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診醫學漸進式教學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傳統急診醫學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內容多、教法少”等問題,在急診醫學教學中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采用“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漸進式教學模式,以癥狀為綱、以疾病為重點、以急救技術為關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參與度,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急診醫學;漸進式教學
急診醫學是在醫學領域中的一門具有多專業性質的臨床邊緣學科,有著不可替代的特點和規律性。同樣,隨著現代急診醫學的飛速發展,原有的急診醫學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急診醫學教學發展的需要。本文就“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漸進式教學在急診醫學教學中的實施做一簡述。
1現階段急診醫學教學
急診醫學作為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不是以獨立的器官系統來界定自己的專業范圍,而是以疾病的急緩和危重程度來界定[1]。在現階段,急診醫學存在著許多突出的弱項,特別是急診醫學教育的薄弱更加成為阻礙急診醫學全面發展的主要因素[2]。醫院急診科作為急診醫學的主體,肩負著急診臨床教學和研究的重要任務[3]。而臨床工作是急救醫學的重點,在具體工作中,急診醫師需要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各類急危重癥患者,因此對于急診醫師個人的綜合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4]。傳統的急診醫學教學方法以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教學形式單一,互動性差,實踐性不強,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拓展能力明顯不足,不利于培養急診醫師的創造能力和現代醫學思維[5]。另外,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中,實習醫生、進修醫生在進行急診醫學臨床實踐學習時,因現實環境所限,缺少實踐的機會。患者經急診搶救后很快轉至專科治療,傳統教學方法在這里受到限制。
2“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漸進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急診醫學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思考如何去面對臨床急診問題,應將敏銳的觀察能力、快速決策能力與綜合搶救能力作為一名急診醫生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來著重培養。因此,急診教學課程建設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在“急診”這一特殊環境下快速判斷病情、建立診療思路、完善相關檢查、做出相應處理、綜合急癥救治的能力。
2.1以癥狀為綱
新的課程建設中,打破以病種為綱的內容編排,教學內容以癥狀為綱。設置急診常見的臨床癥狀,如:呼吸困難、胸痛、腹痛、昏迷等。盡管學生已在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等課程中學習了以急性腹痛為發病癥狀的相關疾病,但學生并不清楚在面對一位以腹痛為主訴的患者時,如何厘清臨床診療思路,并運用所學的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等學科知識做出初步診斷,進而實施檢查并進行有效治療。因此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就以腹痛為教學內容,模擬醫生在急診室的實際工作場景,對上述癥狀進行引導性教學,以教師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指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讓學生在回顧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如何做出正確的臨床判斷、如何進行快速診斷與鑒別診斷,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斷能力(見案例1~2)。通過設置這樣的學習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入式教學、PBL教學等,使學生在學習腹痛這一內容后,能夠在臨床、在急診遇到腹痛患者時不至于感覺無從下手,并隨著其臨床經驗的積累,對腹痛這一常見急診病癥有清晰的臨床診療思路、準確的臨床判斷和正確的診治處理。案例1:急性腹痛。病史:李某,男,33歲,因“上腹痛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在正常飲食情況下,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痛,且持續性脹痛,初始尚可忍受,至次日晨加重,并出現左腰背放射性痛,進食后加重。遂急送當地醫院診治(具體資料不詳),腹痛不能緩解,故急送我院急診內科。患者自發病以來精神欠佳,睡眠極差,近兩天未進食水,小便偏少,大便未排,體力下降。既往無特殊病史。
體格檢查:T:37.2℃,P:11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營養中等,精神差,自主體位,急性面容,面部無紅斑,眼瞼無水腫。皮膚、鞏膜無黃染和出血點,全身各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口唇無發紺,口腔黏膜無潰瘍。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正常,咽無充血,雙側扁桃體無腫大,頸無抵抗感。心肺查體無明顯異常。腹平,腹肌稍緊張,劍突下壓痛明顯,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肝區無叩擊痛,Murphy’s征陰性,腎區無叩擊痛,腸鳴音減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27.9×109/L,N:0.88,L:0.10,Hb:117g/L,Plt:88×109/L;ESR:63mm/h;尿常規: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糞常規正常;血清生化顯示:ALT:68U/L,AST:10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4.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65mmol/L,Mg2+:0.92mmol/L,BUN:18.14mmol/L,Scr:110.40umol/L,UA:470.1umol/L,Glu:12.69mmol/L,HCO32-:18.80mmol/L,AMs:1147.0IU/L。胸部X線顯示:雙肺紋理增粗,考慮感染;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速;腹部B超顯示:胰腺體積增大,局部液體積聚,建議CT檢查;腹部平片:腸腔氣體積聚,余無明顯異常。
(1)根據現病史,請學生學習和思考:①引起腹痛的常見原因有哪些?②該患者上腹痛的病因可能是什么?③上腹痛的診斷思路是什么?④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還需要做哪些檢查?⑤作為急診內科醫生,需要給患者進行哪些治療?
(2)根據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請學習并思考:①患者目前的診斷是什么?診斷依據有哪些?②該病的常見病因有哪些?③該病要和哪些疾病相鑒別?④該病的治療原則是什么?⑤作為住院部接診醫生,如何開出治療患者的臨時醫囑?⑥該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案例2:案例1中患者李某入院后的病情匯總如下。
病情發展:患者入院12小時出現神志不清,極度煩躁,胡言亂語;呼吸困難;無尿。體格檢查:T:38.5℃,P:140次/分,R:38次/分,BP:13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發紺,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正常。雙肺呼吸音粗,布滿干音、痰鳴音,雙肺底有濕音,心率140次/分,律齊。腸鳴音消失,余腹部查體不合作。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28.9×109/L,N:0.89,L:0.10,Hb:117g/L,Plt:68×109/L;尿常規: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糞常規正常;血清生化顯示:ALT:66U/L,AST:11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5.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55mmol/L,Mg2+:0.92mmoL/L,BUN:31.14mmol/L,Scr:340.40umol/L,UA:510.1umol/L,Glu:21.69mmol/L,HCO32-:16.80mmol/L;血氣分析:pH:7.31,PaO2:52.1mmHg,PaCO2:28.3mmHg,BE:8.9mmol/L,SaO2:83%。(1)根據上述信息,請學生學習并思考:①該患者病情發生變化,如何考慮?②試分析該患者出現上述病情變化的原因及機制?③目前的診斷?④目前的處理?(2)通過對案例1、2的分析應達到的目標要求:①掌握腹痛的常見原因;②掌握上腹痛的診斷思路;③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④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原則;⑤了解重癥急性胰腺炎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病理生理機制。
2.2以疾病為重點
對與外科學、內科學重復的內容,在急診醫學課程設置中則不再重復,如氣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對于急危重癥所特有的、多發的、常見的疾病則在明確了癥狀診療思路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述、學習。以休克為例,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并無某一門課程系統、詳細講述其病理生理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醫生,尤其是急診醫生經常需要面對的,因此對即將進入臨床的醫學生以急診的角度對休克進行系統教學是極為必要的。這將使得學生重溫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識,聯系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所學的可能導致休克的疾病,進而明確休克的病因學,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療原則。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視野將得到極大開闊,不但能將以往學習的知識通過“休克”聯系起來,更能將休克的具體治療方法帶入到各專科的臨床實踐中。
2.3以急救技術為關鍵
在學習了急診癥狀診療思路、常見疾病診療后,急救技術則是急診醫學的落腳點,也是學習的一個關鍵點。因此,與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相比,本教學將急救技術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將心肺復蘇術、多發傷處置、氣道管理(含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深靜脈穿刺等急救技術加入到課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扎實的臨床操作能力。對基本技能的教學,我們以醫院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為教學場所,采取模擬教學,先由教師講解、示范,再由學生在模型上訓練、掌握,最后設置各類急診場景對其進行考核[6]。以心肺復蘇為例,以往學生通過大課學習了心肺復蘇的知識,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復蘇的技術,在臨床實踐中常常表現得手足無措。針對這一實際情況,一方面我們加強了心肺復蘇理論課程中對實踐操作技能的細節講述,在重視理論學習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我們設置了心肺復蘇實踐課程,充分利用臨床學院所擁有的現代多媒體模型,采取小班授課,教師手把手教,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同時,我們科學制訂了考核標準,以最新的心肺復蘇指南為指導,編寫了標準化的考核大綱,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心肺復蘇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3“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漸進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漸進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急診醫學教學中,以癥狀為綱,形成急診醫學的診斷思路;以疾病為重點,掌握急危重癥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以急救技術為關鍵,掌握常規的急救技能。夯實急危重癥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急危重癥的診療思路、掌握急危重癥的急救技能,以適應新時期對急診醫學專科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教學模式也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綜上所述,在急診醫學教學中采用“癥狀-疾病-急救技能”漸進式教學,以癥狀、疾病、急救技能為核心,與各??菩纬苫パa。此教學適應現代教學和急診醫學發展的趨勢,應用這種模式,不僅能夠使醫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點,而且能夠培養其學習能力,提高其在處理臨床問題時有效運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文亮,熊建瓊,劉明華.急診專科醫師的理論和技術培訓[J].中國急診醫學,2005,25(10):744-745.
[2]張鴻,代華平.PBL教學法在內科呼吸系統疾病教學查房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病案,2010,11(3):53-54.
[3]唐子人,李春盛.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病案,2013,14(11):65-67.
[4]王長遠,秦儉.加強急診醫師綜合素質培養[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4):757.
[5]趙威,李俊杰,尹文.EBL聯合PBL綜合教學法在急診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4,41(1):9-13.
[6]向強,劉明華,文亮.急診醫學臨床教學的思路和模式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50-52.
作者:李飛 成祥林 孫亞凌(通訊作者) 單位: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