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類專業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共同面臨的“招生難、就業難”困境,本文打破傳統的校企合作僅局限于認識實習、頂崗實習及就業層面的現狀,對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運行模式的構建,將校企合作貫穿于從招生、到學生培養、再到就業的整個過程展開探討,旨為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提供借鑒,以促進校企深度融合的長效運行機制的建立。
關鍵詞:水利高職;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1水利類專業校企合作現狀
許多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共同面臨著“招生難、就業難”。“就業難”并非學生不好就業,而是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很難“留下來”,辭職現象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培養的畢業生質量不高,學生專業技能不強,進入工作崗位之后無法順利融入工作環境。造成“就業難”現象的深層次原因是由于學校缺乏深度的校企合作,教學中產學脫離嚴重,所培養的學生畢業后收入低、辭職率高、轉行率高;反過來,就業形勢不好、畢業生及家長對專業評價不高、用人單位不愿意用高職畢業生,造成了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招生難”的新問題,由此惡性循環,難以破局[1]。
2水利類專業校企深度融合機制的提出
2.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
由來已久,它是指學校與企業對接,以合作的方式培養人才。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多為從事水庫大壩修建類企業,屬于艱苦行業,沒有前期了解工作性質的剛畢業學生,難于快速適應工作環境。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實現企業與學校之間的早日對接尤為重要,水利類專業要使自己培養的畢業生能盡快適應市場需要,就必須讓學生與企業實現面對面交流。
2.2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校企深度融合
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校企深度融合是指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與有關企業就制度、資源、文化等方面實現全方位全角度融合,如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等單位的融合。高校與企業之間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建立起一個新組織,該組織依附于高校和企業兩者之間,其本身不具有獨立性,只在協議等規定的職權范圍內開展工作并承擔對應責任以達到其組織目標[2]。現今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擁有的校企合作形式有的過于簡單,只有短期實習,如1到2周的企業參觀學習;有的停留在就業層面,如大學最后半學期用人單位的頂崗實習。而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點和關鍵點是:高校要從始至終從學生未入校之前的專業設置、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編寫課程標準到學生到校后的課程開展、課程實訓再到學生就業等各個環節全過程均要有用人企業參與其中,實施校企合作。
3水利類專業校企深度融合研究意義
1)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提高培養學生質量,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需要以校企深度融合為基礎。對于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而言,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機制,逐漸形成良性的長效校企合作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技能,實現畢業生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還可以使學生提前認識到自己將來的工作環境,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減少畢業之后的心里落差,降低辭職率。就業率及就業質量的提高,反過來將擴大專業的招生規模[3]。2)水利類企業提高職工質量,降低人才流失率,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需要與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保持校企間的深度融合。較淺層面的校企合作企業付出較多,而回報較少,未能給水利類企業帶來明顯效益,因而合作過程中“學校熱、企業冷”的現象一直存在。由此,對于水利類企業而言,形成與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之間的有效穩定長效合作模式,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可以為企業贏得主動權,切實把合作共贏放在首要位置。為高職水利類專業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鍛煉機會,不僅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還可以借助高職院校的研究平臺及學術氛圍,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科研水平。
4水利類專業校企深度融合路徑研究
4.1訂單培養模式
訂單培養實際上是水利類用人企業用工的預訂單,是一種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按照用人企業對職工的技能要求培養學生,開展教學的人才培養方式[4]。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要努力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咨詢單位等生產企業聯合開辦訂單培訓班,按照企業需求從培養目標的確定、培養方針的制定到教學內容的開展再到技能素質的鍛煉等方面,與用人單位共同開展教學。
4.2送教進水利類企業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各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要主動出擊,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送教進企業。一方面,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實踐教學搬離課堂,搬進工地現場,實現工作環境與課堂之間的“零距離”教學;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在用人企業建立教學點,為企業員工定期開展職業培訓,送技術服務到企業。
4.3校企共建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集教育教學、實踐鍛煉、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重要場所。對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來說,實訓基地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實踐能力訓練、職業素養培養的場所,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模擬出真實的工作環境,可以讓學生盡早盡快的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得到應用。對水利類企業來說,實訓基地的建立,為企業提供了職工培訓、職工技能鑒定、單位技術服務的場所,企業可以利用高職院校的師資、技術、科研資源為本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企業可以定期組織單位職工在實訓基地開展再教育,提高職工素質及專業水平;企業亦可以通過實訓基地鍛煉的過程觀察學生表現,為本企業提前選擇所需人才。
5結語
對于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而言,校企合作是最佳最直接面向各用人企業的方式,它體現了高職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而針對目前水利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多存在于表面的問題,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建立深度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是必行之路。
參考文獻:
[1]劉文華,王靜.校企合作國內外研究綜述[J].職業,2016(6):42.
[2]劉建湘.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2):69-71.
[3]吳書安,沈家軍,王欣.校企合作雙主體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1):29-30.
[4]呂雯.對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35-3
作者:郭麗朋 侯林峰 汪繁榮 單位: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