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宗教建筑的保護要點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董洪超 單位:炎黃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宗教建筑作為我們已有的建筑文化遺產,對這些建筑加以調查及研究,可以從中得出價值的研究成果,從而加深我們對不同時期建筑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不同類型的宗教建筑同時也反映著不同的建筑文化,對此加以綜合性的研究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相同宗教類型的建筑在不同地區內也有著不同的建筑文化,對其加以研究與保護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不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比如,寶通禪寺的法界宮體現了佛教密宗文化,對其進行研究與保護,促進武漢與其他地區佛教密宗文化的交流。
武漢宗教建筑保護應注意的問題
在對歷史建筑進行保護與修復之前都要對建筑進行現狀與歷史的研究。對不同時代的宗教建筑的保護要求能夠靈活處理,分門別類,采用不同的方法,所以對歷史建筑建立適當的評價價值標準是十分必要的。在展開宗教建筑保護工作之前,應當對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建筑中傳統的東西分不同的情況進行保留,把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那類建筑列為一類保護建筑,對其實行整體完全性的保護,只進行必要的修復;那些只攜帶某些代表部分歷史內涵的象形符號的建筑,則可以對它們進行局部重點保護。
保護一座歷史建筑,就要相應地保護一個環境。一切建筑都不是脫離了環境而孤立存在的,它既對環境發生影響,又受到環境的反作用[BertrandRussell.AHistoryofWesternPhilosophy.London:GeorgeAllenandUnwinLtd,1955,47~189]。建筑所在的環境既包括自然環境還包括人文環境。我國在劃定歷史建筑保護范圍時通常都是一個區域,即包括了建筑及所在的自然環境。這種做法不僅便于管理,還有利于觀賞建筑的全貌,更為重要的是保護了建筑所在的自然環境。如果寶通寺后院沒有那八棵“岳松”,其文化價值與標志性都會減弱很多。又如歸元寺內若沒有翠微古泉及翠微古池,那么何來歸元寺泉清水綠的美名。所以在對宗教建筑進行保護的同時,也要對自然環境中景點、文物等進行相應的保護。近些年來,宗教建筑多被開發為旅游景點,其四周為了設置一些服務設施,往往在建筑周邊開辟出過度具有商業性的場地。如此不僅破壞了建筑所在的自然環境還嚴重影響了原有的特定的人文環境。武漢宗教建筑建筑周圍也有如此情況。歸元寺前的大街,現在早已是繁華的商業街了,基本上都是叫賣香燭或是算命卜卦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香客,嚴重破壞了宗教建筑原有的較為寧靜的環境。
古建筑的保護修復應該以現存的有價值的實物為基本藍本,并一定要保存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遺留的痕跡。國際公約《威尼斯憲章》中指出:“修復是一件高度專門化的技術。它的目的是完全保護和再現文物建筑的審美和歷史價值,但要注意到,建筑的原有材質和外觀形體效果本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當表皮的質感或是色彩發生巨大變化時,只保持原來的形體,這樣的外觀整體效果也脫離了建筑原有風貌。涂料的覆蓋雖然可以保護建筑表皮不受到自然環境的侵蝕,但同時也徹底祛除與掩蓋了原有表皮上的各種歷史印記。例如,武漢東正教堂外觀因采用了多種色彩裝修,從而使建筑原有的整體風貌嚴重失真。
因為武漢宗教多采用傳統的木結構與磚木結構體系,所以還應對這些傳統類型的宗教建筑采用防災減災技術措施來進行保護,如防火、防水防潮、防白蟻、防老化、防雷電等多種措施。近些年來,古建筑的保護與修復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古建筑中使用的傳統材料、傳統工藝與作法等已多不存在。所以,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產生,并采用現代方法對傳統宗教建筑進行保護與修復也是大有發展的。如可以用炭素纖維填補于開裂的木結構中,這樣能夠有效的延長木結構的壽命。或是將新型的保護涂料刷在彩繪上,也能起到隔絕空氣并保護彩繪的作用。這些措施都可以在不同范圍內使用,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當然,在采用這些措施前,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推廣應用之前一定要進行試驗,檢查其是否有損于保護對象。
發展宗教旅游,促進宗教建筑保護
宗教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它的興旺與發達可以為宗教文物古跡的保護及維修提供了大量的資金。與此同時,宗教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歷史、文化、宗教價值也正是優良的旅游開發資源。
武漢宗教旅游資源有以下優勢:一是武漢的宗教建筑歷史悠久,并含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影響十分廣泛。二是武漢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建筑都有其獨特之處,大多為藝術殿堂,其瞻仰觀賞價值高。佛教四大叢林中的歸元寺具有在全國都獨具特色的羅漢堂,古德寺的大雄寶殿造型獨特,具有緬甸著名佛寺阿難陀寺的建筑藝術風格。道教叢林長春觀是我國道教唯一帶有藏族及歐式風格建筑的道觀。基督教堂中的救世堂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精美的建筑、較高的藝術成就和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都吸引著廣大游客前來觀賞。三是武漢宗教活動影響較大,國內外宗教界聯系多。四是便捷發達的交通系統為旅游者帶來了方便。
近些年來,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武漢宗教旅游資源的價值逐漸被旅游主管部門重視以及旅游開發商所認同。2000年,在與宗教界人士充分協商后,武漢市宗教事務局制定了建國以來武漢市第一部《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規劃》,其宗旨是“發掘以宗教寺廟、宮觀、教堂、塔閣及與宗教密切相關的名勝古跡,以宗教文化,包括宗教音樂、美術、建筑、雕塑、武術、美食、茶道、醫藥、典籍、法器、珍藏為主要內容的特殊旅游形式”。[www.cnhan.com]近幾年的發展使武漢宗教旅游逐漸為旅游者所了解,但其開發仍然不夠全面和深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開發對象不夠全面,主要以佛、道教資源開發為主,而對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還缺乏有效開發;二是宗教文化產品比較單一,并且沒有形成有影響的特色產品。一部分具有深刻久遠影響的宗教遺址,也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挖掘與開發,而只是以自然形態存在。如歸元寺的葵園遺址、寶通寺內的董必武革命會址、蓮溪寺內的“林章”及長春觀的“松島”,每一處宗教遺址都有著相當重要的開發價值雖然各種宗教教派林立可以作為武漢城市的顯著特色之一,同時也反映了武漢兼收并蓄、大氣包容的城市特色,但并沒有整體規劃和整合,也沒有發展出“武漢宗教文化旅游專線”。
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達到吸引游人前來的目的:一是廣告宣傳,將宗教旅游產品拍攝成專題片,利用電視、網絡等手段加以宣傳;二是在傳統節假日,利用各宗教場地開展相應的民俗活動,例如春節時在寺院或宮觀內開展新年廟會;三是在部分宗教活動場所培養高素質的導游員,這樣可以讓更多的非宗教徒了解更為全面的宗教文化,同時也提高了武漢的宗教旅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