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代教育學下師生關系淺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特殊復雜關系。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前提下的一種教、授關系,包括師生之間的地位和相互的態度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更好更快地推進教學事業的發展,也是現階段我國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交代了師生關系的作用及其意義,分析了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如何構建積極師生關系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育學;教育思想
師生關系的發展要跟隨年輕一代的學習需求。師生關系受時代主流倫理關系的影響,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無可或缺的條件。所以師生關系的處理應符合教育的科學發展觀,以適應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一.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師生關系的作用
(一)積極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健康的心靈環境
師生關系是教育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之一,積極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健康的心靈環境,能夠端正師生間正確的行為、思想觀。從本質上來講師生關系作為現在教育的產物,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思想理念,在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不同階段的學生所表現的和所需求是不同的,然而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心靈健康,英國著名的思想家魯思曾談到:“教育本質上就是需要打破原有的社會秩序,要給予青少年一種不同的情感認知,為他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人是一種富有豐富情感的高級動物,不僅擁有掌握生存技能的本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還會在一定的環境下形成一定的性格和情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密切聯系深刻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積極的師生關系的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靈環境,使學生能保持自信和樂觀,自由地展現自我。
(二)積極的師生關系在教育中具有催化作用
當代許多研究表明,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不僅僅來源于物質和環境,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心靈環境,特別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都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尤其是在學初階段,學初階段的學生會依賴于教師,積極地師生關系不僅會改變學生膽怯、不自信的心理,還能激發學生向學的興趣。同時積極的師生關系在新時代教育中具有催化的作用,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而這些正是新時代教育所倡導的。此外,積極的師生關系還有利于教師本身,教學的更好開展,不僅提升教學質量,也能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實現師生關系和教學長遠的發展,使得師生關系的發展促進現代教育的進步。
二.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的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隨著基礎教育的深入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師生之間關系變得格外緊張,使許多教育研究者和教學工作者引起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越少,產生的隔閡就越深,暴露的問題也越多,為了應對當下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本文對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和分析。
(一)師生之間的代溝逐漸擴大
由于年齡的差距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固然存在著對事物的認識、態度、價值觀等等的不同,而處在把不同的年代,加上生長環境的,所處的社會環境等等諸多的影響因素,會形成不同的三觀,對同一事物的看法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對教師來說,學生是尚未開化的學習者,對未知的世界了解的并不透徹,他們不得不把過去的經驗和知識教授給學生,遵守社會給予他們的規定。正是如此,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不具備理解教師教學的理念,但是又不屈服舊的思想,在這種狀況下,師生之間的代溝只會越來越大,這也是新時代教學視角下,師生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這種代溝的影響下,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師生關系的發展。
(二)傾向于服從式師生關系
在教學實踐中,以前的經驗固然是有好的,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借鑒、值得我們使用,但是有一些教師總是將這句話掛在嘴邊“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將自己作為“過來人”的看法強加給學生,很多時候其實“你認為的”并不是學生能消化的。隨著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革新,傳統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一味地套用固化的模式,盲目的模仿名師大家,會讓學生的思維固化,語言禁錮,行為停滯不前,甚至破壞課堂教學的平衡,不能到達現代教學的最終目的———啟迪學生的思維。服從式的相處模式不僅是師生間教學模式的固化,也包括師生間交往模式的固化。而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普遍的人際關系,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相處只是一味的“師尊生卑”,那么這樣的關系是不利于學生開拓思想,更不利于教師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如果總是以嚴格的教學秩序作為教學的標準,學生會始終處于一種壓抑的境況中,壓制著學習的主動和沖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這種服從式的師生關系會逐漸演變成關注教育,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僅會給學生帶來更重的壓力,還會使師生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
(三)師生之間缺乏情感溝通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觀念也在中華民族文化流傳中根深蒂固的印在每個中國人心里,讓學生尊重教師,凸顯的是一種專制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種理念過分的推崇教師的地位,忽略了學生的需求。在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不斷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保持教師的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缺乏情感的溝通,彼此做不到互相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的增強,對于教師的教學產生質疑,進而會引發更大的矛盾,這也是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師生關系最為凸顯的問題之一。
(四)師生之間的期望值逐漸拉大
在學校里學生不僅要承載著家長的那份期許,還有教師的那份。很多學校將學生的升學率、優秀率,與教師評優、職稱、升職加薪聯系在一起,所以教師不得不去適應這些要求,為了到達要求不斷的給學生強加負擔。想要獲得更多教師的關注,便是優異的成績,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學困生感到苦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期望逐漸拉大,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更會對教學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根據“羅森塔爾效應”,教師對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同時讓學生得以了解,學生向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不斷接近期望值,直至最后得以實現。對于實際教學,教師會更傾向于將期望值放在成績更好的學生身上,對學困生降低期待,甚至選擇逃避,這樣成績較差的學生只能獲得教師的消極對待,教師對他們的期待也會隨之降低,他們回答問題和學習的機會也會隨之減少,這樣的情況,師生之間的期望值會逐漸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在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師生之間的聯系不僅存在于教與授,還包括了精神上的期望。目前,我國中小學班級規模過大,一些學困生會被有意無意的忽視,雖然從知識的學習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從這些同學的心理問題方面來看,如果不因材施教,處理好教師對于這些“特別”學生的照顧,久而久之,便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就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中,有很多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不能獲得教師同等的關注和期望。
三.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師生關系的完善措施
數十年前,教師威嚴,學生言聽計從;數十年后,教師親和,學生膽大妄為。所以師生關系的處理應符合教育的科學發展觀,以適應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教學中各種關系的建立,最常見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相處而形成的一種信任和理解的關系。怎樣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呢?筆者認為,針對存在問題的四個方面出發,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提升師生之間的信任感縮短代溝距離
師生關系和諧的靈魂是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建立師生關系的基本心理需求是愛,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記得第一次正式上語文寫作課時,有兩位同學沒有帶當天的寫作家庭作業,或許換做其他老師,會認為他們是在撒謊,也許是沒有完成作業而隨意編造的一個理由。但當時的我,選擇相信他們,在詢問他們是否記得自己作文的內容后,讓他們當堂寫了這篇文章,并于第二天把忘記帶的作文補交給我檢查。第二天,我也收到了這兩位同學的作文,其中有一位同學在作文末尾寫了一段話:謝謝老師對我的信任,或者沒帶作業已經是個爛透了的理由,但真的很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會好好努力學好語文,不辜負您的這份信任。當時看到這段話的我,非常感動,并進行了回復。事實也證明,后來這位同學語文寫作非常認真,書寫非常工整。熱愛學生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愛,也包括了對學生給予你的信任和支持。這就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師和同學所信任。
(二)提升學生的主導地位實現師生關系的人性化互動
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既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小組合作學習是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教師為他們布置學習任務,小組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開展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作用,調動每一位組員的積極主動性,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親密、關系更規范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小組,適當分工合作學習,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斷要求變強,而且組內成員之間能形成相互影響,相互學習機會。學生經過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學生單一、不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營造了更多師生互動機會。
(三)運用平等教學觀念
1958年后,我國開始注意在本國國情的基礎上批判吸收蘇聯教育思想,開展了全國性的師生關系問題的專題討論,正式確立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民主平等觀,平等對待學生是師生和諧關系的重要基石。在新時代教育學視角下,師生關系平等是教育界推崇最多的詞語。這里的平等具體來說,就是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知識可以相互交換,不存在知識的先后,更不存在尊卑,教師不能對學生的想法和知識存有偏見。素質教育始終提倡把“舞臺”留給學生。因此,教師應該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中我們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引導推進課堂各個環節的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的魅力。長期的應試教育讓學生過分的依賴教師,教師也只是為了應對應試一味純粹的傳授知識,從而阻礙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要開發這方面的潛能,就必須改變教師的教學角色。首先,教師應該明確在教學中擔當的角色,將更多地目光放在學生的身上,教學是師生間雙向互動的一種活動,一堂課不是教師的獨秀,樹立以學生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機會暢所欲言,促進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再表達。其次,課堂不是教師單線傳播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平臺,教師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發揮自主性,才能使課堂更生動豐富。最后,師生間平等相處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橋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更好學習知識并轉化為己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交流的能力。
(四)尊重學生差異,提高師生之間的期望值
一個班有學優生,也必然會有學困生,但教師平等對待學生尤其是平等對待學困生,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上寫作課時,我會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臨時主題詞寫作,教室最后一排有個男生,每次都找不到搭檔,當其他同學討論的熱火朝天時,他自己一人坐在那里,一言不發。于是,在第一次開展臨時寫作的寫作課堂時,我就走到教室后面,對他說,現在你就把我當做你的搭檔,我來和你進行討論。他眼神里閃過一絲驚訝,很快,他就當天的寫作主題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整堂語文課,十分認真。下課時,該班的一位老師找到我說,你別在最后一排那個男生身上花時間了,沒用,他無心學習。但我心里想,一定是有用的,在我這里,沒有差生,只是一個學困生而已,而學困生在正確的引導下,也可以變成學優生。后來的每次課,只要涉及到互動,我都會走到最后一排和這個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奇怪的事也發生了,或許他確實不怎么學習其他科目,但對于語文,每次都有認真按時完成作業,最后的語文成績基本達到中等水平。雖說不算太好,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他也能成為中等偏上的語文學優生。因此,在中學階段,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帶有任何偏見,或許老師也會收獲不一樣的風景。總之,面對新時代教育新形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促進教學任務完成的必要途徑,也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的體現,作為教師既要做學生的良師也要成為益友,和學生真誠的相處,為構建一種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遲艷杰.師生關系新探[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9):48-54+73.
[2]董強.論積極師生關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3]付卓玉.新時代高校構建和諧新型師生關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
[4]孫新宇.中學積極師生關系的建構策略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35(03):52-54.
[5]劉丹丹.試論新時代教育社會學視角下的師生關系[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39(S1):54-56.
[6]鄭恩.古代師生關系對現代高校師生關系的啟示[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01):51-52.
作者:李婷語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