接分錄直接同“其一”方法,可在“累計盈余”科目中下設二級明細科目,以區分自有資金和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所補提的折舊額。5.固定資產核算后會計報表形式的差異影響政府會計改革中會計報告形式內容變化較大,會計報表采用了雙體系的報表格式。其中財務報表的編制主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單位財務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預算會計報表的編制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以單位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財務報表取消了公立醫院會計報表中的《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并把《收入費用總表》與《醫療收入費用明細表》合并在新財務報表《收入費用表》中體現,同時增加了《凈資產變動表》。預算會計報表是全新的報表體系,由《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和《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組成。在政府會計報表附注中編制《本年預算結余與本年盈余差異調節表》是政府會計改革的又一創新點。此表科學地把按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的預算會計信息與按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的財務會計信息通過差異調節的方式給予了很好的銜接與關聯。筆者就調節表如何將財務與預算報表會計信息勾稽銜接進行簡單的舉例說明。例如,某公立醫院1月以240萬元購置專用醫療設備,其中財政項目補助120萬元(授權支付),自有資金120萬元,折舊年限5年。財務會計:借記固定資產240萬元,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120萬元和銀行存款120萬元。預算會計:借記事業支出240萬元,貸記資金結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120萬元和資金結存/貨幣資金120萬元。當月購置當月計提累計折舊,全年累計折舊額48萬元。財務會計:借記業務活動費用48萬元,貸記固定資產累計折舊48萬元。預算會計:無(未引起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上述業務引起財務會計本年盈余減少48萬元,而預算會計本年預算結余減少240萬元,兩種核算模式下的差異將通過調節表予以勾稽關聯。以預算會計本年預算結余減少240萬元為起點加上調節表加項之一“為構建固定資產等的資本性支出240萬元”減去調節表減項之一“計提的折舊費用和攤銷費用48萬元”等于財務會計本年盈余減少48萬元。
三、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前期準備工作建議
政府會計制度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各級各類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有特別說明的單位除外)中執行,作為公立醫院的財務及相關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終保持一種緊迫感、責任感,要以一種創新精神堅定不移地去落實好這一項重要任務;要熟知政府會計制度制定的背景、原則以及與《醫院會計制度》的差異影響,全面掌握政府會計制度的各項規定及核算要點;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以保證政府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同時要積極響應并結合政府會計制度的內容和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與信息化系統有效結合,依靠信息化技術使政府會計改革得以順利有效地啟動,特別是政府會計制度的會計核算體系對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進行“平行記賬”方式及預算會計本年預算結余與財務會計本年盈余差異如何調節等均需要盡快建立與之相匹配的會計信息化處理平臺,解放財務人力成本,使財務人員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財務分析及管理上來,要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為目的。四、結語政府會計制度統一了現行政府會計領域多項制度,其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平行記賬(引起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在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的同時也應當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兩種核算模式下預算與財務會計要素的相互協調及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相互補充,通過編制《本年預算結余與本年盈余差異調節表》使預算會計報表與財務報表之間存在勾稽關系,這些差異影響是要重點理解和把握的。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A].2017.
[2]熊娜.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8(3):20-23.
[3]梁秀林.對新《醫院會計制度》中“待沖基金”科目賬務處理方式的商榷[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12):90-91.
[4]唐建綱.試論加速折舊在政府會計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17(8):24-27.
作者:石琳琳 單位:北京大學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