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戲劇在班主任技能課程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師范院校班主任工作技能課程面臨的困境
師范院校班主任工作技能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它主要培養師范生管理班級及教育學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師范生進行大量的教育技能實踐和訓練。然而,由于受到場地、課時、觀念等各種因素影響,當前在培養師范生班主任工作能力時主要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以教師為中心,難以給師范生充足的教育實踐機會。由于長期被動聽課,教學缺少直觀性和互動性,造成師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不快,導致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近年來,隨著教育戲劇引入高校課堂,這一現象正逐步得到改觀。
1.教育戲劇引入課堂教學的發展過程
教育戲劇萌芽于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在法國思想家盧梭的教育思想中,曾提出“在戲劇實踐中學習”的理念。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倡用互動戲劇的形式讓兒童身臨其境,擴展兒童的經驗。盧梭和杜威為教育戲劇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1]1911年,英國教師芬蕾-瓊森出版了《戲劇方法之教學》被認為是第一位以戲劇活動在教室內教學的教師。之后,不斷有教育學者把戲劇方法運用到課堂中來[2]。這種以角色扮演和即興創作為核心的戲劇活動,逐漸被歐美教育工作者認識并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最終發展成為旨在發展參與者本身的教育戲劇。
2.教育戲劇為班主任工作技能課程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教育戲劇是一個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虛擬學習情境,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參與體驗學習內容。這里沒有演員和觀眾的絕對區分,每個人都是觀演者,帶著各自的個人經驗,探索需要學習的自然科學知識、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議題,在這個歷程中,學習尊重與合作,學習體察不同的角色位置、責任、觀點,學習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價值,學習面對和處理不同的社會沖突、社會議題。[3]教育戲劇給予學生體驗的機會,以活動主體的親身經歷和親自實踐為基礎,不斷追尋教育戲劇體驗背后的深層意義和價值,以此豐富個體的實踐體驗,實現個體的成長。教育戲劇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師范專業班主任工作技能課程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它是將戲劇的元素和方法引入班主任工作技能課堂,通過讓學生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體驗,得以站在師生雙方的立場進行反思,并將許多思考的碎片整合成有意義的觀點,為學生形成對班主任工作新認識、新發現鋪平了道路。在教學中,戲劇形式能使師范生獲得班主任工作相關知識,養成技能,形成對班主任工作積極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合理的價值觀。教育戲劇運用于班主任工作技能符合高校教育課程改革中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
三、教育戲劇引入班主任工作技能課程的實踐案例
“小莉測驗考砸了”這個教學案例的主題出自高等師范專業班主任工作技能課程中“課堂激勵技能”這一章內容。學會用語言激勵學生是班主任工作中必須掌握的重要教育技能。筆者作為授課教師根據主題創編了這個事例,目的是讓師范生通過教育戲劇這種學習形式,不僅知道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造成的,而且還要通過師范生的表演,學習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方法,掌握用語言激勵學生的技巧。
(一)教學重難點設計
這節課的重點是學習師生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難點是學會從多方面了解學生學業困難的原因,并幫助解決問題。師范生化身為小學生(授課老師化身為故事中的當事老師)參與這門課,同時也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思考,如果今后作為一名科任教師,該如何處理這樣的突發事件。
(二)教學基本框架設計
教學基本框架為:熱身活動——主題活動——舒松活動。熱身活動是為了將學生帶進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身體、大腦和情緒都為課程做好準備,熱身活動時間通常為5-15分鐘。熱身活動,我設計了一個面部各種表情的練習,目的是除了暖身,還為接下來的表演做準備。主題活動框架如下:授課教師從講述故事開始教學——小莉的數學測驗不及格,吳老師認為是小莉懶惰造成,小莉委屈地哭了——采用教師入戲和線索材料的方式,請大家分析小莉沒考好的原因——通過創作戲劇,找到小莉沒考好的原因——分組扮演展示小莉沒考好的各種可能情況(自身因素、老師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等等)——分組討論,老師的“關心”和“提醒”為什么最后變成雙方不歡而散——教師總結大家的意見,引導學生要注意師生溝通的技巧。主題活動是整節課的重點,需要用心設計,層層遞進。本案例的教學設計通過發現問題,尋找問題根源到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進行,將教育戲劇的范式設計放進每個活動步驟中。范式的使用要根據課程的需要,如開始的部分采用材料追蹤,從小莉桌子上的畫冊來交代老師追問小莉考試不好的原因。而我采用了教師入戲,是為了造成一些戲劇化的效果,更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疏松活動,我設計了每人對小莉說一句話,這句話可以讓師范生練習與小學生溝通與表達的能力,練習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愛好與學業的關系,而這往往是當前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原因。
四、教育戲劇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主題選擇要有利于課程目標實現
在“課堂激勵技能”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直觀了解教師負面評價帶給學生怎樣的感受,我決定用教育戲劇的教學方式來處理這部分內容。我自編了這個“小莉測驗考砸了”的故事,通過教師對小莉當眾進行負面評價造成人物沖突,讓師范生通過表演的方式,探索小莉考砸的多種可能性。小莉考砸可以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作為教師不宜草率下結論并進行批評,尤其不能對人格進行批評;而應細致地了解學生,熱情地關心學生,耐心地做好幫助、引導和激勵工作,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困難中走出來。本課主題的選擇和設定應有利于課程目標實現。師范生通過表演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體會到各自的思想和情感,從而有助于他們今后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二)教學環節要圍繞教學目標來實施
教育戲劇主要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而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設計都不是隨意的,它應為教學目標服務。本章教學內容是“課堂激勵技能”,里面有一些語言溝通的技巧。采用戲劇教學,不能完全只按創設的故事開展,脫離教學目標,這樣會造成“課堂雖熱鬧,本領沒學到”的尷尬局面。比如,我在本課中設計了“分析與討論”環節,讓學生討論造成課堂上師生沖突的原因,并總結師生溝通的技巧。在“舒松活動”環節讓學生兩兩一組,將對方當成小莉,進行語言鼓勵的練習,這在前面的表演之后對如何與人溝通會有更深的體會,從而牢牢掌握這一教學技能。
(三)教學范式使用要符合教學需要
教育戲劇有多種教學范式,在本課教學中,我使用的幾個教學范式都符合教學任務的需要。(1)教師入戲。教師入戲是透過教師扮演某個特定的角色,帶領學生進入虛擬的世界,從而加快學生心理上進入“這就是真實”的體驗,加深活動探索的成績與效果。[4]比如,我在教學中扮演小莉的數學老師,在劇中引出批評小莉的原因。(2)材料追蹤。利用某個物件(比如一件衣物、一本書等)作為戲劇的開端的關鍵線索。參與者利用這些線索和不全面的數據,作為建構戲劇的材料,以探討和發展材料中蘊含的主題、事件、意涵。這個線索可以幫助創編故事。本課教學中,我們把小莉留下的畫冊作為材料追蹤的線索,以此來推斷小莉考試不好的原因。(3)角色扮演。運用聲音、動作、表情和手勢扮演劇中的角色,假作他人,在一定的情景里進行表演。如學生們分組推測小莉考試不好的各種原因,不同的角色做出不同的動作和反應。各小組可以將自己創編的劇本,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真實再現出來,從而有助于師范生學習教育活動。(4)定格。將生活面貌,就像錄像機暫停的功能那樣把畫面凝固。學生運用肢體形態,集體復制一個視像畫面,從中具體地呈現生活及事件。如本課中,將小莉聽到吳老師用關心語氣進行詢問后的場景進行定格,可以讓觀眾更清楚看到小莉欣喜的表情和感受到她激動的心理,從而明白教師激勵語言的重要性。(5)思路追蹤。思路追蹤是一種在扮演或定格時向角色進行提問的手法。透過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扮演者角色的觀點與立場,從而使參加者更了解角色的心理、動機及思想。案例中,小莉聽到吳老師的關心詢問之后,其他同學問她此時的感受,就是思路追蹤,通過這個環節能看出人物內心的變化和感受。
五、結語
教育戲劇理論能夠開發和釋放學生的各種潛能,適合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生觀、人才觀、能力觀。通過將教育戲劇運用于班主任工作技能課程的教學實踐,我們會發現,課堂將變得非常有趣,它突破了傳統的班主任技能教學的范式,學生都很喜歡,并且熱情參與。由于是團隊參與,學生沒有競賽的失敗感。整個教學過程以活動實踐帶動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思考,經由教師的設計和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無窮的想象力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對教育戲劇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教學實踐的提高,將教育戲劇運用到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學中,對于促進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師范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將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作者:于鐘民 單位:廣西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