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完善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立足于各個社會角度,為滿足各個行業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例如供應方、消費者、投資商、金融機構、行政單位、普通居民等群體,因為特定的需求而要求企業對其相關的環境信息或環境公告,所以說企業會計的外部職能是為了滿足外界利益相關方的決策,而對其的會計信息。
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所有企業的生產行為和經營過程,都是以資源的消耗為前提的,都會或多或少對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所以企業就應該肩負起治理和恢復環境的應盡義務,及時向外界相關部門或個人公布企業自身的環境會計數據。但就是實際來說,盡管這些年國內的環境會計在理論和實踐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相關的理論研究仍需要深入開展,實踐應用仍需要進行磨合。尤其是在理論研究上,國內的研究基本上是對國外已有成果和經驗的借鑒,尚沒有相對完整和成熟的理論體系出現。所以目前國內的環境會計及其信息披露仍有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準則缺乏
目前國內的會計從業準則并沒有涉及到環境會計領域,缺乏對環境會計的要素確認,在實際中無法用科學的方法對環境會計進行定量和計量,造成了在環境會計的核算和信息披露模式不固定、方法不統一,給企業相關環境會計信息帶來很大困難。很多情況下采取的傳統會計理論,只對企業的經濟利益有所考慮,并沒有真正反映出因為環境因素所造成的企業成本和收益。當然一些企業在會計報表中增加了排污費等環境計量項目,但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反應仍不系統。所以政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充分披露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環境法規體系不健全、發展滯后
目前,國內涉及到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雖然也有一些,但在具體內容上略顯粗糙,并且始終沒有形成體系,對環境會計工作的指導作用不明顯,對企業的環境保護要求也很難具備強制性。而且當前的環境法律尚存在一些不健全之處,使得很多企業為了企業自身的聲譽,對于有負面影響的環境信息總是選擇低調處理,盡量不會聲張,結果外界的環境信息需求者和使用者就不能得到客觀真實的環境會計信息,在做決策時受到很大影響。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法律法規研究制定力度,盡快完善環境會計法律體系,以跟上發展的需求。
(三)利益相關者對環境信息披露需求不足
對于國內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群體之中,主要是政府機構部門最需要了解環境信息,新聞媒體、投資方、消費方、企業職工、一般民眾等群體對環境信息的需求并不強烈,這充分說明當前環境信息的主要目的和用途更多的是取決于政府責任部門,用來指導宏觀環境的治理與調控。相對來說,其他群體對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明顯不足,企業在披露信息時也會選擇性忽略這些人的需求,不會像他們提供相應的環境信息。
(四)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觀性很大
因為信息掌握在企業手里,即使一些企業掌握了環境方面的數據,但出于對企業形象的考量,企業也只愿意公布對自身有利的數據信息,也不會主動披露那些會令企業受損的負面環境信息。政府部門也沒有出臺具體的環境會計數據信息披露規范制度,更對企業的信息披露沒有強制效力。上海證交所曾于2008年5月《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鼓勵上市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強化了上市公司的社會環境責任,但是該《指南》只是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出了原則性要求,并未進行具體的規定信息披露方式和披露內容,無法對企業起到強制作用。
進一步完善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從政府的角度對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1.完善會計準則,健全環境會計法規體系。國家應盡快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確定環境會計的法理地位和法律效力,使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統一規范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形式等。此外,相關監管部門需要盡快制定出臺環境會計核算準則和信息披露細則,形成環境會計及信息披露的完整體系,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防止企業為貪圖短期利益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行為。
2.推行企業環境問題審計監督。追求高額利潤的本性決定了企業不可能在披露環境信息時做到及時、真實、準確和全面,這就需要引入外界監督和約束。在政府部門進行監督、督查的基礎上,還應引進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獨立的審查并作出鑒定和評價,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所提供的信息真實有效、公正合法。企業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只要能通過政府機構和獨立第三方的共同監督與檢驗,就能取得社會大眾的信賴,經營過程中的盈利能力就大為增強,反過來也能促使企業繼續加大對環境工作開展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從企業的角度對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1.選擇適宜的信息披露方式。國內當前并沒有統一規范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與方式,這給企業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間,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或業務情況,選擇在以往財務報表中加入環境因素,或者添加備注說明,使報表的使用者在了解企業財務業績的同時,也了解了企業的環境信息。當然,企業還可以進行單獨的環境報告。這樣不僅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同傳統財務報告區分開,擺脫了從屬地位,還可以使利用相關者系統地了解企業環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還能夠為企業在市場上繞開綠色壁壘,增強競爭力,提升企業形象和地位。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合適的環境信息披露方式,從而實現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2.提高企業員工的環保意識。科技不斷的發展,環保措施不斷進步,環保能力不斷提高,這就要求企業的職工也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形勢和要求,積極參與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即使學習最新的環境科學知識,提高環保意識,掌握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為企業的生產管理獻計獻策,為發展環境會計和環境信息披露建立良好的基礎。把綠色經營納入企業文化范圍,加強員工間的溝通、協助,共同探討建立環境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途徑,培養有利于企業環境會計發展的學習型人才。(本文作者:李相林、王欣然 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