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赫爾巴特教育思想下的職業教育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教育學上史上享有“科學教育之父”的美譽。其研究的背景是德國工業迅速發展時期,其理論對于現代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本文從赫爾巴特的課程理論出發,結合“建筑材料與檢測”教學實踐并探索應用于職業教育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赫爾巴特課程理論;職業教育;教學
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認為,科學的教育學是要求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之上。從他的觀點來看,倫理學和心理學應是教育學的基礎,論述中說明:“教育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與心理學為基礎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徑、手段以及對教育成就的阻礙”。[1]教育的目的是指培養和發展大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興趣,以便其將來選擇職業。
1885-1892年,美國的教育界重新認識了赫爾巴特教育思想
像哥倫比亞師范學院等各大院校也開始可對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系列主要教材,[2]其應用在高校還是發展。培養和發展大學生多方面能力和興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人類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社會生活也越來越多方面,“每一個人須愛一切的活動而專精于一種”。[1]教育必須使學生作多方面的努力,培養多方面興趣,取得各種能力的和諧發展,為將來選擇職業做好準備。本校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在建設“雙一流”高校的道路上,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只有通過對應的專業化教學才能達成這樣的目的,探索教育教學方法是職業教育的基本途徑。1赫爾巴特的課程理論(1)優化課程內容講解方式,貼近實踐經驗、注重學習興趣來規劃講授課程內容。必須轉化為與受教育者的活動進行合作的方法,[3]學生才易接受。在正常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人通過與自然的接觸和與人的交往,來獲得經驗。以課程“建筑材料與檢測”為例,廣義的材料包含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領域的各種材料,狹義上的建筑材料是指土建工程中所用材料,如水泥、鋼材、木材、玻璃、涂料、石材等。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于經常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材料像石材、玻璃的專業知識學習接受的程度就會更高,而相對于像特種水泥等沒有經常直觀地看到本體的材料學習的速度就會變慢,那么在授課中詳細安排實訓和試驗,具體的看到實物效果會很好。親自接觸了,就更容易轉換成扎實的知識。(2)學生最早期的接觸建筑材料而形成的認知并不是完整的。這種知識往往是分散的、雜亂的,因而需要專業的課程教學加以補充和整理。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心理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在課程“建筑材料與檢測”的課程講解中,例如“混凝土”這種材料,它本身很普遍,大部分同學都知道周圍建筑物、高樓大廈、公路、橋梁涵洞都是采用這種材料為主,有些同學如果家里面是建筑行業的從業者,可能知道多一些水泥、石子、沙、水拌合形成,可是這就是全部嗎?它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例如:混凝土里面為什么要用水泥這種膠凝材料而不用其它?什么是特種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區別?什么是水化反應速率、水化熱、顆粒級配、細度模數?什么是細度、安定性、初凝、終凝?目前時速350km/h的高速鐵路橋涵所應用的混凝土和城市立交橋應用的有什么區別?混凝土材料未來發展的趨勢“自密實混凝土、超高泵送混凝土技術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帶著這些專業的技術問題去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專業知識框架。同時教師按照“明了、聯想、系統、方法”[4]的階段,逐步深入,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3)課程內容設置必須與時俱進,與社會工程實踐保持密切的聯系,而真正實現需要讓學生動手和動腦相結合,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在授課中減少理論性的、空泛的概念和文字。在“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中,課堂的引入采用多媒體圖片、視頻展示、建筑材料實物,先提升學生關注的興趣。興趣是發現新事物、吸收新知識、形成新觀念的“內在動力”。[5]再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要求學生去主動看書、查資料、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及網絡技術,自身主動解決問題。系部已經建好的和正在建設的新實訓中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如“土工材料實驗室、建筑材料展覽室”等,課程中還設置了維勃稠度試驗、萬能試驗機力學試驗等一系列學生親自動手試驗,并記錄試驗參數,形成試驗結果。充分利用學習的建設機會,新校區的研發大樓、學生宿舍的施工現場參觀介紹講解,讓課堂的知識不再流于表面,不脫離工程實踐,回歸專業知識的是產業服務的主線。
2從統覺的角度來看專業課程講授的原則
(1)新的觀念和知識總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觀念和知識為基礎產生的。因此,需要了解學生成長的環境是農村還是城市,家庭的職業構成是否有從事建筑行業,高中階段接受的教育是普通高中還是職業高中。了解清楚學生的知識背景有利于設置最易于學生接受的課程體系。(2)“最有效地、自始至終地安排教學的整體,以便使每一個先前的結果能為學生在心理上對相似的和較遠的結果作好準備”。在“建筑材料與檢測”的課程內容的安排應當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從熟悉的材料逐漸過渡到密切相關但還不熟悉的材料(3)根據統覺原理,提出課程設計的兩項原則,以保持課程教學的邏輯結構和知識的系統性。2.1相關原則(correlation)課程內容的重點知識安排應當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在整體課程學習中可以設置一條貫穿全課程的知識脈絡,把所有的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附著與這條主干脈絡上。在“建筑材料與檢測”教材的重點知識是一系列復雜而分散的知識點,將抽象的概念化知識附著到一個具體的并能實際接觸到的建筑模型,以離學校較近的五洲廣場商務大樓為實際背景來介紹課程知識。整體結構為框剪超高層建筑結構,主體結構材料為鋼筋混凝土,以此可以介紹水泥、建筑砂漿、膠凝材料、混凝土等知識。地基加固部分采用了型鋼,以此介紹建筑鋼材方面專業知識。建筑外表面采用的是全玻璃幕墻結構,以此可介紹建筑裝飾材料、墻體門窗材料、瀝青及防水保溫材料。另外結合現場參觀施工場地、檢測資料了解相關檢測標準及檢測辦法。以此為引入,在校內實驗室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混凝土、砂漿、鋼材等試驗,教學效果非常明顯。2.2集中原則(concentration)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中,要選擇一個或幾個重要的知識點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中心,而其他相關的內容都作為學習和理解它的手段。在“建筑材料與檢測”的課程教學中,因為學生將來就業或者進入工程單位,直接面臨的就是實際的工程,有些必要的知識是要求學生能脫口而出、非常熟悉的,不然在相關領域就會被認為是“外行”。那么在本門課程“混凝土、建筑鋼材、建筑裝飾材料”就是重點要求掌握的內容。在教學環節中,通過講授、圖片、視頻、參觀、做實驗等手段,使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工作中迅速上手,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需求。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本身是以哲學和心理學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其教學的方法論,因作者有很深的德國工業發展背景,對我們職業教育及課程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啟示作用。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以工科背景,行業帶頭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識,嚴謹的工匠精神、具有綜合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大學生。[6]以課程建設為基礎,并激發學生對“工程內涵”的興趣。從專業課程基礎來塑造學生,為國家培養專業化的技術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煥庭.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滕大春.外國教育通史(第四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3]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李其龍,譯.教育學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赫爾巴特.赫爾巴特文集(教育卷一)[M].李其龍,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李正,林鳳.從工程的本質看工程教育的發展趨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作者:高瑞宏 王敏 單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