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柯式模型評估醫學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通過對“5+3”模式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研究,分析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效果,建立評估體系評估培訓效果。方法對743名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及導師、輪科護士長和帶教教師共210人進行問卷調査,采用柯氏評估模型評估培訓效果,通過分析提出提高醫學專碩研究生培養質量科學合理的建議。結果反應層:專碩研究生對培訓的總體滿意度較高(4.08),但培訓教學方法、考核及補助滿意度較低。學習層:培訓前后考試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考試成績與培訓年限呈正相關。行為層:培訓后各項能力素質評價相比培訓前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成果層:專碩研究生患者投訴率為0.00%,事故率為0.00%,2016級專碩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為95.53%,2015級通過率為98.44%。結論柯式模型能較好的反映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效果,培訓提升了各項成績及各項能力素質。
【關鍵詞】醫學研究生;專業學位;柯氏評估;規范化培訓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7年9月—2018年5月,選取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學專碩研究生743名(2015級282人、2016級225人和2017級236人)。同時調查導師、輪轉科室護士長和帶教教師共210人。
1.2研究方法
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法構建專碩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研究模式;采用柯氏評估模型從反映層、學習層、行為層和成果層4個方面評價專碩研究生參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效果。反映層為滿意度評價,1~5分;學習層是通過考試測試專碩研究生對醫學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滿分100分;行為層評估是通過導師、輪轉科室護士長和帶教教師評價取三者平均分,滿分10分;成果層是培訓的最終結果。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2進行問卷調查數據錄入,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釆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反映層分析
在培訓態度上,專碩研究生對培訓重要性有較高的認知并愿意參加培訓;在培訓內容方面基本滿足專碩研究生的培訓需求;在培訓方法和培訓考核結果方面,結果顯示培訓教學方法單一,考核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水平;培訓補助方面滿意度最低,與培訓年限呈負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5);培訓后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滿意度較高,其中培訓對提高臨床技能和培訓達到預期目標這兩項與培訓年限呈正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學習層效果研究
醫學專碩研究生培訓后理論成績和技能考試成績較培訓前均有顯著提高,理論成績與培訓年限呈正相關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技能考試成績2015級與2016級培訓后得分無差異,與17級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行為層效果研究
總體來講,培訓后各項素質能力均較培訓前有所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隨著培訓時間的延長呈現2015級研究生總體評分≥2016級研究生總體評分>2017級研究生總體評分的正相關趨勢。其中醫患溝通、采集病史、體格檢查、診斷鑒別診斷的臨床思維、輔助報告閱讀、門診急診中處理常見病、搶救危重病患者、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原則等與實際操作技能相關的能力提升較多,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但是醫療法律知識、處理醫患糾紛和維護醫院醫生權益較其他項評分較低。在病例書寫、查房、醫德醫風、團隊合作、責任感、保存醫療檔案這六個方面,各年級間相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4成果層效果研究
成果分析主要目的是醫學專碩研究生參加培訓后是否能達到一名合格住院醫師的標準,是否提高培養質量這也是并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最終目的。此次接受調查的的743名專碩研究生患者投訴率為0.00%,事故率為0.00%,醫學專碩研究生承擔住院醫師工作,真正的負責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管理。2016級專碩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為95.53%,2015級專碩通過率為98.34%。預計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試合格率97%。
3討論
研究在問卷設計時采用專家訪談法設計問卷并進行預調查,復測信度系數0.86(信度良好)。此次調查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953份,回收率79.41%,基本覆蓋全部醫學專業,人員涉及領域較廣。反應層結果表明專碩研究生對規范化培訓效果總體滿意度較高,其中培訓教學方法,培訓考核和培訓期間待遇補助滿意度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因為醫院層面缺少合理的獎懲機制,帶教老師擔任較多工作,精力有限積極性不高所致;此外培訓基地對出科考試重視程度低,沒有規范化合理化出科考試導致專碩研究生也不重視;最后專碩研究生并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投入低補助少,專碩研究生承擔比規培生更繁重的工作反而比規培生的補助要少[3]。學習層結果顯示經培訓后專碩研究生的臨床專業知識及技能較培訓前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培訓效果良好,同時隨著培訓時間的延長,培訓長期效果也隨之加強[4]。行為層結果顯示培訓后專碩研究生能把所學的培訓知識用于工作當中,但在門急診中處理常見病、搶救危重病患者、查房、醫療法律知識、處理醫患糾紛和維護醫院醫生權益這幾項平均分均低較低,表明與其他項目能力相比這幾項還處于弱勢,需要進一步加強。前三項需長時間培訓和實踐才能有較好的效果,還有提升的空間。醫療法律知識欠缺,處理醫患糾紛的方式方法還不完全恰當,維護醫院和自身權益這幾個方面還需加強,一方面可以跟醫務部門溝通加強培訓,另一方面提示現在社會醫療大環境相對嚴峻[5]柯式模型能夠全方位對培訓進行有效的評估,能夠很好的反映醫學專碩研究生參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效果。科學有效地評估對于醫學院校充分了解培訓投入的效果、培訓對醫學院校發展的積極作用以及專碩研究生能力提升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林芳冰,高穎,李雁,等.基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探索[J].中醫教育,2014,33(6):48-49.
[2]孫同琳,王巖青,徐曉鳳,等.應用柯氏評估模型分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效果的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13(1):31-33.
[3]雷笑瑜,張勇,黃卓,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培養模式分析[J].現代醫院管理,2015,13(2):65-66.
作者:劉超 吳江 劉偉婧 付玉 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