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技能培養下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大智云物移”等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推廣應用,傳統會計行業的工作模式已在悄然間發生重大轉變,因此會計行業對我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若想滿足當前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就要以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為出發點,對當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進行改革,從而實現會計專業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故該文以會計職業技能培養為前提,對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職業技能培養;課程改革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的要求,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幫學生構建專業理論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培養能夠勝任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那么在會計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體現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1]。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是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的核心課程,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會核算、能分析、強操作的復合型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然而當前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在教材的選取、教學方法的運用、課程評價體系的制定及師資的配備等方面并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目標及要求,因此該文基于職業技能培養,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改革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
1職業技能培養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已經不單純是會計核算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側重學生數據分析、財務管理、財務軟件運用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但實際教學過程對學生素質能力的鍛煉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卻表現得仍不盡如人意。現階段我國的會計人才培養較為固化,會計能力結構單一,強調理論知識的栽培,弱化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2]。比如會計基礎實訓這門課程,雖然是實訓課程,但也僅僅停留在手工做賬階段,無非是把會計核算基礎知識通過憑證、賬簿、報表等形式進行訓練,它的實訓媒介依然是紙質的,但現在隨著“大智云物移”等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推廣應用,這種以紙為媒介的手工會計已趨于弱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講,會計基礎實訓這門課程并沒有完全體現出職業技能培養融入課程框架。而此時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它將會計核算理論知識與計算機財務軟件實操融合在一起,以會計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為出發點,以實際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財務軟件為媒介,在仿真模擬情景中鍛煉了學生的工作能力,更加側重職業素質教育。因此,對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進行精心組織設計就顯得非常必要了。但由于這門課程以計算機財務軟件為媒介,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不但要掌握課本上的會計核算基礎知識、賬務處理方法、財務管理理論,而且要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和技術,將會計與計算機的知識融會貫通,這無疑是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提出的新挑戰[3]。
2當前會計電算化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境
依據職業技能培養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提出的要求,會計電算化教學與既定目標存在偏差,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2.1教材和配套軟件的滯后性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教材的選取尚不夠集中統一,部分院校使用的是重理論輕實操的教材,部分院校使用的是財務軟件配套的操作說明書,部分院校使用的是已經過時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指導書[4];此外,配套財務軟件的選擇差異性也較大,雖然主流財務軟件是用友和金蝶這兩款,但每款財務軟件的版本是不斷更新的,很多院校使用的軟件版本還是四五年前的老版本,這無疑明顯滯后于當前會計行業的主流需求。教材及軟件的脫節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工作后,面對企業的實際業務及更新版本后的財務軟件無從下手。在課堂上學生依照教材可以照貓畫虎的上機操作,但工作后面對企業原始憑證卻不知該從哪個模塊入手,這是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2.2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過程中,目前大多數學校采取的是項目化教學方法,實際的授課流程一般是先由教師講解理論知識,然后操作演示,最后再由學生上機實操。由于普遍是大班或者合班授課,而且是在機房進行,就導致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不足。對于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而言,機房的電腦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開小差屏障,以至于自己動手操作時完全無從下手,甚至連最基本的賬套引入和輸出都成了難題;而對于自制力較好的學生而言,由于課前預習不足,雖然課上認真聽講,但對操作要點及步驟的記憶也是一過性的,會隨著知識的疊加和時間的推移,而忘掉之前的內容,并不能很好地將知識點和操作步驟前后銜接、融會貫通。此外,由于教學方法與模式的單一,教師缺乏對每堂課的教學設計,這就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厭倦感,學習的主動性變差,知識脫節,進而無法滿足學生會核算、能分析、強操作的職業技能培養目標。
2.3職業技能培養未完全融入課程評價體系
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的期末考核仍然是側重理論知識多一些,大部分學校采取的是閉卷考試的方式,但這門課其實是講練結合的一體化課程,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上機實操能力的培養。可想而知,一門平時在機房上課的理實一體課程,僅僅通過紙質試卷進行考核,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這樣是很難檢驗出學生的真實水平的,這種單一的課程考核方法并沒有將職業技能考核融入進去,這是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
2.4課程師資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基于會計崗位職業技能的要求,教師需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體系和強大的實踐操作能力。而目前高職院校一線教師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教學經驗豐富、會計理論扎實,但計算機理論和技術相對欠缺的老教師,他們可以將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的會計核算方法與賬務處理流程講透徹,但對電算化軟件運行過程中的突發故障或軟件沖突,則無法順利排除;另一類是能熟練操作計算機,但會計理論知識相對薄弱、缺乏授課經驗的青年教師,他們雖然對最新的信息技術掌握得較好,但由于教學經驗不足、會計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在教學過程中同樣也面臨一定的困難。所以總的來說,由于教師專業知識與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不匹配,使得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影響,教學師資的綜合素質還是有待提升的。
3基于職業技能培養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策略
為滿足會計崗位職業技能的需求,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改革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3.1編寫新型立體化教材
鑒于目前會計電算化教材及配套軟件滯后于會計行業對職業技能的需求,而教材的合適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因此選擇適宜的教材、及時更新配套軟件的版本是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的基礎。高職教師可以借助下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深入了解企業真實業務及財務軟件操作規程,將企業的實際業務與操作編寫成新型立體化教材。在編寫教材時應考慮所采用案例的前后一致性、業務的真實性、在軟件上的可操作性,實訓題目的設置應包括賬套的建立、總賬、薪資、固定資產、供應鏈等常規模塊的運用,此外最好能為教材中的每個案例提供配套操作步驟詳解的二維碼,這樣學生可以掃碼直接觀看,方便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也方便資源的及時更新。通過這樣新型立體化教材的編寫,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現階段教材及資源滯后的困境。
3.2創新傳統教學方法與模式
如今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模式相對單一,與當代高職教育目標和職業技能培養要求還存在差距,我們應盡可能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根據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點,可嘗試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法、小組討論法、體驗式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的交叉運用,比如通過模擬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任務,實現學生與企業真實工作情景的無縫銜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團隊協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專業素養[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的角色是引導者、輔助者,而不是主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導者及創造者,這樣的課堂才是基于職業技能培養前提下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應該有的方向。
3.3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鑒于目前大部分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核方法局限于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不足以為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情況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間與渠道,所以應嘗試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可以考慮將學生的期末考核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理論知識的考核,可采取閉卷或無紙化的形式進行;另一部分期末考核是對學生財務軟件操作的考核,考核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訓題目圍繞課堂所學的會計崗位工作任務展開,檢驗學生操作的準確性、規范性和熟練度等幾方面,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考察組內成員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從而達到對學生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全方面考核。
3.4打造經驗豐富的專業師資團隊
為了滿足課程對專業師資的需求,可以考慮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制定合理的教師下企業實踐計劃。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職業性和實踐性,教師要對企業會計崗位的實際業務了如指掌,能夠緊跟行業趨勢,動態調整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分批次有計劃地去企業掛職鍛煉或者去企業兼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真正學到企業各崗位的工作內容,了解業務處理的具體操作[6]。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得以擴展知識結構、更新信息技術、增加實踐經驗,這些都是將來課堂上教授學生的寶貴資本。其次,可以聘請企業業務佼佼者來校任教或經驗分享,從而打造企業教師與傳統教師兼備的師資團隊。企業教師的優勢是熟練掌握財務制度、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處理嫻熟,而劣勢是不夠了解學生心理和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但這一點可以經在校任教的傳統教師培訓后而改善。這樣企業教師就彌補了傳統教師企業實踐經驗不足的弊端,使課程師資團隊結構更加合理。
4結語
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不同于其他傳統會計課程,它是會計理論知識與計算信息技術的結合,更加側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但由于目前會計電算化課程在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的運用、課程的評價、師資的打造等方面并沒有完全符合職業技能培養的要求,因此對會計電算化課程進行改革已迫在眉睫,該文針對此問題提出了四點改進策略,以期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現狀的改善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褚靜靜,鄭婉麗.高職財會類學生學習動力現狀、影響因素與激發對策[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0(18):80-84.
[2]王華,王一航,石進.卓越會計能力的“高校”協同培養方法與實踐[J].會計之友,2020(18):104-109.
[3]龔楚英.職業能力培養視域下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思路研究[J].經貿實踐,2017(16):249-250.
[4]胡敏.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探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5(6):69-70.
[5]董文龍.體驗式教學法在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31.
[6]陳英.基于職業技能培養的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市場,2019(12):142-143.
作者:鄭婉麗 褚靜靜 單位: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