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金融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規格的有效途徑。近幾年,財經學院一直進行金融管理專業改革,增設金融業務綜合實訓等實訓課程,在創新創業與專業結合上收效明顯。但想從整體上融入創新創業培養,還需要通過學校頂層設計、專業技能培養、政企校聯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構建,以及通過課程、實踐、素質教育體系的創新創業教學設計,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進行培養。同時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學校要配套實施教學手段、方式、理念和環境等的創新,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素質的、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金融管理;課程改革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院校專業融合的必要性
2015年5月,國務院頒行《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是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早在2010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專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與普通的創新創業不同,應具有一定知識含量和科技含量。主要含義兩個:一是以創新為基礎的創業,鼓勵創新者去創業,允許高校教師去創業。二是產學研用結合,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使其商品化、市場化,創造價值,這也是知識經濟內涵的最好闡釋??梢姡瑢τ诂F今學生就業難度加大,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結合已經勢在必行。金融管理專業在傳統的教學中,理論學習知識較多,實踐能力涉及較少。近幾年,財經學院一直進行金融管理專業改革,加入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培養,增設金融業務綜合實訓等實訓課程,在創新創業與專業結合上收效明顯。但想從整體上融入創新創業培養,還需要整體教學設計。
二、創新創業教育促進高職院校金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構建
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除了進行通識教育,更應立足于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以創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廣義創業教育”和以具體創業技能培養為主要目標的“狹義創業教育”有機統一,既培養學生崗位立業、開拓事業的能力,也培養學生創辦企業、銳意創新的能力。
(一)學校頂層設計,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將創新創業意識貫徹到學生頭腦中去,是首要任務。學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置于學校整體的發展戰略之中,融入到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之中,符合創新型國家建設要求和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立足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素質和提高學生未來的社會競爭力,學校應有頂層設計,縱深廣泛地引導學生在第一課堂接受創新思想,形成創新思維,樹立創新意識;教師要在專業教育教學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內容,甚至在專業課中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研究。目前在大多學校,已經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通識課,每個專業學生畢業前都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但統一的通識課,也許能傳遞創新創業價值觀和意識,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是要落實到具體專業中去。
(二)專業技能培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在金融管理專業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結合金融專業崗位任務或者專業實踐來完成。傳統的專業課理論講授較多,動手實踐較少,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順利實現。因此,在專業中實現實踐能力培養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們先要在自己的課程中進行教學改革嘗試,改變傳統的理論教學,轉變為實踐教學為主,改變教師為主體的授課方式,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踐中,需要對專業課程進行徹底改革,專業核心課應該實施教學任務法、項目法或者加入創新思維的教學設計,讓每一堂課都體現一些創新意識。
(三)政企校聯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想要順利進行,只靠學校單方力量,不足以完成,應融合政府、企業、社會等因素共同完成。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要結合社會需求變化。隨著互聯網和高科技智能化的加速發展,金融行業面臨巨大沖擊,很多傳統業務被迫下線,取代的是一些新業務、新操作、新發展。對于教學來說,難度更有所上升,對于教師的考驗更大,急切需要政府和行業企業支持。教師缺乏企業經驗,需要掛職鍛煉,或者聘請企業專家進校教學;學校缺乏必要的工作設備,需要學生進企業實習實訓;過程需要資金,需要社會和政府支持。只有政企校強強聯合,才能進行課程改革,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發揮實處。
三、創新創業教育促進高職院校金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設計
(一)課程教學體系建設
金融管理專業自建立以來,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不斷改革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方法,確立了該專業主要培養掌握金融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主要就業面向為銀行、證券公司等一線業務崗位,始終堅持以基本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根據這一主線制定多方向、多模塊的專業培養體系,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始終貫穿整個培養過程。同時加入與學科專業特色結合的創新創業實踐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返鄉創業等,積極支持和促進地方金融發展。金融管理專業根據培養目標和要求,確立了該專業主要培養掌握金融、銀行等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客戶管理能力、金融服務能力、理財分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圍繞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將學生所應掌握的專業技能分成三個模塊培養,即“基礎技能”、“崗位技能”和“拓展技能”。在各個模塊培養中,滲透創新創業意識。例如在“基礎技能”中,在每門課中滲透創新創業思想和意識;在“崗位技能”中,如《證券投資分析》中開展任務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創建證券公司并從事相應崗位時,加入創新性元素,允許學生進行崗位工作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符合時展要求;在“拓展技能”中,開展素質教育和情商教育,積極拓展人際關系,帶領學生去中國銀行和證券公司等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增強學生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積極采用協作式、個別化、小組討論、案例式等教學形式或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組合起來進行教學方法,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而學生則由“聽眾”轉變為“手、眼、口、腦并用”的演員;由接受理論知識者轉變為實踐者,由被支配地位轉變為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如進行金融綜合實訓時,鼓勵學生開展多樣化營銷手段和策略,鼓勵學生自己模擬成立公司并進行運營。開展《銀行基本技能》、《金融業務綜合實訓》和《創業ERP沙盤實訓課程》等實訓課程。突出以產學研為途徑:金融管理專業在專業的設置與調整、教學計劃的制定和修改、教學的實施、實訓直至學生就業等方面充分發揮企業和用人單位的作用,把社會積淀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充分吸收到專業教育中。探索和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以產促教,以教促產,讓學生參與銀行、證券公司等服務工作、開展課題開發等,使教學、實訓、科研有機結合。建立校內校外互補的實訓基地,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跟班進行業務實習。積極倡導“訂單式”培養,由學校提供場地、教師、生源,企業提供一部分師資、實訓基地、用人需求,雙方結合起來培養人才。定期組織學生去證券公司實訓和實習,如走進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和江海證券等,觀摩其工作業務流程,增進創新創業體驗。目前,學校已經著手創建創業園區,今后將在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上發揮更大優勢。突出以創新創業大賽促進人才培養為手段:積極參加社會舉辦的各種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與競賽活動功能研究。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2018年黑龍江省“學創杯”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模擬大賽并一等獎;榮獲2018年黑龍江省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高職組)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三等獎;榮獲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二等獎等。參加這些大賽并深入研究競賽活動教育效果以及完善途徑,跟蹤調研這些參賽者的后續發展情況,結果表明,參賽的學生經過大賽歷練,已經具備相當深厚的創新創業能力。應繼續積極探索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實踐教學的結合機制,豐富實踐教育體系。
(三)素質教育體系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素質教育的開展。高職教育突出以就業為導向,并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要為目標,堅持面向服務、管理第一線。鼓勵學生自主創業,要按照創業精神、機會把握、能力提升、資源協調等分類建設標準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根據崗位和崗位群以及創業所需能力與素質提煉、整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能型人才,以較高的就業率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在課程上,金融管理專業設立了《職業基本素養》、《大學生心理健康》、《講話精神》等思想教育課程,提升大學生整體素養和心理承壓能力。結合社會需要和教育規律,在金融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的體系框架內確定課程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教育體系三個大方面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學校頂層設計開展通識教育的同時,廣泛開展專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環境等都需要配套實施。以期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素質的、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即具有良好創業素質的社會公民、自我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新型企業的創辦者。創新創業教育與金融管理專業的融合還需要深入研究和進行系統的課程設計。力圖在創新創業思想意識建設、專業課程設置建設、社會實踐建設、創新創業競賽以及企業合作創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架構與理論價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2]王占仁.中國創業教育的演進歷程與發展趨勢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5):30-38.
[3]喬為.走進核心素養: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系統的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17(7).
[4]邵月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4):76-79.
[5]胡茂波,王運轉.面向2035年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目標與策略[J].職教論壇,2018(1):172-176.
作者:曲藝 仲深 李紅霞 單位: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