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與功能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社區建設日益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社區圖書館成為社區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并承擔著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責任。基于此,文章簡要論述社區圖書館建筑及功能的發展趨勢,分析社區圖書館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及建筑形式的完善策略,并從建筑空間劃分角度入手,探究社區圖書館的功能設計,旨在為當代社區圖書館的建設提供思路與方法。
一、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與功能的發展趨勢
社區圖書館是為一定區域內居民提供服務,集公益性、教育性與娛樂性于一體的文獻信息集散場所。與公共圖書館相比,社區圖書館建筑體量較小、分布范圍廣、形式更為靈活且內容具有流動性,重視服務的半徑與邊界,強調服務的承載力。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社區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的延伸,也是傳遞社區文化的紐帶。當前我國社區圖書館的建設完善性不足,尤其是在建筑形式上缺乏辨識度、美觀性與實用性,在功能區域劃分上忽視無障礙設計與人性化設計,導致社區圖書館建筑難以成為文化交流與生成的主陣地,弱化了社區圖書館的價值。為改善此種現狀,需要在遵循建筑美學原則的基礎上把握好社區圖書館的本質屬性與特點,圍繞社區居民的閱讀、休閑娛樂、信息交流等需求完善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優化功能設計,以此發揮社區圖書館的文化傳播作用。(1)信息化。傳統社區圖書館建筑的核心功能在于集中保存文獻資料,以“知識”為核心保存內容。伴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信息技術與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程度逐步加深,在促進各領域交互合作的同時也凸顯出信息的價值。因此,當代社區圖書館建筑的功能逐漸由知識保存轉化為信息承載,建筑功能的服務主體也由小部分精英人士轉化為廣大受眾,其未來發展契合時代脈搏,不斷體現出一種社區性建筑特色與功能內涵。信息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科技動力,其與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與人們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得社區圖書館的空間劃分、建筑形式、建筑功能等都進行深刻的調整。一方面,信息的價值凸顯,社區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逐漸轉化為數字化資源;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帶來了社區圖書館服務機制、服務設施的革新。社區圖書館建筑作為信息的保存、傳輸及共享載體,實現了對文獻信息、社區信息的整合與深度挖掘,因此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與功能上逐漸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社區圖書館建筑空間,將成為靈活、多媒介的社區文化空間,應當適應空間環境的變化,體現出傳統閱覽空間與電子閱覽空間的融合互促,并便捷人們的信息交流與溝通。(2)人性化。社區圖書館建筑兼具社會需求功能、實用性功能與文化功能,是居民社會交往、知識汲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傳統的社區圖書館空間以知識為保存主體,以供給驅動服務,將豐富館藏資源作為建設要點。而新時代下的社區圖書館將信息作為保存及傳輸的核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其功能、空間劃分與設施配置。可見人性化是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與功能發展的主流趨勢。需要在滿足社區圖書館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關照使用者的審美、心理訴求,打造出通風良好、干凈衛生、安全舒適、明亮美觀且溫馨的社區圖書館建筑空間,帶給使用者更加多樣的審美與情感體驗,提升社區圖書館建筑的吸引力。(3)生態化。現代人追求一種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生活狀態。長期以來,城市高樓林立、瀝青混凝土道路縱橫交錯,使得城市建筑愈發冰冷,促使人們懷念最為原始、質樸的自然生活,喚醒人們對自然的記憶。因此,綠色設計是當前建筑設計的主要理念之一,應倡導建筑與環境的協調共生,關注綠色材料的設計使用,鼓勵使用自然光線及通風維持建筑室內的舒適環境等。這些變化與需求驅動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及功能朝著生態化方向發展,需要處理好建筑設計要素與自然要素之間的關系,盡量使用自然條件將綠色理念滲透至社區圖書館建筑空間內,將建筑與環境結合為有機整體,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優良的設計、充滿自然氣息的設計要素、精巧的結構以及環保材料讓社區圖書館建筑親和自然、回歸自然。(4)復合化。功能多元化、空間復合化是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及功能的發展趨勢。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人們對社區圖書館建筑功能提出了更加豐富且個性的需求,推動社區圖書館建筑由單一的圖書閱覽功能拓展為信息與溝通功能、休閑娛樂功能、文化感知功能等。就需要把握好各項功能間的關聯性,切忌將建筑空間進行簡單機械的堆砌,而是要形成相互交織、你中有我的功能格局,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拓展延伸,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導向合理劃分空間區域,設計好各個區域間的銜接與邊界,體現出各個區域的多元化功能,促進社區圖書館建筑空間的進一步開放。
二、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分析
我國社區圖書館起步較晚,部分社區并未建立獨立的社區圖書館建筑,而是依附于居委會、社區中心等建筑為居民提供文化服務。已建立的社區圖書館建筑體量過小、環境設施簡陋、建筑面貌較差、功能單一且缺乏美感,難以吸引社區居民并滿足其多樣化需求。為此需要把握好社區圖書館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不斷完善社區圖書館的建筑形式,以此發揮社區圖書館文化紐帶、文化傳播的重要價值。(1)社區圖書館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獨立社區圖書館建筑面貌整體較差、建筑形式缺乏辨識性是影響社區圖書館建筑功能發揮的主要原因。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社區圖書館是社區中心的地標性建筑,鮮明的特色、高辨識度的建筑形式、富于變化的設計要素、對比強烈或調和統一的建筑色彩以及材質紋理的自然表現,不僅可以提升社區圖書館對居民的吸引力,還能夠體現出社區的建設理念與服務精神。綜合而言,社區圖書館建筑設計需要遵循美觀性、實用性、堅固性與人性化的基本原則。首先,在社區圖書館建筑造型及建筑外形的設計上,需要汲取先進、前沿、與時俱進的建筑美學思想,遵循人性化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可以運用我國傳統的設計要素,表達對人類文明成果的崇尚、對和諧美好社會的追求、對團結友善社區關系的維護,營造出濃郁書香氛圍的同時,給人以溫馨之感。尤其是在社區圖書館建筑體量設計上,要把握好不同結構之間的比例,體現出親和、親切的尺度,給人以家庭般溫暖、和諧且平易近人的體驗之感,既需要保證社區圖書館建筑外形簡約大方、高雅大氣,又需要拉進社區圖書館建筑與居民之間的距離,吸引廣大居民來到圖書館匯聚信息、交流文化;其次,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形態及建筑立面的設計上,要對比分析各類設計要素與社區圖書館建筑特點的契合性,注意設計要素的多元化與變化性,以新穎的構思與獨特的設計對各類要素進行整合,運用對比、重復等手段體現出設計要素間的關聯性、遞進性。在色彩運用上要遵循色彩心理學基本原理,把握好不同色彩的象征意義及情感內涵,以社區文化為基礎對色彩進行選取與搭配。在材料選擇上盡量保留材料的自然紋理,迎合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及生態化發展趨勢,體現出人地協調觀念,產生協調統一的視覺美感;最后,在人性化設計上要逐步完善社區圖書館的建筑功能,綜合考慮社區圖書館管理者、館員以及居民的多元化、多樣性建筑使用需求,按照年齡、職業、身高等標準劃分建筑使用群體,著力打造溫馨和諧、文化氣息與生活氣息濃郁、設施齊全且先進的社區圖書館建筑空間。(2)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的完善策略。當前獨立社區圖書館存在環境設施簡陋、建筑形式過于簡單且特色不鮮明的問題。為改善此種現狀,需要不斷完善社區圖書館的建筑形式。其一,在建筑形式設計前對社區建筑群進行實地調研,把握好社區建筑之間的關聯性、社區建筑的特點、社區建筑與周邊環境間的關系等,在深入細致調查研究、全面獲取社區建筑資料的基礎上,保證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與社區建筑群交相輝映、和諧統一。可以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設計上運用社區建筑的基本設計元素,如社區建筑外墻顏色、墻體之間的虛實關系、建筑隔斷與窗型等,在綜合考慮整個社區建筑群形式及特點的基礎上,將社區圖書館建筑完美地融入社區空間內,與社區建筑風格相得益彰、相互呼應。特別注意的是,社區圖書館是社區中心的地標性建筑,唯有具備高辨識度與創新的建筑形式才能夠吸引居民的關注,體現出圖書館的個性與共性。因此,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設計上也需要融入創新思維與創新元素,在不打破社區圖書館與社區建筑群整體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對各類設計要素的組合進行創新創造,體現出社區圖書館建筑與社區建筑群既和諧統一又相互獨立的關系,為居民提供視線的引導,以此讓社區圖書館建筑引人注目。其二,在社區圖書館建筑風格上,要汲取社區文化思想內核、文化要素以及精神風貌,對其進行藝術化處理,轉化為視覺藝術語言,融入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中。例如將社區的logo、名字等巧妙融入社區圖書館建筑立面設計中,通過字形、字體的精巧變化豐富社區圖書館建筑的內涵。再如將居民熟悉的社區空間要素,如花草樹木、亭臺樓閣、人工湖等運用于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設計中,可以將社區圖書館建筑轉化為社區文化的紐帶與傳播載體,增強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的親和力、感染力與吸引力。
三、社區圖書館的功能設計
“形式追隨功能”是建筑設計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建筑空間功能離不開對建筑使用者需求及行為特征的精準把握。因此人性化理念是社區圖書館建筑功能設計的指導思想,除提升建筑形式的美觀性,保證社區圖書館建筑與社區建筑群協調統一之外,還需要根據社區圖書館的本質屬性、服務特點、居民需求等對其空間功能進行合理劃分,并融入無障礙設計提升居民對建筑的使用體驗。(1)合理劃分建筑空間。社區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的集散場所,具有文化交流與傳播、知識資源共建共享、為居民提供多元服務的作用。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功能設計上,需要圍繞其功能需求、居民需求、使用者與管理者需求等合理劃分建筑空間。其一為閱讀空間,需要兼具開放性與私密性的特點,除以開放式開架閱覽布局以提升建筑空間開闊性之外,還需要在合理的位置創造私密性的閱讀空間,滿足社區居民在不受外界因素影響情況下安靜閱讀的需求。同時,在閱讀功能空間的設計上要具有靈活變通性,尤其是在讀者活動頻繁且集中的區域,需要體現出閱覽功能的變化,以此為居民打造出舒適、寬敞的閱讀空間。此外,在閱讀空間劃分上可以文獻資料的類型作為劃分依據,分為圖書閱覽、期刊閱覽、報紙閱覽、電子閱覽等空間。也可以按照讀者群體的特點進行劃分,如老年閱覽空間、兒童閱覽空間等。在兒童閱覽區域的設計中,要選用富于變化的鮮艷色彩,適度擴大空間尺度,滿足兒童邊玩邊讀的需求。在老年閱覽區域的設計中要多增設休閑椅與沙發,將老年閱覽區域設置在第一層,以此便于老年人行走。其二為文化娛樂空間。社區圖書館具有娛樂性的屬性,是居民的文化場所。為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體現出社區圖書館建筑的深刻文化內涵,可以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內部劃分出多媒體閱覽室,供居民欣賞影片、聆聽音樂等。同時可以創辦小型的展覽廳,與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合作展示居民創作的美術作品、制作的雕塑等,展現出社區的知識、文化與精神風貌,進一步提升社區圖書館建筑對居民的吸引力。其三為教育培訓空間。社區圖書館是居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場所,需要積極承擔為下崗人員提供就業培訓服務、為互助式養老提供技能培訓服務的責任。為此可以在社區圖書館建筑內部設置教育培訓服務空間,配置相應的多媒體教育設施等,以此發揮社區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其四為信息交流空間,設計書友茶座或咖啡廳,供居民休閑娛樂、交流溝通,以此增強居民對社區圖書館建筑的滿意度與認同感。(2)注重無障礙設計。新時代背景下,社區圖書館建筑功能的無障礙設計尤為重要,不僅可以體現出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而且可以彰顯社區圖書館的價值。因此要綜合了解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對社區圖書館建筑功能的需求,致力于為居民打造出安全、無障礙、便捷、舒適的社區圖書館建筑空間。首先要了解社區圖書館建筑及功能設計相關規定,在衛生間、樓梯等處設計無障礙設施,在合理位置設計盲道、坡道、樓梯扶手等,配置專門的殘疾人通道,以此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在設計社區圖書館建筑地面鋪裝材料時,要盡量選擇綠色無害的材料,注重材料的耐磨性與抗滑性;再次,要嚴格按照無障礙衛生間的基本原則進行衛生間設計,配置扶手、防滑墊等提升衛生間的安全性;最后,要優化設計書架的尺寸,便于兒童、殘疾人等取還書籍。同時要配置語音、文字導引,加設大屏幕電腦、盲人閱讀機等,確保殘疾人能夠如正常人一般使用社區圖書館。總之,伴隨著社會進步與時代發展,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與功能逐漸朝著信息化、人性化、生態化與復合化方向發展。為此,在社區圖書館建筑設計中需要遵循美觀性、實用性、堅固性與人性化的基本原則,不斷提升社區圖書館建筑形式的美觀度、辨識度,體現出社區圖書館建筑的鮮明特色與文化內涵。同時要根據社區圖書館的社會需求、居民需求、使用者需求等合理劃分建筑室內空間,優化無障礙設施。
作者:畢硯紅 陳錕 袁佳 單位: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 佳木斯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