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極薄礦脈地帶的礦產資源開采技術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因為礦山巖的穩定性各不相同,致使所形成的極薄礦脈類型也盡不同,從而選取的開采技術也就有所區別。常見的極薄礦脈開采技藝便是留礦采礦法,這種技術擁有操作簡便等優勢。本文就將主要針對極薄礦脈地帶礦產資源開采法之留礦采礦法的概述,進行分析與總結,進而闡述留礦采礦開采法在極薄礦脈中的應用途徑,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開采技術礦脈地帶;礦產資源分析
近幾年來,在我國礦產資源開采的進程中,選取適宜科學的開采技術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針對那些礦產資源開發環境較為繁雜且開采條件較差的極薄礦脈地區,相關礦區管理部門選取合適有效的開采方法就對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影響范圍更大。本文就將主要圍繞極薄礦脈地帶礦產資源開采法之留礦采礦法的概述進行分析與解讀,并進一步說明留礦采礦開采法在極薄礦脈中的應用辦法,從而進行一定的探討。
1極薄礦脈地帶礦產資源開采法之留礦采礦法概述
極薄礦脈地帶的礦產資源開采中最常見的開采辦法便是留礦采礦法,留礦采礦法具體指的就是把開采到一部分的礦石預留在礦脈礦房中,然后通過工人運用開采后的礦石堆積成的固定礦石面,在其上面站著進行開采作業的辦法。利用留礦采礦法對極薄礦脈地帶中的礦產資源進行適宜的開采,優勢在于應用起來簡單便捷,結構單一,開采任務一般來說比較簡易,工作量較為輕松,并且這類辦法比較容易被開采的工作人員掌握和運用,從而提升開采礦產的效率和質量。正是因為留礦采礦方法的適用途徑非常廣泛,不僅能夠應用于急傾斜薄礦產資源的開采,而且還能夠應用于不同傾角的礦脈地區,致使在整個極薄礦脈地區進行礦產資源開采的進程中,相關礦產管理部門應嚴格把控開采的頻率和開采的幅度,保障開采礦產資源的質量,并將開采貧化率把控在最低范疇,從而達到提升礦產資源的開采率和降低開采成本的目的。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留礦采礦技術的好處和優勢多多,應用途徑廣泛,能夠滿足許多極端條件下的開采要求,但是這種開采辦法并不是一勞永逸的,留礦采礦辦法由于自身因素的特性,也會給礦產資源的開采工作帶去一定的缺陷與不足。由此可見,相關礦場管理部門應當盡到加強對礦石圍巖的管理與監督的職責,努力將圍巖的暴露面積縮至最小,以防出現二次貧化的現象。與此同時,還應當對礦區廠房的屋頂,進行嚴格的把守和監管,保障房板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承受力和支撐力,確保增加一定量的礦量時的承受能力,為礦產資源的開采保駕護航。
2留礦采礦開采法在極薄礦脈中的應用
2.1留礦采礦法構成要素
留礦采礦開采法在極薄礦脈地帶中的應用首要體現在留礦采礦法的構成要素中,我們知道,留礦采礦法的主要構成因素包括上部回風巷道、開采使用的礦房、底柱以及間柱等關鍵性部分,首先,開采使用的礦房是留礦采礦法的首要構成要素,尤其是在極薄礦脈地帶中進行資源開采時的很多數據參數都是依托礦房的合理設置情況而具體實施設定的,包含有礦房頂柱的高度、開采礦石的長度以及礦房階段的高度等因素,一般來說,礦房的設置情況將直接關乎著礦產采礦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2.2留礦采礦法開采極薄礦脈地帶的礦產回采技術
留礦采礦開采法在極薄礦脈地帶中的應用其次體現在留礦采礦法的礦產回采技術中,眾所周知,運用留礦采礦法進行極薄礦脈地帶的礦產資源開采時,回采技術是保障礦產資源開采率的最重要手段,同樣也是開采進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通常來說,在進行極薄礦脈地帶的回采工作時,一般是選取從上至下的分層回采性技藝,特別是針對任意一個普通淺孔的分層回采技術時(爆破、鑿巖、放礦以及撬頂等工作流程)。與此同時,極薄礦脈地帶的開采進度都是通過淺孔鑿巖的方式進行來回工作的,并且在回采的進程內,回采所得到的礦石資源,對一部分進行排出,而對于另一部分進行預留處理,使其保持在回采場中,為后續保障回采區域巖層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從而促進礦產資源回采工程的順利開展。在全部的回采工作完成后,再將預留在回采場的礦石全部排放出。
2.3留礦采礦法的采準切割技術的應用
留礦采礦開采法在極薄礦脈地帶中的應用最終體現在留礦采礦法采準切割技術的應用上,采準切割技術也是通過留礦采礦法來進行極薄礦脈地帶礦產資源的開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的工作流程包含通風人行天井、開采聯絡道、運輸平巷以及切割巷道等工作,其中的運輸平巷流程從屬于開采中的掘進階段,而其他的通風人行天井、開采聯絡道以及切割巷道從屬于開采進程中的重要環節。相關礦場管理人員在開采掘進的進程中,對于運輸平巷的采準切割辦法,通常要維持與極薄礦脈地帶的趨勢一致,但是針對某些平行的極薄礦脈地帶,就必須沿著其下盤或上盤進行設置相應的運輸巷道。而對于極薄礦脈地帶中進行通風人行天井的采準切割礦產資源,其采準的定位渠道也是由著極薄礦脈地帶的趨勢而設立的。一般來說,聯絡道的設立位置通常在通風人行天井的垂直高度上,而其中的間距問題則需要依托開采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除此以外,有時為了保障極薄礦脈地帶礦產資源開采工程的順利開展,除了留礦采礦法外,還可以設立一些開采順路天井(2m~2.5m),輔助采礦工作的進行。
3結語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因為礦山巖的穩定性各不相同,或者各類礦脈的傾角不等,致使所形成的極薄礦脈類型也不盡相同,常見的極薄礦脈開采技藝便是留礦采礦法,需要相關的礦產技術管理部門深入探究,細化方案,具體可以通過礦產回采技術、采準切割技術等留礦采礦法進行極薄礦脈地帶礦產資源的開采工作。只要相關的礦產技術管理人員努力開拓創新,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我國極薄礦脈地帶的礦產資源開采技術就一定會朝著更為完備、科學的方向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禮兵,郭忠林.極薄礦脈采礦方法研究與應用[J].2004,31(2).
[2]韋榮歡.極薄礦脈采礦方法與技術探究[J].地質勘測,2012,21(24).
[3]王福財,宋建.斜長工作面淺孔留礦法在急傾斜極薄礦脈開采中的應用[J].金屬礦山,2005,12(5).
[4]李娜,劉敏慧.極薄礦脈地帶礦產資源開采工作研究[J].黑龍江地質大學學報,2010,25(11).
[5]齊光金,李保民.留礦采礦法在黃金礦山開采中的應用以及改進措施研究[J].中國礦產,2010,34(2).
作者:王志聰 單位:江西下壟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