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世界一流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育世界一流企業首先需要培育高效能的以科技創新管理為主線的創新管理體系。本文提出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鷹擊長空”模型,包含六個方面及七個核心模塊。在此架構基礎上,根據世界一流企業的內涵特征和發展經驗,總結出構建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世界一流企業;“鷹擊長空”模型;科技創新管理體系;戰略規劃;組織設計;資源配置
大多數世界一流企業都是典型的創新型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首先需要培育高效能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企業創新管理體系通常包括創新戰略規劃、創新組織設計、創新制度安排、創新流程管理、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網絡構建和創新績效評估7個核心模塊。在此基礎上,需要根據世界一流企業的內涵特征和發展經驗,構建科技創新管理體系。
一、高效能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
世界一流企業具有“三個領軍、三個領先、三個典范”的核心特征。“三個領軍”是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三個領先”是指在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上領先,在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上領先,并提供領先的產品和服務。“三個典范”則強調世界一流企業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典范、履行社會責任的典范、擁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企業。企業要想成為行業領軍者,必須通過持續的自主創新,而這離不開科學高效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的保障與支撐。首先需要具有面向未來的前瞻性科技創新戰略引領,同時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充分整合內外部創新資源,形成高效的管理制度與流程,建立反饋評估體系以及基于前沿數字技術并持續迭代的創新管理平臺,推動科技創新管理體系落地實施。
二、科技創新“鷹擊長空”模型
在企業創新管理體系基本架構基礎上,本文提出科技創新管理“鷹擊長空”模型。
1.戰略為眼,高瞻遠矚科技創新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企業圍繞戰略目標對技術、產品、工藝、生產組織等方面做出理性、前瞻性的抉擇、配置與部署,從而支撐企業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獨特和持續的競爭優勢。科技創新戰略制定要特別重視創新能力的構建。科技創新戰略主要包括創新愿景、創新路線圖和創新組合三方面內容。創新愿景為企業描述一個令人期望的未來,并明確具體的創新目標;創新路線圖是實現愿景的藍圖,包括戰略定位、創新類型的選擇、創新模式的選擇和技術路線圖等;創新組合將創新愿景目標和路線圖轉換為一系列具體的創新項目,是戰略與其他模塊的主要接口。世界一流企業的科技創新戰略應當像雄鷹的眼睛般高瞻遠矚、視域廣闊,真正起到戰略引領作用,以形成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為根本定位。
2.組織為體,強健敏捷創新組織結構決定了知識與技術在組織內的傳遞與分享機制,決定了組織內各類創新資源的配置方式、配置途徑與配置效率,進而影響技術創新的效率和能力。世界一流企業的創新組織結構應當像雄鷹的身軀般強健,能夠有力地貫徹執行創新戰略,并為其他管理模塊提供支撐;同時,又要具有高度的敏捷性,能夠及時應對和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具體而言,需要建設完備的創新組織體系,在集團層面、分子公司建立專門的研發機構,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定位與核心職能明確、功能互補的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建設高水平的研究院、國家級創新平臺,立足于基礎科學、創新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發,為集團公司提供前瞻性技術儲備,并為各業務領域提供專業技術引領和技術服務;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和內外部協同的子公司科技創新平臺,加強以應用為導向的技術研發,為業務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3.網絡與資源為雙翼,扶搖直上創新網絡是一個具有共生關系的經濟共同體,是創新主體通過發揮各自的異質性,與其他主體進行協同創新、價值共創,進而基于長期信任關系形成相互依賴和共生演進的網絡關系。創新資源是創新活動的核心要素,包括研發資金、人力資源、知識、信息等,創新資源配置關鍵在于知識管理能力建設,對整個企業創新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基礎性支撐作用。對世界一流企業而言,創新網絡構建和創新資源配置應當像一對翅膀帶著雄鷹乘風而起、一飛沖天。一方面,強調二者需要具有足夠的寬度和力度,為企業創新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構建創新網絡,企業應加強與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聯合研發,實現優勢互補;創新資源管理需要保持合理的研發投入,不斷集聚高端人才,實現企業知識持續創造和充分利用,最終以科技大數據為基礎形成資金、人才、知識和信息全面協同的創新資源管理體系。另一方面,還應強調內外部創新資源之間的協同。企業應處理好外部資源獲取和內部資源整合之間的關系,打通內外部資源的交互渠道,實現內外聯動協同的開放式創新。
4.制度與流程為雙爪,強勁有力企業所有創新活動都有賴于制度創新的積淀和持續激勵,創新流程則是企業創新活動的時序性組合。首先,創新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新的商業價值,創新流程因此涵蓋了從創意產生-概念原型-技術轉換-產品開發-產品驗證-商業成功-價值創造的全過程管理,并經歷科技創新死亡谷(ValleyofDeath)的考驗。其次,創新流程應當貫穿整個企業組織,而并非僅僅是研發和技術部門的職責。第三,創新流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從創意到技術方案再到新產品或新工藝,創新流程各階段的產出物相互關聯。同時,創新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創新流程的各環節除了正向的關聯關系外,還存在大量的反饋和調查,從而使得創新流程具有了復雜系統的屬性。對世界一流企業而言,創新制度安排和創新流程管理應當像雄鷹的雙爪一樣有力,成為開展創新競爭的“關鍵武器”。創新流程管理,應當貫穿創意形成、技術研發到價值創造的全過程,減少或避免部門對創新流程的割裂,具有高度的柔性和權變性,并能夠持續優化。創新制度安排,需要建立能夠洞察未來科技需求的戰略決策機制、基于價值創造且靈活具有彈性的創新激勵機制、產業鏈創新鏈高度協同的成果轉化機制和完備的科技知識資源共享機制。此外,將制度和流程比喻為雙爪,同樣強調二者之間的協同關系。
5.評估為尾,把控方向創新績效評估是對創新投入帶來的產出績效的分析。是對企業階段創新效果進行評價和總結的一系列活動,也是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的起點。由于創新具有過程與結果雙重內涵,成功與否最終以產品的市場實現為標志,對創新過程或要素進行評估有助于識別各環節之間的匹配性,以便全面綜合評價。在世界一流企業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中,創新績效評估就如同雄鷹的尾巴,具有保持平衡、把控方向的作用。世界一流企業創新評估體系需要堅持系統性、動態性和可行性等基本原則。在評估時要進行全面考察,既要看到創新效果,也要考慮創新過程,從戰略、組織、資源、文化和制度等因素協同的角度,從生態系統的角度研究創新能力評價問題;既要考慮企業短期經濟效益,也要考慮未來導向;既要考慮創新的經濟價值也要考慮創新的社會價值,避免以偏概全。同時需要根據隨機的變化情況做出動態評估。此外,對設計的評估方案需要結合企業現實基礎和環境因素,從需求和可能、現實和未來、技術后果和經濟效益方面進行審定,分析其可行性。創新績效評估的科學性和及時性,決定一個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建設的可持續性。
6.數字化平臺為青云,全面賦能在數字化背景下,世界一流企業創新管理體系的實施落地,離不開前沿數字技術構建的創新管理平臺的支撐,可類比為“鷹擊長空”模型中的青云,助力雄鷹騰飛。一方面,企業可將創新管理體系建設方案通過數字化手段嵌入日常管理流程,轉化為可量化追蹤的管理動作;另一方面,企業創新管理體系的持續優化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依托數字化管理平臺,沉淀企業全面、動態的創新量化數據和創新資源要素,最終為企業科學決策、智慧管理、動態優化、生態構建和價值創造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具有可拓展的應用場景。
三、構建科技創新管理體系的路徑與方法
1.構建路徑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驟和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在戰略萌芽期,企業先要樹立建設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的戰略目標,這是后續其他階段得以存在的前提。進入穩步成長階段,企業應建立架構清晰的創新組織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基礎架構,同時流程管理、制度安排、網絡構建和績效評估初具雛形。在快速成長期和全面完善期,企業的創新戰略不斷清晰明確并具有可持續性,組織、資源、流程、網絡、制度和評估六大管理模塊不斷完善,數字化平臺也日漸成熟,進入成熟穩定期。轉型發展期是世界一流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關鍵階段,需要企業根據新的環境進行戰略調整,并相應調整優化其他管理模塊。
2.管理模塊間的動態匹配首先需要把握“鷹擊長空”模型7個模塊間的匹配關系,以模塊化集成的方式逐步推進。數字化創新管理平臺則是上述7個模塊在賽博空間的“投影”,需要根據7個模塊的具體建設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如圖3所示),可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用字母A、B、C、D、E表示。關系A是戰略規劃與組織設計間的“目標-手段”關系。戰略是目標,創新組織設計是為實現目標而服務的功能實體,需要根據戰略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與調整,體現了“目標-手段”的關系。關系B是在確定創新戰略和創新組織結構基礎上,制度安排和資源配置的匹配關系。創新制度和優化資源配置是創新組織得以運行的關鍵條件,也是服務于創新戰略的關鍵性保障因素,需要根據創新戰略和創新組織進行制度安排和資源配置。關系C是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和創新資源具體化為創新流程。創新流程是實施創新活動的步驟和方法,需要以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和創新資源為前提條件,是上述要素的具體反映和操作化表現。關系D是企業內部創新活動拓展為創新合作網絡。構建創新合作網絡的核心目標是借助外部互補性資源,更好地促進企業創新活動,實現價值共創。需要企業適度開放組織邊界,整合內外部資源,并將創新流程向外延伸,從而表現為內部創新活動向外拓展為創新合作網絡的過程。關系E是基于績效評估進行反饋改進。上述六個模塊最終產生相應的科技創新績效,以及背后的科技創新能力。創新評估體系通過對績效和能力的評價,可以發現其中的不足,為企業創新管理體系持續改進提供依據,最終形成創新管理體系的完整閉環。“鷹擊長空”模型刻畫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所需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的理想狀態,實際操作不可盲目求大求全,更多是要基于企業創新戰略和企業基因做延展,并逐步實施落地。本文系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三峽集團:世界一流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對標及體系研究”及“中國中車:科技創新模式研究”咨詢項目的相關研究成果,期間得到劉海兵,陳鈺芬,郭愛芳,王海軍,蔣石梅,趙英著及企業方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陳勁,宋保華.首席創新官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3.
[2]翁杰明.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實現三個“三”目標.中國企業報,2018-9-4.
[3]陳勁,國容毓,劉暢.世界一流創新企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創新科技,2020,20(06):1-9.
作者:陳勁 郭彬 楊偉 單位: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