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區管理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社區管理的行政化色彩較濃。街道、居委會是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的基層組織,在城市社區管理中,它們繼續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管理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政府在街道設置辦事處,通過辦事處來管理各種事物。街道辦事處處于政社不分狀態,它作為政府行政機構的最基層組織,既是行政管理主體,又是社會管理主體,成了一個全能型組織。它由于承當過多的行政管理職能,過大的工作量,導致其無法減輕政府的社會管理負擔,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社會管理職能,更無法滿足社區成員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此外,居民群眾自治組織的居委會,其工作方式的行政色彩仍然較濃,居委會是受街道辦事處的領導,必須服從街道對日常工作的安排,終日忙于繁瑣的具體事務,行政工作負擔過重,無力在社區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中發揮協調作用。這些必然導致居委會協調作用缺失,弱化了居委會的管理職能,降低了管理效能。
2、社區管理的組織力量還較薄弱。目前,在社區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來源、基本設施等方面都與其承擔的職責任務不相適應。有些工作區政府沒有設置相應的機構,無法履行管理職能,即使有設置機構但人員以及設備力量都較薄弱,使任務的完成大打折扣。街道辦事處本應為轄區居民排憂解難,但由于其權力小,無法完全行使政府職能。所以,在城市社區管理上,責、權、利很難相互統一,執行部門有權執法但卻無法直接把法律落實到社區,而街道和居委會雖然能做到但又缺乏相關的權力,導致相互配合不到位,工作效率低,條塊之間推諉扯皮,這些必然制約了街道和居委會社區管理職能的發揮,影響了社區管理的成效。
3、街道辦事處在社區管理中的職能不明確。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社區管理的基層組織,是區政府的派出機構,理應履行一部分行政職能,但目前在社區管理的具體操作中,街道卻對自己社區管理的職能不明確,集行政、執法、街道經濟發展等任務于一身,使其從派出機構轉變為綜合性機構。由于街道無法承受繁雜的社會管理事務,只能是把自己的部分職能轉移到居委會身上,使居委會不得不承擔了一部分行政職能,而自身的自治管理功能日益減縮。這最終必然導致街道無法充分發揮其綜合管理職能,管理效能下降,而管理成本卻大大提高。
4、社區管理缺乏統一的相關法律法規。城市社區管理應該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目前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少之又少,以致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界定,不利于社區管理,使許多本來應該屬于政府、企業、社團的事物卻往往由社區來做,目前也沒有法規或規范性文件對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進行規范管理,使其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
5、社區管理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社區管理需要一整套規范的管理制度,但目前在實際運作中社區管理制度卻欠規范,街道辦事處對自身的管理范圍未有明確的制度界定,導致無權管理甚至越權管理,而且到目前為止,社區管理在實際工作中也尚未建立條塊結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導致一些管理部門權力高度集中,無法從制度上對其管理質量和違規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制約和懲處。
6、社區管理人才匱乏。目前,社區居委會的管理人員大多是老人和婦女,管理能力薄弱,已不能適應社區管理工作的要求,雖然這些年有一些大學畢業生應聘到居委會工作,但仍是杯水車薪。所以,目前迫切需要文化層次較高,擁有現代社區管理和市場經濟知識或相關專業的人才進入社區管理層。這是當前城市社區管理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對策建議
針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采取一系列的對策來不斷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區管理。
1、理順各方關系,明確各自職責。理順區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三者的關系。區政府應履行對社區全面領導的職能,而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應管好自己該管的事,比如對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街道經濟發展等行使相應的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監督檢查的行政管理職能,對于不該管的事則轉移出去。同時,在環境衛生和保護、園林綠化、市容市貌等方面也應行使綜合執法職能。社區居委會作為最基層的城市社區組織,其對社區管理具有義不容辭的職責,所以要加強居委會的自身建設,由于它既不是一級政權,也不是行政性單位,不具備行政性的指揮和制約手段,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是靠自己組織的凝聚力和社區居民的自覺參與。在日常工作中,要關心和解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以及靠居民自身無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真正履行居委會的服務職能。只有這樣,才能理順區政府、街道辦事處、居委會三方面的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責。
2、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完善生活環境。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居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也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強交通、衛生、環保、綠化等市容環境的綜合管理,通過各種方式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務,使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的提高,并且為居民創造和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要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改善社區的環境質量,為社區居民的安家樂業創造一個優美、清新和愉快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空間,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要培養新型社區管理人員。為了適應現代社區管理的要求,必須加強對社區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使街道和居委會的干部提高對現代社區管理和服務內涵的認識,更新觀念,轉變思維。與此同時,應注重培養新型社區級干部,可以考慮向社會公開招聘基層干部進入街道、居委會任職,在工作和實踐中學習和鍛煉,同時,招聘大專以上畢業生,充實到街道和居委會,提高街道和居委會人員的文化層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社區管理的質量,滿足社區居民不斷提高的對生活質量、生活環境的要求。
4、利用多種宣傳形式,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的各種活動。要利用多種宣傳形式,以正確的指導思想引導群眾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如開展社區健身工程,在社區設置健身場所,組織各種健身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身體素質。同時,要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配合開展各種有益身心的文娛活動。此外,對社區內的老年人,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建設和完善老年活動室,讓社區內的老人老有所樂,安度晚年。從方方面面來提高社區居民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5、加強社區管理的法制建設。社區的正常運行需要法制建設作為前提和基礎,社區管理離不開健全的法律法規。所以,為了使社區管理能夠有序地開展,必須建立、健全有關社區的法律法規體系,依法對社區進行管理。首先,應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且制定一些配套的制度;其次,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嚴格執法,這是社區管理法制化的保證,也是社區管理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6、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在社區管理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因為人是社區的主體,社區管理必須圍繞人這個中心來展開。所以,在社區的日常管理中,必須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而且一定要把社會效益擺在首要位置,比如,重視社區的環境衛生、醫療保健、安全保障、社會服務等建設,使社區居民真正感受“社區是我家”,對社區擁有歸屬感,并積極參與社區的各項活動,參與社區的管理與建設,共同建設美好社區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