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比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東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與韓國的梨花女子大學、建國大學、漢陽大學6所高校為例,對中國和韓國高等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在本科階段的培養體系進行了研究,在相關理論的支持下,提出韓國與中國在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培養上存在的差異,通過分析找出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能力與素質、就業方向上的異同,從中找出經驗作為參考。
1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現狀
1.1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滿足現代信息社會發展需要,掌握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可以進行多媒體策劃與制作、動畫的設計、音視頻的編輯、游戲設計、網絡系統集成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性人才。東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深厚的基本理論基礎,能夠從事信息技術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小學教師技術素養培訓工作的綜合性人才。延邊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覺悟、專業學科知識扎實和較強的應用能力,能夠在教育領域、企事業單位、各級電教館等機構進行教學系統設計、教學媒體的開發、應用等工作或繼續攻讀學位研究生的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跨文化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1]。
1.2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
在我國,各大學的教育技術學專業都針對本科階段的教學做了周密的計劃、對課程也做了詳細的設置[2]。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一般由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以及教育實習組成[3]。在大一大二階段主要學習公共課以及學科基礎課程,其中公共課包括:大學英語、體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軍事理論等課程,以達到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開闊視野的目的;學科基礎課程包括:教育技術學導論、教育傳播學、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主要為今后的學習與研究打下學科基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在大三階段主要開設專業必修與選修課,其中專業必修課所占比重較大,供學生選修學習的專業課程較少[4]。在大四階段主要進行教育實習與畢業論文的提交。
1.3中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教學方式
在我國,以延邊大學為例,理論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在某些問題上會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匯報,教授最后進行點評與總結;在實踐課上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實踐,小組成員彼此合作完成任務。例如教學媒體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程既有理論部分又有實踐部分,在理論課上教師會集中進行講解授課,課下布置小組的課后作業,下節課小組會派代表在全班進行小組討論匯報,教師做最后的評價總結;在實踐部分,教師統一布置拍攝微課的任務,班級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拍攝任務,統一觀看各小組的拍攝作品,小組間進行互評,教授最后進行評價與總結。
1.4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能力與素質要求
在我國,各個大學關于教育技術學本科階段的能力與素質的要求大致相同,這里以華南師范大學為例。華南師范大學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具體描述為:人格健康、個性完美、在專業知識上具有扎實的基礎人、對社會實際需求有一定了解的人、能夠獨立或者合作完成特定項目的人、具有不斷進取的學習動力的人[5]。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應具有的能力由4個模塊構成:信息技術教育與培訓、數字教育媒體、教育軟件工程、數字化教育環境[6]。可以從2個角度來看華南師范大學對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的能力要求。首先,從一般社會人才需求角度來看,本科生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①獲取知識的能力;②應用知識能力:包括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③創新能力:包括創造性思維能力、創新實驗能力、科技開發和研究能力。其次,從本科人才培養過程及人才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本科教學過程更應強調在專業知識技能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具體包括:①專業能力:整合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以解決問題的能力;②發展能力:學習能力、反思與創新能力;③社會能力:組織、交往與協作能力[7]。
1.5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就業方向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可在教育行政機關、大中小學校、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單位工作。在本科階段延邊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就業方向包括:電教館專業技術人員、教育技術中心教師、電視節目采編人員、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師、政府公務員以及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等。
2韓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現狀
2.1韓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
韓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備課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人力資源和教育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2.2韓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
在韓國,教育技術學被稱為教育工學。本科階段教育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一般分為:通識必修課程、基礎必修課、基礎選修課、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深化課程、教職領域課程。在大一階段,主要學習通識必修課程以及基礎必修課和基礎選修課程,基礎課程包括教育工學、多元文化社會及教育等課程;在大二大三和大四階段,主要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深化課程以及教職領域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包括教學設計、學與教的理論等課程,專業深化課程包括教育學校與教育論、人力資源開發理論等課程,教職領域課程包括特殊教育學概論、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對梨花女子大學的課程設置進行分析,其中通識必修課程36學分,專業基礎課程22學分,專業深化課程60學分,專業必修課程9學分。在梨花女子大學教育工程學又分為不同的方向,每個方向學習的具體課程又有所不同。
2.3韓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教學方式
在韓國,大多學校都采用的是自主探究與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上課時,教師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來。教師除了進行一般的課程講解之外,還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把課程按章節或者課題作為任務分配給每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將章節或課題的知識內容理解透徹,并給其他學生講解該章節或課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備課和授課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韓國,教師講課大多以韓語授課,但是在課前會給學生們提前發送課上講解的課件,課件是英文的。讓學生在提前預習課堂講解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英語能力。
2.4韓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能力與素質要求
以漢陽大學為例進行分析,漢陽大學本科階段要求學生具有語言及文化素養、信息素養、社會意識、團隊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在能力方面要求學生具備資源設計及開發的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媒體開發的能力、教育行政管理以及經營的能力、進行特殊教育的能力、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
2.5韓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就業方向
韓國的教育工學同樣涉及設計、開發、管理、應用和評價幾個領域,其就業方向也以這幾個方向為中心。對建國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的就業方向進行分析,其中建國大學本科生的就業方向分為:設計并運營企業教育的HRD(人力資源開發)專家、從事有關終身教育的研究、有關多媒體以及E-learing方向的職業及教育行政專家。梨花女子大學的就業方向為:高等教育機關的教授及專門研究員、在企業工作、在ICT(信息通訊技術)中心工作。
3中韓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差異的比較
3.1課程設置的差異比較
通過分析發現韓國與我國在課程設置上有一些相同之處:①在課程設置的整體分類上基本類似,可以概括為通識類課程、基礎類課程、專業課程以及教育類課程;②在課程設置中都涉及了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設計方面的課程;③在課程中都根據不同的方向做了調整,不同的方向涉及的課程也有所區別。在分析中更多的能看出我國和韓國在課程設置上有許多不同之處:①韓國在課程設置上涉及了人力資源等更多方面的課程。例如,韓國的漢陽大學在課程中開設了語言與文字、企業和經營的理解、人力資源開發理論、產業教育方法論、全球HRD發展等課程;安東大學開設了需求及修養分析、網絡學子資源規劃及設計、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職業倫理及哲學等課程;建國大學開設了教育服務、教育行政及教育經營、教育與人際關系等課程。由此可見,韓國在課程設置上較中國涉及了更多的領域;②韓國在選修課程上多于我國,這可能與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條件限制有關;③從韓國的課程設置上可以看出,韓國的教育工學的課程更多地偏向于理論,計算機編程與多媒體實踐方面的課程有所欠缺,而我國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更多地培養了學生們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的能力以及學生們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3.2教學方式的差異比較
中韓兩國在教學方式上雖然都采用了分組學習的方法,但是也大有不同。韓國的教學方式上注重課前的學習和準備,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且這樣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課前已經對教學內容有所了解,在課上就可以解決學生在學習課程內容時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與擴展。我國的教學方式是對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較之于韓國更重視對學生的討論匯報內容與任務作品的評價部分,這樣有助于小組之間取長補短以及學生們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有更大的提高。
3.3能力與素質要求的差異比較
中韓兩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對本科階段的素質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有許多相同之處。在素養方面都有以下要求:①文化素質。包括文化素養、文學藝術修養、人際交往意識;②專業素質。包括科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具備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③身心素質。包括具有較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中韓兩國對能力的要求也都大致分為以下4個方面:教學設計能力、影視與多媒體方面的創作能力、教育軟件的設計和開發能力、數字化教學環境的建設能力。由于中韓兩國在課程設置方面就存在一些差異,所以韓國在能力要求上較我國多了進行特殊教育的能力以及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能力。
3.4就業方向的差異比較
通過分析比較可以發現,中韓兩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的就業方向除韓國沒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外,其余就業方向基本類似,大致可分為:①在學校從事教育管理工作;②在各省市、區縣的電教館從事電教管理、課題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相關工作;③在部委機關、外資企業、教育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特別是在企業中對職工進行培訓也是一個熱門的工作方向;④在各級各類電視臺從事教育節目制作等工作。
4結語
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能力與素質以及就業方向4個方面對中韓兩國教育技術學本科生培養的分析與比較,可以發現以下問題:①教育技術學專業本身就已經對計算機、多媒體、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知識進行了融合,而韓國的課程設置涉及了更多的領域,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語言和文化等。涉及的領域越多,以后可選擇的就業面就越寬泛,但由于每一個領域都需要扎實的學科基礎和學科能力,僅僅憑借一個領域里面的幾門課程是不能夠將這個領域的知識全面包含的,因此涉及越多的領域就需要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若每個領域都只是了解一些皮毛,那么只會使知識變得既亂又雜,因為學習了其他領域的課程而使得專業課的基礎薄弱,對就業反而不利[8]。當然,若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深入學習則另當別論;②我國可以借鑒韓國的教學方式,提前將課程任務按小組布置下去,讓小組自行討論學習并且在課上給其他學生進行講解。現如今,有很多學生能夠理解一個問題,卻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這在工作生活中造成了很多弊端。這種教學方式真正地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們的團隊意識;③從課程設置上看,相對與韓國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我國采用了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這一點上筆者認為我國的培養方式更加合理。對于上述問題,要取長補短,吸取韓國教學上的經驗和教訓,從而不斷完善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生的培養方式。
參考文獻:
[1]劉和海,饒紅.我國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學科建設:現狀與反思[J].中國電化教育,2015(6):31-41.
[2]馬曉玲,劉美鳳,王小雪.美國9所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內容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4):6-12.
[3]屈天姿,榮奪剛,奇娜,等.美國教育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啟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5):503-508
作者:馬爽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