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日益重視,作為職教人才培養的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專業也得到空前發展。文章從當前部分高校職業技術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改革職業技術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思路。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再僅僅是培養高水平的理論研究者,它更側重培養具有教學、科研、管理能力與一定專業技能的應用人才。有研究者將職業技術教育學的培養目標歸納為以下幾點:學術型、理論應用人才;具有正確的現代教育理念和一定教育理論素養的人才;從事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在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培養機構、企事業單位服務的人才[1]。可見,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注重的是高層次、實踐性人才的培養。而各級各類學校確立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只有將人才培養目標真正落實到課程設置上,才可能通過其課程內容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綜合應用性知識,培養出實用的人才。但是,現在許多高校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并未突出其培養目標,不同學校的課程區別度不大,課程開發的深度不夠,諸如此類的種種問題嚴重影響了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的人才質量。
一、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現狀
本研究選取了國內三所開設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的高校,分別代表了師范院校、農林院校、理工院校。另外,也相應地查閱了其他高校的情況,通過分析和研究各學校職業技術教育學的課程設置,發現在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方面均存在不少問題,并沒完全根據培養目標來相應地開設課程。
(一)課程結構
1.公共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合理。通過分析各大高校的課程設置,發現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公共課很多,選修課則比較少,而且所謂的選修課也很難真正地實現選修。尤其是理工、農林類院校,教育學并不是學校的強勢學科,實行的是小規模招生,加上師資有限,給學生開設的選修課程不多,導致最后是所有人都上一樣的課。因為學校考慮到若不統一安排到一起上,則某些課無人選或只有個別人選。這樣,不管是本科是否學教育,所選修的課程都是一樣的。另一種情況是選修課雖然已達到一定比例,但是實質上只是將專業基礎課從原有的必修課轉到了選修課,并沒真正多開設豐富的選修課程。
2.通識課多,專業課少。現在部分院校的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和高等教育學等專業的公共課是一起上的,如高等教育學、教育管理學等課程,這種情況存在于部分非師范類院校。其實針對本科學教育的學生來說,這些課程顯然是重復開設,調動不了上課的積極性。而且在研究生階段,原本就該對所學領域有比較深入的認識,那就該了解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管理學。再不停地學一些通識性的課程就有點像本科生培養模式了。
3.忽視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很多會進入學校當教師,那么僅僅掌握些職業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顯然是不夠的,教師的專業技能也應該得到相應的訓練。而且考慮到此專業目前不太好就業的現狀,要注重拓寬學生就業出路,應該開設就業指導課、創業課等課程,引導學生在找工作時有更廣闊的視野,具備更好的應聘技巧甚至敢于自主創業。但是部分學校往往思想觀念沒轉過來,認為研究生就該專注于學術,多出些論文、多參與課題,其他的事情就沒那么重要了。
(二)課程內容
1.理工科與農林類院校未凸顯學校特色,缺乏校本課程開設。這些學校擁有工程技術和專業背景,原本是可以通過教材開發、課程設置的與眾不同培養出有自己學校特色的人才,不過還是很少有學校很好地利用這一點。這樣模仿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不但體現不了學校特色,而且由于在師資配置上沒有師范院校齊全,很難像師范院校那樣將各種學科知識講深講透。
2.前沿性知識少。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獨立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介紹本學科領域研究的前沿成果和研究動態,這樣學生能掌握本學科最新理念,而且在論文寫作時,能選擇本學科內有重要學術價值、能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政治決策提供借鑒的問題作為選題。但是現在有些課程內容陳舊,很少開設國際比較教育、教育市場化改革等課程。
3.跨學科課程少,局限于教育課程。教育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與社會其他系統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而,要分析教育問題,一定離不開其他學科知識。但是在國內,跨學科課程雖引起了重視,但是受各種條件限制,而且培養方案缺乏系統規劃,此類課程開設的少之又少。綜上可見,如此課程設置不利于復合型、實干型特色人才的培養,學生就算在各門課程考試中拿到高分,畢業時也依然很難適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崗位的要求;到中小學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缺乏必要的實習訓練,教學技能比不上師范類專業對口的學生;到輔導機構擔任咨詢、服務職務也基本上是邊做邊學;對于自主創業,也要靠家庭、朋友幫助及自己慢慢摸索。還有的學生進企業工作,所用完全跟學校學的課程沾不上邊。縱觀國外的課程設置,比如美國,不難發現他們特別注重綜合性課程的開設,課程設置不會局限于教育學,而是既有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人類學及方法論等人文學科課程,也有行為學和自然科學等課程,還加入了網絡技術和計算機類課程,使得整個課程體系表現得比較完善而多樣[2]。而且注重研討課、實踐課的開發,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妨效仿國外,在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注意教育是要面向現代、面向未來的;職業教育是更需要應用技能的,突破普通教育改革的思路,設置有特色的職業教育課程。
二、改革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思路
(一)創新課程設置理念
對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一定的引導,使大家明白選修課程的重要性。鼓勵教師投入到選修課程的開發,督促教師認真上好每堂選修課,而不是將課“擺”在那,教師卻從不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對學生也要進行觀念上的引導,將選修課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認真對待。
(二)參考職業學校、企業、行業的意見
可從職業學校、職教集團調研開始,進行人才結構、人才需求狀況、崗位知識技能要求等的調查,形成能力要求體系,從而確定課程結構并確定專業核心課程,最后依此完善培養方案。地方高校更要了解當地產業結構、教育區域發展情況,了解真實的人才需求信息,培養能有助于地方教育事業發展的人才。
(三)擴大選修課的比例
一方面要考慮到跨專業學生的情況,開設些基礎性的教育理論選修課程。另一方面,為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開設些經、史、哲、工商、管理等多樣的課程,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來進行選擇。
(四)注重專業課程的系統性與完整性
對于本科階段非教育類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可要求補修2—3門本科基礎課,課程的綜合化要求以本專業為出發點,以共同問題把各門學科聯系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課程體系[3]。可以結合其本科所學的專業,上課時講授相關專題,比如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語文教學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教育這門學科的認識。開設的課程應有一定的邏輯,不要內容重疊。
(五)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跨校學分互認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經為MOOCs在線課程、電子文檔共享等網絡學習方式提供了可能,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跨校、跨專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如此,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優質的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來選擇學習,達到博采眾長的目的。
(六)課程設置要著眼于個體職業生涯發展
首先可嘗試開設教學技能課,培養學生的教學基本能力,通過微格教學、教學實習等方式,既鍛煉學生的口才,又可豐富研究生階段枯燥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日后進入教育領域做了準備。其次就是開設就業和創業指導課,雖然是研究生教育,但畢業后絕大多數學生是要進入職場的,只有極少部分會選擇繼續深造。因而,學校也應該注意到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出路”。現在一些用人單位已經不是看到高學歷的就青睞,而是更關注學生的實際能力,學校可請校就業部的資深教師或者專家、優秀校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多給學生進行就業和創業指導。多渠道完善學生的核心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羅匡,饒異倫,黃侃.國內外職業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比較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8,(13).
[2]王凡.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其借鑒意義[J].中國地質教育,2005,(4).
[3]楊艷.美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特點與借鑒———兼論職技高師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05,(4).
作者:劉巧玲 劉志兵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