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居住建筑設計中傳統風水學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居住建筑設計中傳統風水學的應用普遍且典型,我國建筑設計中大量風水學知識的融入為規范建筑設計、提升文化內涵、營造宜居環境等提供了支持,有助于建筑設計語言的創新與應用。本文分析了建筑設計中的傳統風水學,并就居住建筑設計及室內裝修設計中風水學知識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建筑風水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居住建筑設計;傳統風水學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如火如茶,在居住建筑設計越來越現代化的今天,建筑設計思想積極吸納西方元素,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建筑作品,不過我國傳統風水文化作為建筑設計領域一大文化精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傳統風水學融合哲學、美學、心理學、生態學、建筑學、景觀學和人文歷史等為一體,在建筑設計中以風水理論為指導做到合理布局、美化設計,將天人合一的思想全面融入到居住建筑設計中,有助于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建筑設計語言。
1建筑設計中的傳統風水學
1.1傳統風水學
風水又名“堪輿”,最早出自《漢書》,顏師古曰:“許慎云:堪,天道;輿,地道也。”由此即可知,風水術是一項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學問。風水在古時候被稱之為“相宅”“堪輿”“陰陽”等,后來經過晉朝郭璞的淦釋被統稱為“風水”,發展到現在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建筑風水作為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在居住建筑設計領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風水文化起源于夏代,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專業性的“卜宅”和“相宅”活動,春秋戰國時期,陰陽五行學說相繼出現,并奠定了建筑風水文化的理論基礎,漢代產生了“圖宅術”和“圖墓術”,勘察建筑風水的專用工具—拭盤誕生,由此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建筑風水文化出現。在建筑領域,建筑風水一詞并非統稱叫法,這是因為風水本身就與建筑、住宅相關,建筑風水一詞作為現代建筑領域的常用叫法,主要代表了居住建筑設計中需要注意的風水環境等方方面面。傳統風水學所包含的知識與內容極為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融合了空間與時間等概念,傳承到現在已經涌現出諸多風水學派,比如八宅風水、玄空風水等,都是代表著不同風水觀點的著名學派。隨著近幾年國內掀起國學熱潮,建筑風水也得到了廣泛發展與應用。
1.2建筑與風水
建筑風水是研究天、地、人相互和諧共存的一門學問,不僅具有理性精神,也有浪漫情致,還是一門研究如何改善人居環境的實用學問和如何選擇與規劃時空的綜合藝術。我國《黃帝宅經》有言:“地善,苗旺盛;宅吉,人興隆。”一句話道出了風水學的精髓,顧名思義,風代表流動的空氣,水代表大地的血脈,風水就意味著萬物得以蓬勃生長之處,在建筑領域,就意味著適宜人們居住的生活環境,這也是現代風水學被人所重視的意義所在。隨著建筑學的發展和風水法則的完善與應用,古人將風水環境中“四獸”“格局方正”等諸多概念引入建筑格局中,要求居住建筑設計“格局方正,四獸齊全”。“四獸”代表風水中選擇環境的規則,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格局方正”意味著建筑格局必須方方正正,其源于八卦的意涵,八卦代表宇宙中的8個頻道,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方位和人物,建筑不會缺角也不會缺失任何一方的卦象,也是傳承千年的居住建筑設計的上佳風水格局。中國傳統的方正建筑正是來源于《易經》中的伏羲八卦,這樣的形狀分別代表了八個卦相,每一個卦相都代表了不同的方位,即東(震卦)、東南(哭卦)、南(離卦)、西南(坤卦)、西(兌卦)、西北(乾卦)、北(坎卦)、東北(良卦)以及不同的人物和事情,由此可見中國的建筑和風水從來都是一體不分家的,事實上方正的建筑也是最有效利用空間的形狀。風水可以說是中國建筑的“魂”,離開風水談建筑無疑是無根浮萍,依據風水法則建造的民宅、建筑物等,在格局上與寓意上都很好,因此成為我國建筑安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人們居住的小區的各種綠化設施,廣場噴泉,園區的溪流等都是在迎合現代建筑風水學,因為這樣的風水知識應用正是在印證風水學的理氣宗旨,即尋找生氣,有生氣的地方應該是避風向陽、山清水秀、草木欣欣、鳥語花香之地,這恰恰和生態建筑不謀而合,也是現代建筑設計中對人類建筑環境與自然生物共生關系的生態學的良好實踐。
2建筑設計中的傳統風水學的應用
2.1居住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建筑風水講的是人和環境的關系,最基本的原則是藏風聚氣,在這個原則下有遮擋的比直通的好,遷回的比敞開的好,方正規則的比尖銳細長的好,進口大出口小比反之要好,違背上述原則會產生一些環境上的“煞”,比如山墻沖、鐮刀煞、尖角煞、路沖等。五行(金、水、木、火、土)有相生相克的規律,而五行分別代表了建筑的形狀、顏色和方向等,不同的建筑功能以及建筑環境要選用五行中比較適合的特性,建筑與環境之間要注意用五行的規律來分析相生相長,避免相克。比如波浪形或曲線形的建筑,五行屬水,這類建筑以體育館為典型代表,像奧運鳥巢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位于奧林匹克公園的東方,應了水生木的五行相生原理;尖角形狀的建筑,五行屬火,如央視的“大褲權”就是典型的五行屬火的建筑,與其本身傳媒性質相和,像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也是此類建筑;直而高的方形建筑,五行屬木,在居住建筑設計中就大量應用了方形建筑。居住建筑設計方面風水學的應用普遍且典型,比如仿古類的居住建筑設計中,設計規劃上設計師通常將大門開在南方,建筑坐北朝南,前面朱雀方“明堂開闊”,皆為風水中“納陽”的需求;后面北方,即玄武方種有高大林木,除具有擋風的功能,也阻隔了不美觀的自然景觀。在建筑外觀設計上,左邊青龍方會設計河水環繞,右邊白虎則多會種植一些植物來阻擋西曬的陽光,正是迎合了風水中左邊青龍方最好是流水的說法。從科學建筑、能耗角度來講,這種設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來自東面的陽光,聚光效果好,同時避免了西曬,這與科學研究中自然光線有利于人體新陳代謝、生物鐘調節等結論不謀而合。像居住建筑設計中經常會設計彎曲的河流,主體建筑多位于青龍方河水環抱的“吶”位之處,中國風水歷來有“風水之法,得水為上”的說法,認為居住在清澈的“玉帶水”之“吶”位,即河曲環抱一邊的可“得嘗生氣”,以科學觀點來解釋,正是河流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及河床巖性差異、地表起伏等原因形成河曲,在水流沖刷淤填作用下在“吶位”形成增地,通過聚集大量有益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使得該處草木茂盛、人畜興旺,而水環對面也就是風水中通常所說的反弓水卻會因為沖刷而減地,甚至可能會導致建筑物被沖毀。設計師在居住建筑外觀設計方面,多數會保留風水中規中矩、四角齊全的建筑結構,其余會融入諸如江南粉墻黛瓦、西方尖頂高塔等設計風格,配合不同的裝飾或色彩搭配營造出濃郁的中國風或外國風。
2.2室內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建筑風水方面的知識在裝修方面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從室內布局到色調、裝修所用到的材料、植物的品種、飾品的擺放、方位等都很有講究。比如近兩年備受關注的玄空風水理論,它認為紫微九星直接影響著住宅的氣運,門為戶型緊要氣口,五黃星為災星煞星,如果五黃臨門則代表著意外災害、運氣阻塞、破財傷害等不利信息,在住宅設計中就要重點注意門戶的設計。以上海祥欣豬文化會所為例,其在外觀建筑和室內設計上以濃郁的中國風作為主打風格,在會所外部,以石頭為素材制作了一個突出的標識,石頭的拙樸突出了會所的農家傳統文化主題,在石頭標記上,風水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紅黃綠三種顏色搭配上,紅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吉祥顏色,黃色在古代文化中是皇家專用色調,代表著權威,綠色則代表著生機盎然,這正是我國風水文化中的開門三見好,開門見紅即開門見喜,紅色使人精神感覺溫暖振奮,心情舒暢,開門見綠生機盎然、養眼明目。在裝飾上,我國本土宗教道家文化崇尚清淡、素雅,所以在室內設計方面以少量的色彩來搭配,減少了白色這種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吉利色調的應用,通過合理的穿插紅色來調配整個空間的色彩和氣氛,整體上突出了中國風與傳統韻味。中國古建筑都離不開風水文化的元素,比如浦東康橋的“浦東老宅—翰青雅集”,作為著名的古建筑群落,原整體布局為三進兩院,為浦東舊時大戶人家居所,為改造成用于藝術交流的文化會所在建筑風水設計上做了精心規劃。設計中自然且充分地運用建筑風水理論,以斜面入口避開“沖梁”“開門見柱”等風水忌諱,并在入口處增加圓洞門造型以改變原建筑的臥庸、敦實感;設計在功能上改變了原檐口淺、窄,不利于遮風擋雨的缺陷;中庭天井設置休閑區域,在景觀處理上增加水槽等“聚財”鄉土情懷;室內設計保留了傳統梁柱,重新修繕木門和木窗,采用青石磚、粉墻等給予老宅古樸的感覺,文化展示區域整墻面的展示柜同時又帶來開闊和現代感:設計中燈光的處理頗為巧妙,室內的光源被隱藏在局部天花吊頂內,既不感覺刺眼,同時又能滿足觀賞書畫、交流接待等需求。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設計中傳統風水學的應用有助于進一步挖掘建筑文化功能,在設計上做到天人合一,滿足現代人居住需求,有助于營造充滿人文氣息的現代住宅,對于新時期創新建筑設計語言,豐富建筑文化內涵,實現建筑設計與時俱進有重要意義。
作者:閆俊文 劉庭風 單位:天津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