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鎮化建設中標準化運用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城鎮化建設是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明確的發展戰略,也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之一,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標準作為一種普適工具,已經由工業領域擴展到農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減少因不規范、不透明、水平低造成的損耗,要優化技術和管理,優化流程、行為和效果,就離不開標準化。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別是在農村城鎮化建設中,注重運用標準化不僅是開展建設與管理的最優方法,也是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的權威性制度。
關鍵詞:標準化農村城鎮化建設
對于農村城鎮化建設與發展,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其中,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為此,國家“十三五”規劃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所以,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就在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總理答記者問時指出:“下一步還是要推動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要讓農民更多的進城,有條件的能夠在城里留下來,這樣也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由于農村城鎮化過程中涵蓋了諸多領域,所以,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加速農村城鎮化建設,就必須統籌規劃、綜合施策、系統建設,建立健全規劃統籌、協調推進、試點示范、區劃調整和監督考評機制。為此,〔1〕國家和吉林省都相繼了2014-2020年新型城鎮化規劃,這其中對于各項建設要求都以標準和標準化作為規劃、監督和考評來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的發展。所以,標準化在農村城鎮化建設中的運用,是標準化作用的必然體現,是標準化原理和性質所決定的,是時代和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如何使標準化在經濟和會社會發展中,特別是在農村城鎮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應注意把握三個方面的環節:
1.農村城鎮化建設中的標準化運用應注重把握時機性
標準化是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農村城鎮化建設正是在這樣的一定范圍內,所從事的各項可用于標準化對象的主題活動。所以,農村城鎮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一項系統的標準化活動。試想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如果沒有標準作為技術支撐,進而從事標準化活動,所建設起來的新型城鎮會是怎樣的結果,或者說,根本就不可達到國家和地方所提出的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鎮發展模式科學合理;城市生活和諧宜人;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目標。機遇千載難逢,“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改革機遇的窗口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危機、就是挑戰。事物的發展是這樣,標準化的運用也有著她自身的時機性。不難想象,在一塊空地上建設和在一塊有著沉舊的設施的地上建設,所投入的成本和工作量是截然不同的,而標準化的作用正是體現著統一、簡化、協調、優化的標準化原理。這其中的簡化、優化就是使各方面的條件達到最佳狀態。因此,在農村城鎮化建設中注重在初期運用標準和標準化作為建設目標的技術支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不是在建設的過程中,或是在建設的后期發現問題再去重新建設,那樣所造成的浪費是可想而知的。事實上,農村城鎮化建設不是一時而就,也不是一個模式,同樣還面臨著建設后的管理與發展。因此,從一開始就應運用國家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生態文明、公共安全、防災救助等相關標準扎實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并為持續建設和發展打下穩定的基礎,從而使農村城鎮化建設獲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農村城鎮化建設中的標準化運用應注重標準化發展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我國下一步還是要推動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因此,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必須以科學的思維、務實的舉措,全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努力實現“四化”同步推進。要打破鄉鎮、村組、城鄉界限,在小城鎮、中心村一體開發上科學謀劃、立體規劃,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但是,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應堅持城鄉相互融合的發展理念,而不是將城市的各種發展模式生搬硬套到鄉村,應保證農村的地域特色。這就要求在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地域、農業布局、產業結構、生態人文等諸多因素,運用不同的標準化技術支撐實施農村城鎮化建設。同時,針對其地域不同的特點,開展對相關不適用的標準進行研究與訂制,從而形成新的標準,發揮標準的可復制性作用,使新的標準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不斷的推廣與應用,也使標準得到完善,標準化得到不斷的發展。這也是標準化的作用所決定的,標準化三大工作要素,即:標準的制定,標準的實施,標準的修訂,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不是一次所能完成的,是在應用中循環,在循環中完善,在完善后再應用的過程,是一個在漸進中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所以,在農村城鎮化建設系統工程中本身就存在著標準運用中的完善與發展。
3.農村城鎮化建設中的標準化運用應注重綜合標準化
綜合標準化是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產物,是現代標準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形式之一,是在現代條件下保證原料、材料、配套產品和成品標準化整體協調一致性的重要標準化方法。其基本特征是系統性、目標性和整體最佳化?!?〕我國標準GB/T12366《綜合標準化工作指南》中對綜合標準化所下的定義是:“為了達到確定目標,運用系統分析方法,建立標準綜合體,并貫徹實施的標準化活動”。綜合標準化是系統工程和標準化相結合的產物。它以標準化具體對象系統為研究對象,準確地把握各種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以保證整個系統的功能效果最佳。所以,綜合標準化,又稱之為"全面標準化"或"整體標準化"。是針對不同的標準化對象,以考慮整體最佳效果為主要目標,把所涉及到的全部因素綜合起來進行系統處理的標準化管理方法。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進程中,農村城鎮化建設所涉及方面都具有其系統性。雖然不同于大中城市的建設規模,但是,所涵蓋的諸多要素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吉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有關運用標準化實施建設就包括了運用國家標準規劃建設長吉大都市區、公路級配達到國家標準、公共停車泊位的標準化設置、建設用地標準、基地使用標準、學校、幼兒園、醫療、縣級區醫院的標準化建設,以及城鎮防洪標準、城市建筑災害設防標準、嚴格綠色建筑標準、完善城市管理標準、城鎮、市政公用設施配套收費標準、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標準、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準等諸多領域,達到基礎設施、教育、衛生、文化、財政五大體系,而這些方面之間都有著密切的相互聯系和相關性。因此,在農村城鎮化建設中注重運用綜合標準化方法可以系統地開展規?;ㄔO,以及規范化地持續發展。特別是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中,即,建立相應的建設標準體系,使體系之間達到統一、協調、優化,如: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公共安全標準體系、社區服務標準體系、醫療衛生標準體系、教育文化標準體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生態文明標準體系等,使綜合標準化達到整體最佳性,這是綜合標準化的基本要求,也體現了綜合標準化的巨大優越性。所以,綜合標準化要求各有關單位要密切配合,協調行動,既做好技術協調,又要做好組織協調,實踐證明,綜合標準化的總體要求是:把綜合標準化對象及其相關要素作為一個系統來開展標準化工作并根據其相關要素的范圍明確相對完整性,應在全過程中應用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以系統的整體效益最佳為目標,局部效益服從整體效益,貫徹低層次服從高層次的要求,充分選用現行標準,必要時可對現行標準提出修訂和補充要求,使標準綜合體內各項標準的制定與實施達到相互配合。標準作為一種普適工具,已經由工業領域擴展到農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減少因不規范、不透明、水平低造成的損耗,要優化技術和管理,優化流程、行為和效果,就離不開標準化。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別是在農村城鎮化建設中,注重運用標準化不僅是開展建設與管理的最優方法,也是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的權威性制度。
參考文獻
〔1〕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J〕.2014.
〔2〕吉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J〕.2014.
〔3〕GB/T12366《綜合標準化工作指南》.〔J〕.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作者:姚瑞 單位:吉林省標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