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施工用水狀況與節水路徑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武宇瓊、趙媛 單位:運城學院經濟管理系
在充分利用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綠化用水后,還有大量地下水被浪費。建議相關規劃管理部門協調有條件的項目將地下水處理后供給周邊工廠、消防、景觀及有蓄水池的用水單位。工程管理方面由于工程甲方一般對本工程之外的地下水及周邊小幅沉陷關注不大,故應加強城市管理執法部門的監督。在施工方案方面,可以加大止水帷幕的施工深度,在總量上減少地下水的抽取量,從而減少浪費。進入主體工程施工后,可預留降水井,將抽出的地下水通過沉淀池處理后供主體施工采用,在達到施工方案所要求的層數后要及時封井,減少地下水的無謂抽取,杜絕浪費。
主體施工方面由于現在工程用混凝土材料普遍由商業混凝土公司供應,主體施工用水主要集中在混凝土養護、模板沖洗和泵管沖洗等方面?;炷琉B護方面,可通過協商添加合理外加劑減少養護用水?,F在市場上有很多成熟的混凝土養護產品,如:墻柱等可采用涂刷自動風化養護液的方法,板面可通過覆蓋養護薄膜配合少量澆水養護的方法來減少總的養護用水量。模板沖洗方面,可通過加強模板加工、安裝等施工管理和采用小型便攜式吸塵工具吸走木渣的方式減少模板沖洗用水量。以上幾種方法經過筆者在多個工地的現場驗證,不但節約用水且與其他傳統方式相比在混凝土后期強度、外觀成型及日后裝修方面均占優勢。沖洗泵管用水可在澆筑層用水箱接水后吊運下樓。泵管下方可做沉淀池和排水溝渠回收泵管回流水,處理后可做砌筑拌合用水或用作在建工程每層的消防用水。
裝飾工程施工用水量總量較大,且隨各裝修方案要求不同而差異較大。填充墻施工推薦采用砌體在下部水箱(水池)內預先浸泡后再吊裝或電梯運至施工樓層,避免水管漫澆造成浪費。內外墻體拉毛、甩毛、抹灰的養護用水要加強施工人員技術水平培訓,可采用農用噴霧劑噴水養護,養護到位即可停水。砂漿攪拌應嚴格按施工手冊要求施工。當墻體較多,養護用水量大時,可采用室內磚砌導水通道,通過豎向管道井、放線孔、樓梯井等把水匯集到一樓室外沉淀處理后再重復利用。水磨石等污染小用水大的內部分項工程均可以采用此方法。內墻面裝飾用水量普遍不大,可不考慮。外墻采用飾面墻磚時施工材料可在樓下場地準備好后運至工作平臺。貼磚工程的清理、抹灰、貼磚、養護、清洗用水量大,由于墻壁吸水量少,蒸發快,必須勤澆水,外墻外保溫面層貼磚更是如此。此時一般工程均已基坑回填完畢,可在樓周邊做過水通道和積水井來收集墻面流水,處理后再利用。當廢水含有瓷磚黏結劑、勾縫劑等毒害成分時更要收集后處理,不能隨意流入地下和城市下水。
生活用水方面要加強管理,嚴格按照臨時用水方案執行,采用標準管件,杜絕用水跑、冒、滴、漏現象。強化工人入場教育,觀念上重視節約用水。冬季做好管件的防凍措施,嚴防管件凍裂產生漏水。還可通過現場場地硬化進行雨水收集,處理后用于場地清理、防止揚塵和出入車輛的沖洗工作。生活污水要經過簡單沉淀、消毒處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網。由于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氮、磷、COD、BOD、油脂等有機物質,以及施工排入的重金屬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其排放達不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要求,不能直接排入城市管網,必須初步處理后交予專業環衛清理公司處理。攪拌類施工機械在每日完工后內腔中材料未初凝前要及時做好清理工作,避免大量用水沖洗。其他機械用水量少且管理方便,故浪費不大。不是必須在現場操作加工的材料(如石灰熟化、藥劑配制等)可交予專業材料加工企業去生產操作。依靠其規?;?、專業化的能力減少工地現場粗放型加工造成的用水浪費和有毒害物質的產生。
工程項目用水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當從立項、設計、施工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采用需水量少的材料和工藝方法。對工程用水量大和可能產生水污染的項目應開展專項QC研究。合理用水,把用水量控制在最佳狀態并提高用水效率。在分級用水、循環用水的理念指導下對用水設備進行合理選取和維護。對回收水合理利用,采用先進計量器具計量等,都會對節水施工起到積極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具體制度體系是推動工地規范用水和綠色施工的關鍵。目前,我國已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標準(如《綠色施工導則》、《奧運工程綠色施工指南》等),但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要設立強制性限額標準,將用水指標作為考核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標準,建立切合實際的約束及獎懲體制,形成強大推動力確保工程合理用水和綠色施工。另一方面應把工程節約用水、安全用水與工程造價管理掛鉤,制定功效評價指標?,F有的安全文明工地獎勵并不能根據實際細節對項目支出給予價款回報,且其名額有限,把很多中小建筑企業拒之門外,所以應通過稅收調節、政策扶持、項目獎勵等措施推動規范用水實際操作。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是我國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建筑企業必須明確認識到節水施工和減少水污染的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從施工開始的準備工作到竣工驗收投產,都要按照國家標準嚴格施工,真正實現綠色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