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鑒賞課程標準規范應用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音樂鑒賞課作為高職院校實施美育的有效手段,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數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教學實施的規范程度不夠高,導致美育效果有所差別。究其原因,缺乏規范統一的課程標準是關鍵。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思考高職院校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規范路徑,提出相應建議,以期規范的課程標準在音樂鑒賞課中被有效應用,推動高職院校美育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程標準
音樂鑒賞課通過音樂引導學生發現和追求真、善、美,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學到新知,開拓思維,在聆聽、享受音樂的過程中進行聯想,激發創意,在鑒賞音樂中提高文化素養,是面向全體學生,有效提高學生素養的高職院校美育課程首選。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倡導和發展美育,但音樂鑒賞課作為高職院校實施美育的最有效手段,并沒有取得明顯成效。究其原因,缺乏規范統一的課程標準是其中的關鍵因素。筆者以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1](下文簡稱《意見》)為指導,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思考高職院校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規范路徑,從課程定位、教學目標和教學實施建議三個維度對高職院校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規范提出相應建議,以期推動其有效應用,促進高職院校美育發展。
一、明確課程性質,不斷更新課程理念
高職院校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應該延續并豐富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音樂鑒賞課程的內容,充分發揮音樂鑒賞課的美育價值,結合高職生的學習情況,重新定位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的課程性質,更新課程理念,有效推動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應用。
(一)明確課程性質
高職階段的音樂鑒賞課雖然是對中小學階段音樂審美教育的延續,但該階段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和創新思維,因此高職音樂鑒賞課的課程性質應該與中小學階段音樂課的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一脈相通,同時體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提出的思想性、綜合性和職業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
(二)更新課程理念
美育理念。音樂鑒賞課是高職院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所以高職音樂鑒賞課應該繼續發揮美育功能,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做到以美育人。實踐理念。音樂藝術獨有的特性,決定了高職音樂鑒賞課教學需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實施教學,故實踐理念應該貫穿在教學全過程。學生通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習得音樂技能,掌握音樂知識,在提升審美的基礎上增強藝術表達與創意表現能力。多元文化理念。高職院校要培育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就要求音樂鑒賞課能夠做到開放多元、學科綜合,廣泛吸收世界經典,與各專業相融合,使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拓寬視野,增強文化理解能力。核心素養理念。高職院校的特點決定了音樂鑒賞課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高職音樂鑒賞課結合核心素養理念,可有效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增強學生的思辨思維。課程思政理念。高職院校要培育大國工匠,思想品格就是學生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根基。從我國的樂教思想就可以看出音樂教育一直與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同向,且有著豐富的資源。音樂鑒賞課作為高職院校人文素質課,可以通過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深挖音樂中的歷史文化因素等途徑,激發學生的民族情、國家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社會培育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課程思政”理念。
二、重視核心素養,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依據教育理念設置的某門課程某一階段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具體實現程度,是教學內容設置的指揮棒,更是教學效果的檢測儀。高職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目標應該結合核心素養背景,在校本課標的基礎上依據此階段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創新設置。2016年9月,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到,核心素養由六大素養18個基本點構成,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音樂鑒賞課作為高職階段的美育課程之一,主要體現文化基礎領域中人文底蘊素養中的第三要點審美情趣。審美情趣要點的解釋為“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2]高職音樂鑒賞課的課程目標應該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結合此階段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設置。
(一)審美鑒賞力
學生審美鑒賞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體驗與感悟,這就要求音樂鑒賞課能夠結合學情,規范應用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要求,對知識目標進行合理清晰設置。學生對音樂進行鑒賞時,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整體認知其藝術特點與民族特色,從不同體裁和形式的作品中準確把握音樂的表現要素(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特征,提升審美鑒賞力。
(二)藝術表達與創意表現
音樂鑒賞課的能力目標應該表現為學生樂于對藝術進行表達;在藝術表達過程中豐富實踐經驗同時深入思考作品內涵,增強藝術表現自信,提升藝術表達能力;在藝術表達過程中,個體表演時可在加深藝術文化理解的同時根據自身理解對作品進行創新表達,群體表演時要注重團隊合作,與隊友共同創造和諧美妙之音。通過對音樂鑒賞課的能力目標進行合理設置,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達到培養學生藝術表達的核心素養要求。
(三)文化理解與踐行
音樂鑒賞課的素質目標應達到讓學生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的目的,培養學生思辨思維,使學生能夠以“音樂與文化”的視角鑒賞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音樂的熱愛之情。通過文化理解的素質目標設置,可以使學生從音樂作品中認知世界各國各民族在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變遷,把作品放置其自身文化中進行風格鑒賞與描述,能夠在豐富的世界多元文化中感受、理解世界各國各民族優秀音樂文化中富含的人類精神,熱愛、探究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豐富內涵,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在踐行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時,從世界眾多優秀音樂文化中汲取精華,賦予我國傳統優秀音樂文化以時代新意。總的來說,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教學目標應該以審美為核心,讓學生掌握對音樂進行鑒賞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開發學生藝術思維,讓學生把藝術思維融入專業學習中,激發學生創造力,讓學生在超越時空的優秀音樂作品中思考人生,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三、規范豐富實施建議,推動校本課標有效應用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該結合《意見》中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要求,對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進行規范應用,從而提升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的教學質量。目前,有關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實施建議的文章多是從教法、教材及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探討研究,而關于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教學評價機制的研究卻較少,所以筆者結合《意見》完善評價體系的要求,建議更新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完善其教學評價機制,從而推動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規范應用,促進高職院校美育發展。
(一)創新評價內容
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的評價內容一般為學生的音樂表現或者音樂知識答卷,但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所以它必須結合現行的課程思政理念和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豐富原來的評價內容,以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為了更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音樂鑒賞課應具備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學生對待音樂的態度和鑒賞音樂的習慣與方法。這一評價內容是基礎,學生只有足夠熱愛音樂,具有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并有效掌握音樂鑒賞的方法才能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度。這一評價內容可以檢驗學生文化自信的實現程度。學生對中華美育精神的掌握程度。這一評價內容可以檢驗學生人文素質的實現程度。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判斷力。這一評價內容可以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中審美鑒賞力目標的實現程度。學生藝術表達水平和創意表現能力。這一評價內容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中藝術表達與創意表現目標的實現程度,同時還可以檢驗課程思政實現程度。學生運用相關音樂知識對音樂作品所處文化的理解鑒賞能力。這一評價內容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中文化理解與踐行目標的實現程度。學生的通識能力和職業素養。這一評價內容巧妙融合了課程思政和核心素養兩個課程理念,對學生進行了較為深入、最為有效的評價。
(二)改變評價方式
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應該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采用學生自評、師生互評、教師互評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多元評價。學生自評。高職院校的學生已具備獨立思維能力,可以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所以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在音樂鑒賞課上的學習成果和學習動態編輯成冊,形成音樂發展檔案,增進學生反思,同時為教師掌握學情提供依據。師生互評。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互相作用,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所以音樂鑒賞課應該采取師生互評的方式來加強教學監督。師生互評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老師的評價改進,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提升。教師與學生在評價中可以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有利于音樂鑒賞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同輩互評。學生和教師在學識和能力方面有著差異性,為了讓評價更全面,音樂鑒賞課可采用學生小組互評與教研室內教師互評的方式來評價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成效。同輩互評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能使二者更快地借鑒大家的方法來提升自己。如在師生互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是要求,而小組內成員對學生的評價則是建議,學生更容易接受與采納。而教師則是在同輩互評中可以更快地學到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更深入的反思,從而快速提升自己。第三方評價。學校教務處應該加強對此課程的聽評課,從而促進其教學發展。且高職院校學生必須具備工匠精神,而音樂鑒賞課的出發點也是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企業、行業對實習學生的第三方評價是對音樂鑒賞課的延伸評價。這兩種第三方評價可以實時檢驗此課程思政理念和核心素養理念的實現程度,反向促進教學發展,結合上述評價方式共同推動音樂鑒賞課的發展。本文結合核心素養理念對高職院校校本《音樂鑒賞課程標準》的規范提出了一些建議,這只是一種嘗試和探索,希望能拋磚引玉,為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的發展和美育改革付出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
[2]資利萍.〈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科核心素養產生的背景、釋義分析及其課程實施[J].中國音樂,2018,(05):176-182.
作者:方琰 單位:臨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