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雨課堂混合式教學下的大學物理課程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根據作者實際授課經驗,基于雨課堂信息化教學手段對我校大學物理課程進行設計,提出了新型評價體制和混合教學模式,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大學物理課堂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其中提出的新型評價體制只適用于小班教學,而雨課堂及混合式教學對于100人以上的大班仍然適用,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大學物理;雨課堂;混合式教學
2015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自此掀起了一場基于互聯網的大變革,各行各業致力于與網絡聯系在一起,到目前為止,人們的衣食住行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這給傳統教育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型智慧教學平臺不斷涌現,網易公開課、MOOC、學堂在線等各大學習平臺給學習者注入了新的學習動力。這些平臺內的短視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知識碎片化且時間控制恰到好處,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想要了解的知識點,并且通過觀看視頻可以快速掌握。除了教學平臺之外,還有一些輔助教學工具正在以閃電般的速度迅速占領各大院校的課堂,例如清華大學開發的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將PC端與手機端相結合,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管理模式,學生通過手機端就可以實現預習、測試、反饋、復習等環節[1]。從2016年到2019年,雨課堂已經被幾十萬高校教師所使用,覆蓋各個學科,如英語課[2]、思政課[3]、管理學[4]、C語言程序設計[5]、財務分析[6]和高等數學[7]等,不僅適用于理論教學,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也正在被廣泛研究和探索,如大學計算機實驗[8]、大學物理實驗[9]等。
1傳統教學模式及雨課堂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1傳統教學模式
大學物理課程是工科院校學生的必修基礎課,致力于培養工科院校學生的科學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物理課程在中學就被公認為是最難的課程,剛從中學走出來的大一學生們對物理本身就有排斥心理,外加大學物理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使用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這就更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公式的推導和習題的講解,忽視了介紹科學發展的歷史演變過程及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的興趣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點。
1.2雨課堂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雨課堂是一款基于PPT和微信的智慧教學工具,輕量易用,操作便捷。雨課堂的使用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以“剛體中的轉動慣量”這節課為例,課前在電腦端新建手機課件,插入慕課中“生活中的物理學”這門課程中的“慣性與慣性質量”微課,并留下預習思考題,準備好后上傳到課件庫中,設置好班級及時間,預習課件就準備好了。教學課件中可以插入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和主觀題等多種題型,并且每題都可設置分值,由于大學物理中的公式非常多,而雨課堂提供的填空題是無法識別公式的,可以將所有的填空題改寫成選擇題,在主觀題的出題形式上,可以是計算題,還可以是問答題或討論題,如果是計算題,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作答到紙上,并以照片的形式上傳,上課期間教師迅速挑選出有代表性的答案進行投屏,并給出評論。如果是問答題或討論題,教師可打開彈幕,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教師的課件在上課過程中是同步到學生手機端,并且在課后學生仍可以隨時查閱。每次課程結束后,教師和學生都會收到課后小結,學期末教師可以從電腦端下載學生的學習數據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課后將課上講解的重點知識整理在手機課件上,將時間設置為下課時間即可,并將復習課件作為下次課上課前提問的參考資料。
2新型評價機制及混合式教學模式
2.1新型評價機制
以2018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1、2班為例,共69人,學生們自由結成3隊,每隊選出一名隊長,每隊再以4~6人為單位自由結組,學生們的平時成績分成5個部分,分別是基礎分、期中考試分、作業及測試分、團隊分和個人表現分,各部分具體內容見表1。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加上班級人數較多,無法提問到每一個學生,其中的個人表現分不容易得到,因此每次課前5min是學生演講時間,每個團隊有15個名額,上臺演講者統一加5分。隊長承擔著組織、管理和記錄本團隊成員個人表現的任務。
2.2混合式教學模式
2.2.1課前演講課前留出5min的時間給兩名提前準備好的學生做演講,演講形式不限,但是內容必須和物理有關,教師將學生的演講錄成視頻并到網上,以督促學生積極準備,演講結束教師現場利用雨課堂投票,滿分5分并作為個人表現分。課后利用公告演講視頻。實踐表明,學生對于演講的積極性很高,演講內容多以物理前沿為主,動畫視頻豐富多樣,演講時間控制在3min以內,不僅不會耽誤上課時間,而且還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
2.2.2作業題錄制微課習題課采用課前錄制視頻、課上學生自己講解的教學方法。習題課前一周,教師將每一道作業題錄制成10min以內的短視頻,并上傳到優酷等雨課堂支持的第三方視頻軟件上,再將每道題的視頻網址整理到手機課件上,在習題課前兩天將手機課件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題多、題難講不完的問題,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對于課上沒有掌握的學生,課下可以反復觀看視頻,查漏補缺。
2.2.3課后題做成試卷習題課上,將每章課后題中的選擇題、填空題(其中填空題改成選擇題)都做成試卷,利用課上時間進行小測驗,考試時間設為1h,截止時間教師可以隨意設定,但是教師在試卷前,應先告知學生試卷一旦打開必須在1h內完成,否則無法重做,因此學生應先把課后題做完之后再打開試卷。如果課上時間緊張,也可以讓學生課下完成,設置好截止時間即可。實踐表明,大部分學生通常不能夠按時完成不用上交的作業,而對于大學物理而言,其課后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做成試卷的方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對課后題的重視程度,而且通過習題鞏固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2.2.4學生批改部分作業學生將作業上交之后,教師只批改兩個團隊的作業,習題課前一天將其中一個團隊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共同批改第三個團隊的作業,并在作業中留下姓名和評語。實踐表明,學生在批改他人作業的同時也在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且了解了評分細則,達到讓學生走進教學的目的。批改結束后,團隊中出一名學生對批改情況進行詳細的總結,并在習題課上展示給大家。
2.2.5利用調查問卷合理安排習題課習題課上利用雨課堂的隨機點名功能選定每題的負責小組,留出相應的討論和準備時間,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根據題量的大小和題的難易程度進行調整,例如:第二章質點動力學,課后題簡單且不是重點,而第三章剛體力學中的課后題又多又難,且重點較多,那么在第二章的習題課上,讓同學們同時完成第二章和第三章的選擇填空題,并講解,實踐證明,正好需要2個學時。第三章作業題有7道,每道都需要大量時間講解,因此做了份調查問卷,在第三章的習題課上,當場發給學生,讓學生投票選出較難的題目,由教師講解,將剩余的簡單、重要但又容易犯錯的題交給學生去講解。同樣第九章習題課也使用了同樣的方法做了調查問卷。利用習題課實現了“翻轉課堂”,效果顯著。
3結語
本文將雨課堂應用到大學物理理論課的教學中,并實施了一種全新的評價機制和混合教學模式,評價機制只適用于小班教學,而雨課堂及混合式教學對于100人以上的大班仍然適用,教學效果良好,并得到了學生較好的評價。
參考文獻
[1]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5):26-32.
[2]曹野.基于雨課堂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9,33(3):320-322.
[3]趙麗梅,陳曉軍.雨課堂應用于高職院校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2):40-43.
[4]劉芳.基于雨課堂的管理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2016,14(36):184.
[5]張翠平,趙暉.基于雨課堂混合式學習的c語言課程教學設計[J].計算機教育,2019(3):85-88.
[6]于永華.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以五年制高職《財務分析》課程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8):272-273.
[7]陳曦.基于雨課堂的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8):431.
[8]盧行偉,田茂毅,李慶.基于微課和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混合實驗教學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6):203-206.
[9]沈洋.基于“雨課堂”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智庫時代,2019(15):225-226.
作者:孫楠楠 趙福偉 趙志超 單位:河北水利電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