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的知識后應具有的、與本學科基本特征相一致的重要成就,是該學科對人教育價值的最集中體現。本文將心理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基礎,以高中生認識自我的教學設計為例,從輔導理念的澄清、輔導目標的設定、輔導活動的設計幾個方面作一闡述。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心理輔導
自從2014年教育部提出學科“核心素養”這個重要教育概念以來,學科核心素養引起了教育部門和教師在深化學校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廣泛關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素養應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性。
1心理健康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根據2012年教育部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內容,申喆在中小學生心理核心素養模型構建中指出[1],心理健康核心素養包括自我認知素養,學科學習素養,人際交往素養,環境適應素養[2]。①自我認知素養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克服自卑和自負的不健康心理,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學會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行為符合教育的要求;②學科學習素養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掌握學習策略,開發學習潛能,積極應對考試壓力,達到一種有效學習的狀態;③人際交往素養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幫助學生形成樂于交往、主動交往的心理,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技巧,妥善處理與老師、父母和同伴的關系,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狀態;④環境適應素養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學生與外部環境和諧相處,不畏懼挫折,珍惜生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上面四個要素相互聯系、互相補充,都是該學科“心理和諧”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和培養內容。
2基于心理健康核心素養下對心理關鍵能力的培養
①心理健康核心素養是通過心理關鍵能力的培養來實現的。心理健康核心素養應該能夠體現出學生對心理問題的分析、對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對心理問題的預防能力。而心理關鍵能力應該包括心理的自助力、心理的調適力、心理的發展力和心理的實踐能力;②心理自助力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并且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解決自身的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能力;③心理調適力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對認知、情緒、情感、意志等內部心理活動的調節,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④心理發展力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得到潛能的激發,獲得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達到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⑤心理的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能夠將自己所學的心理知識和技能用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幫助別人和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的能力。
3結合本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分析
下面將以自我認知素養為基點,以高中學生認識自我輔導為例,從輔導理念、輔導目標、輔導活動幾個方面作一闡述。
3.1輔導理念
輔導理念是心理教師設計一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指導思想和指南,反映的是心理教師對心理輔導活動的整體把握和理性思考。下面從學情分析和主題把握進行闡釋:①學情分析:高中學生處于青春期的發展尾聲,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接近成熟,在這樣的心理轉折時期,內心的矛盾沖突激烈。雖然對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心智的某些方面表現的不夠成熟,對一些事情感到迷惑和內心矛盾,急切希望更進一步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②主題把握:認識自我作為心理健康輔導的重要內容,主要是學生對自己的心理,身體和行為以及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識。
3.2輔導目標
①認知目標:通過活動的參與使學生了解本年齡段自我認識的發展狀況,并體會到“認識自己”的重要性;②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的感悟使學生正確認識和接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客觀的自我概念;③能力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自我認識的途徑和方法,通過從自己和同伴的角度對自我形象進行認識與評價,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做到自我認識的進一步提升。
3.3活動設計
①團體暖身階段:出示繪本《失落的一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沒有心理壓力的情境下體會沒有充分認識自己帶來的煩惱。形成輕松、信任的課堂氛圍,調動課堂參與的積極性;②團體轉換階段:活動—我眼中的自己,讓學生用象征、比擬的方式描述自己。這是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和激發學生探索成長困惑,達到催化團體動力的過渡階段;③團體工作階段:鏡子游戲—同學眼中的我。這個階段是解決實質問題的關鍵時期。通過小組同學彼此對對方真誠的描述與評價,讓學生從他人角度對自己有個更清晰的認識;④團體結束階段:講述故事《斯芬克斯之謎》結束,提升主題。讓學生對本節輔導活動有個更高層次的認識,并且將自己在團體中的所學,帶入到現實生活中。
4總結與反思
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本學科的學習中形成所要求的主要品格和關鍵能力,是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的,可能伴隨一生的素養,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新課程心理健康教學,要求教師把握真實的情境,從學生的真實表現和感受推動課堂的進展,來實現心理健康核心素養的內化。
參考文獻
[1]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5(5):71-75.
[2]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25(3):5-11.
作者:魏鵬 單位:甘肅省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