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節奏是音樂的第一要素,掌握好節奏是學好音樂的前提,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不能忽視節奏訓練。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節奏,音樂教師必須認真探究節奏訓練方法,使節奏訓練更加靈活有趣。學生只有對節奏訓練產生濃厚興趣,才會更好地學習音樂。本文對節奏概念進行簡要論述,指出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并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進行探討和總結。
【關鍵詞】音樂;節奏;教學;訓練
一、節奏與音樂的關系
節奏是常見的有規律、有速度變化、有強弱變化的音樂現象,這一現象不僅存在于聲音上,也存在于情感變化、景物運動等現象中。節奏變化是藝術美的核心,事物發展的本源。[1]廣義的節奏可以理解為音樂中的段落、規劃、長短、快慢等,有時人們也會把節奏運用于生活中,比如做事的節奏、呼吸的節奏等,這是廣義的節奏。狹義的節奏專門指音與音之間的長短關系,這就說明,節奏不僅有長短關系,還有強弱關系,有了強弱才有律動。[2]但是,節奏主要還是指音樂的長短關系。節奏是音樂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是音樂審美效果的構造者,如果沒有節奏,音樂就失去了靈魂,即使旋律再好聽,也只是一堆散亂的音符。音樂能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這種感受是美好的、神奇的,人在聽到一首動聽的音樂時,會產生愉悅開心的感受。動聽的音樂能讓人想起開心的事情,能帶給人很多正能量和前進的動力。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節奏比作是音樂的脈搏,因為節奏支撐著整個音樂,這個比喻是恰當的。我們生命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伴隨著脈搏的跳動,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他的脈搏通常是很有規律、很均勻的,在他心態沒有很大起伏的時候,脈搏頻率一般是每分鐘七十次左右,當激動一些時,就稍快一點,這都屬于正?,F象。音樂的節奏也是一樣,每一首樂曲都會有一個基本速度,比如,在節奏歡快的時候,演奏者就會彈得稍微快一些;在比較抒情的時候,演奏者彈奏的速度就會稍微慢一點,但是,每首曲子的基本速度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這樣才能保證一首曲子整體速度統一。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
(一)小學音樂教學包括的內容
小學音樂教學包括唱歌、唱游、欣賞、器樂和識譜等內容。唱歌包括歌唱一些中外優秀歌曲,從中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讓他們學會有感情、有表情地歌唱,并掌握一些歌唱技巧,讓他們學習齊唱、輪唱、合唱。歌唱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配合的能力,教他們注意聲音的統一、和諧,并能正確認識指揮手勢。唱歌也能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和吸氣、呼氣方法,清晰地咬字、吐字,自然地發聲。唱游包括音樂律動、音樂游戲、歌曲表演和集體舞等。欣賞主要是欣賞我國優秀音樂作品,重點了解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也可了解外國優秀作品,了解聲部的分類和演唱的形式、各種樂器、中外杰出音樂家等。學生學習欣賞音樂要多聽優秀歌曲,培養欣賞音樂的習慣,學習和掌握一定數量的歌曲,選擇曲目時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然后由易到難進行練習,重點在于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同時,要積累一定數量的簡短樂曲的演奏經驗;識譜是指學習認識簡譜及五線譜,五線譜的學習要采用首調唱名法。要增加一些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的識譜興趣,讓小學生聽辨簡單的單音、旋律,逐步增強他們視唱樂譜的能力。在器樂的學習上,學生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簡單易學的樂器,學會聽它的音準和音色,老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制作一些簡單的樂器。
(二)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必不可少,因為節奏幾乎出現在所有的聲音當中,比如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等,節奏訓練能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音樂,感受節奏的魅力。節奏訓練能使學生積累音樂知識,加強對音樂基礎知識的理解,在節奏練習中,學生會使用學習過的音符時值,并掌握強弱規律。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首先,學生通過對節奏的練習,可以對音樂這門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素養。在學生學習音樂節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聽、說、唱的內容,再搭配一些模仿性的表演,這種學習方式能讓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環境之中,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這種方式也提高了學生的聽辨能力、記憶力,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全方位的增強;其次,學生通過對節奏的學習和練習,可以挖掘自身音樂潛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創編樂曲,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學與玩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用身體去感受音樂帶來的無限魅力,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作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最后,通過用各種方式教導學生學習和練習音樂節奏,打破傳統的坐而不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和老師產生互動,在邊學邊玩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里感受音樂、學習音樂,改變之前以教師教為主的填鴨式教學。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
(一)節奏型的練習
在歌曲中反復出現的有一定特征的節奏叫“節奏型”。如在2/4拍歌曲中常見的節奏型有:××.;××;××××;×××等。在基本的節奏型的練習中,加入一些有效的記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這種做法練習起來會更有效果,節奏型記憶最有效的方法是感性記憶和理性記憶相結合。感性記憶是把所呈現的節奏直接快速念出,主要是憑借自身對節奏的律動感知。[3]感性記憶主要適合節奏的模仿訓練,不適合很長的節奏型。理性記憶是將所給節奏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規律,主要是憑自己對節奏型的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但如果對節奏型不熟或者反應不夠快,就會跟不上節奏的進行,出現漏節奏的問題,這就會使記憶發生錯誤,所以,理性記憶對于多種節奏型的組合記憶不太實用。[4]因此,要想又快又準的記憶節奏,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兩種記憶方式相結合。在進行節奏型的練習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通常,在遇到有休止符的節奏型時我們會有些緊張,因為怕出錯,所以,在訓練中我們要冷靜,不要緊張,以平常心來面對,不要一遇到這種節奏就慌了,導致整個節拍速度都不一致,一定要保持原始的速度,把節奏牢牢記在心里。練習有休止符的節奏型時,比如o××,可以先把節奏的時值在心里默念出來,這樣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記住節奏的時值。另外,切分音的出現使節拍的強弱關系發生變化,如在切分節奏×××中,三個音中第二個音是強音。另外,音樂中常出現的還有帶附點音符的節奏型,如:×.×,××.等,這時,我們往往會忽略附點音符的時值,時值唱得不夠,這樣做的時間長了就會使我們養成時值未唱夠就停下的壞習慣,這就體現不出附點音符在音樂中發揮的作用及特點,影響音樂的完整度。
(二)節奏感的練習
節奏感,即人體對“節奏”掌握的精準度,是人能夠感受到、捕捉到并且用于表現樂曲的情緒、韻律、趣味等的一種直覺。[5]節奏感是人們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節拍的訓練對節奏感的養成很有好處,學生可以跟著節拍走路或跑步練習節奏感,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掌握節拍的速度和強弱。節奏感的訓練可以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可以運用朗誦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先讓學生朗讀一些歌詞或者詩詞,或者教師可以現場編一些有節奏的話,并用手打著拍子和學生一起朗讀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練習節奏的同時還培養了創作能力。在訓練學生節奏感的時候,教師可以加一些簡單的手勢,幫助學生更好的訓練。比如,教師可以一邊用手打著拍子,一邊用嘴巴把節奏讀出來,并要求學生注意節拍節奏的強弱和速度的一致性,再由慢到快地提高難度,節奏感的練習和掌握,不能只依靠單一的訓練,最終還是要把節奏練習和音樂作品的演奏結合起來。
(三)體態律動在節奏訓練中的運用
體態律動是身體對音樂節奏的反應加上音樂所產生的運動,體態律動促進了人體各個器官的活動,可以挖掘人對音樂的感知力、表現力以及創造能力。[6]體態律動有一個特點,就是它避免了純粹的音樂技術的訓練,而是通過人最自然的表達方式來表達音樂、學習音樂。節奏教學的出發點首先是激發學生進行節奏訓練的內在動機,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節奏訓練過程中加入體態律動,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類產生認識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學習時,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欲望。體態律動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環境,使用各種有趣的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方式比較適合對兒童進行音樂節奏方面的教學。1.跟著音樂做動作。首先,讓學生在教室里按隊伍站好,隨后,教師彈奏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是兩拍的四二拍的節奏,其節奏是:×–|×–|×–|×–|,讓學生隨著音樂節奏模仿青蛙的游泳動作;然后,再彈奏四二拍節奏的音樂,其節奏是:××××|,同時,讓學生模仿小狗的“狗刨”式游泳動作。上面兩個練習是跟著音樂做單一的體態律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把四二拍的單一節奏型變換成兩種以上的節奏型,例如:×–|×–|××××|×××|×.×|××××|×–|×–|,學生在青蛙游泳動作和狗刨游泳動作的基礎上,跟著節奏的變化來做動作。這種訓練方法能幫助學生感覺不同節奏的變化,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2.模仿聲音并做動作。對于小學生來說,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模仿。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體態和聲音模仿,聲音的題材應該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比如動物、交通工具、體育活動等。比如說,可以讓學生站立連成一排,模仿火車的車身,開著火車念著“哐哧哐哧哐哧哐哧”,通過模仿火車的聲音并配合上動作,在進行節奏練習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節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并使用豐富多樣、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把專業的音樂節奏知識用有趣味性、接近生活的方式來表現,讓學生參與活動中,并在各種活動中感知節奏、練習節奏、創作節奏,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也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放開自我盡情創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節奏是音樂的主心骨,人們通常只重視對旋律的學習和掌握,而對節奏的訓練往往不夠重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小學的音樂教師應該加強節奏訓練,運用多種方式提升小學音樂課堂質量,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進行節奏訓練,要合理的制訂教學方案,要多創造出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為小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重光.基本樂理通用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13.
[2]許敬行.視唱練耳(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2-176.
[3]龔妮麗.音樂美學論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2.
[4]尹愛青.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30.
[5]章連啟.音樂教育教學經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136-141.
[6]何東亮,丁瑜.師范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53-54.
作者:劉帥鵬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