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居家養老建筑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居家養老是應對我國現有老齡化問題的重要解決方案,從研究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特征入手,分析現階段居住建筑存在的問題,提出居家養老建筑的解決措施,為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老齡化,居家養老,養老成本
0引言
老齡化以及高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中最關鍵的就是養老問題,對家庭和社會而言都是不小的壓力。而居家養老就是現階段中重要的養老方式之一,其他主要的養老方式有家庭養老、社會養老。這也是社會目前鼓勵家庭養老,積極支持建設社會養老之外的一種制度安排。傳統的家庭養老是我國長期以來的一種養老方式,受到傳統文化影響,以血緣為紐帶的養老方式是最為主要的,也是我國養老上的一大特點。但是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劇,給這種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1問題背景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造成主要是因為新生嬰兒數量的下降以及人均壽命的延長,導致我國總人口中年輕人數量下降而老年人數量動態上增。相關標準中說明當某個地區或國家60歲以上老人超過總人口的10%就認為已經進入了老齡化。我國在2014年的人口調查中,超過65歲以上的老人就達到了13755萬人,進入老齡化階段。根據全國老齡化工作委員會的調查預測,在2020年,中國的老齡化人口將高達2.48億,占到17.17%,逐漸與美國的老齡化比例持平。而再過十年,我國老齡化程度將超過美國,但是我國的社會養老發展顯著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難以承受更為嚴重的養老問題[1]。從養老方式進行分析,發現我國深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養兒防老”一直是大部分人的思想觀念。而進入養老院進行養老被大多數老人拒絕,認為這是不孝的行為,并且處于孤獨、丟面子、不自由等原因考慮,致使這項養老方式不被大多數老人接受。相較之下,他們選擇家庭養老的數量較多,致使我國的家庭出現“421”結構,即為四位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小孩。然而父母與年輕人一起居住極易發生家庭矛盾,導致他們更愿意朋友集體居住,因此對居家養老建筑提出了特殊的需求。
2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2.1生理特點
因為年齡逐漸上升,而身體正在緩慢衰老,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會有大幅度的下降。在生活中就會表現出丟三落四、行動緩慢、適應能力減弱、抵抗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記憶力不集中等。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能力都會降低,使他們的睡眠時間減少,睡眠質量降低。并且因為視力下降、聽力減退,會影響其對距離以及顏色的判斷,導致他們在生活中極易出現問題[2]。
2.2心理特點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孤獨感:孤獨主要是因為老年人逐漸喪失精力,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另一方面缺少有意義的思想以及情感上的交流,逐漸與時代脫軌。另外,部分老人因為喪偶或者子女工作的原因缺少人的陪伴,致使其長時間處在一種孤獨的狀態中。依賴感:是指老人因為自身衰老而造成做事上信心不足,強迫順從,對事情的決斷猶豫不決,難以全面的考慮問題,喪失信心。長期順從他人致使老人的情緒不穩,感知會逐漸減退。易怒與焦慮:老人從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大部分呈現出易怒的心理狀態,容易被短時間的情緒控制。另一方面,產生抑郁的心理,表現出消極、厭世、沮喪等。老齡人因為腦內的生物代謝胺發生改變,極易產生抑郁的心情。如果老人長時間處在消極的情緒中,就會變得易怒、暴躁,難以控制情緒,長此以往對老人的身體狀況十分不利。落差感:進入老年階段的人們在體力與精力共同下降的同時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受到自身的社會地位與自身價值相較于年輕時期產生了較大的落差。老年人會認為自己是子女的負擔,自身的價值難以得到實現,從心理產生較大的落差,從而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3現階段居住建筑存在的問題
現代的建筑減少了個性化的考慮,大多數采用同樣的外形設計,建筑形式也相似。而老年人的記憶力與感知力都明顯低于年輕人,對他們而言外出回家成為了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難以區分相似的建筑,常常走錯地方,對其生活產生較大的阻礙。國家對建筑住宅最低層高度有所規定,需要控制在2.8m~3m之間,然而大多數建筑方出于經濟因素考慮,會采用最低值。根據相關的心理研究,證明較高的層高不容易讓人產生抑郁心理,也能讓居住者產生較為愉悅的心理條件[3]。另外,老年人因為有大量的休閑時間又難以待在家中,多會組織在一起舉辦休閑娛樂項目。這些娛樂項目受到場地的影響,在天氣不好的時間難以繼續維持,而現有的建筑缺乏對老年人活動場地的規劃。部分老人行動不便,他們出行大多需要靠輪椅維持,而現階段的建筑中大部分缺少對無障礙的建設,致使他們的出行困難重重。而在建筑后期的裝修中,難以對老人的生活細節進行設計,例如地面的防滑問題。老人因為行動上不便,在獨自生活時極易摔倒。而在浴室的設計裝修中更沒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沐浴進行細節上的照顧。在沐浴中,部分老人往往沒有體力支撐自己完成整個沐浴過程,還有起身攙扶等都較為困難。
4居家養老建筑的解決措施
建筑方在對居家養老建筑進行規劃時應該多考慮細節方面,對于相鄰的建筑應該讓老人較為明顯的區分出來。比如,可以在建筑的頂部以及里面設計一些容易讓老人辨別出來的事物,另外建筑的外層可以采用不同的外部裝飾,可以讓老人輕易的分辨出自己的住所。針對養老建筑層高度的問題,相關政府可以出臺相關的管理規定,將養老建筑的層高進行限制。另外,希望建筑方可以對老人的建筑問題引起重視,而不是只從經濟利益方面考慮,照顧到老年人的需求。針對老年人喜歡在住宅附近聚集進行休閑娛樂活動,可以在附近建造一些棋牌室,提供老人進行娛樂的場所,加強老年人之間的相互溝通,減少他們自身的孤獨感。處于對一些行動不便老人的考慮,應該設置無障礙通道,方便老年人的出行,讓他們與外面加強溝通與交流。為了更好的解決老人的出行問題,對于樓層數量超過3層的建筑可以安裝電梯,方便老人上下樓[4]。養老建筑的室內裝修出于對老人的安全考慮,應該增設防滑材料。至于浴室的內部空間應該能讓輪椅順利的出入,并且在其中準備好凳子以及拱手等東西,方便老人獨自沐浴。
5結語
孝順一直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美德,在老齡化的背景下,關心與積極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讓他們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能有所依靠。居家養老建筑更應該處于這點考慮,為我國的養老營造更為科學合理的居住建筑。
參考文獻:
[1]郭良.老齡化背景下居家養老建筑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6(19):113-114.
[2]胡曉海.老齡化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配套設施配置研究———以呼和浩特市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8,169(4):80-81.
[3]林琳,鐘志平,楊瑩.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居家養老的意愿、現狀特征和服務需求調查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為例[J].城市建筑,2016(6):103-105.
[4]倪語初.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以南京市為例[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
作者:韓曉娟 石孟良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