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任務及實現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共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中國發展的新歷史方向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立足于新時代的號召。回應和支持新時代的發展,新時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指導學生全面發展,以此來激勵當代大學生奮發圖強。因此,中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和大學需要一個良好的立足點,以便良好地管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不斷改善其政治地位,加強文化融合,促進全面教育,完善運行機制,培育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長期堅持正確的教育素養以及正確的領導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使得社會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群體受眾也開始轉變,再者,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讓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現階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斷順應時代需求,才能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履行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發揚當代大學生的斗爭精神黨的以來,多次強調“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對我國未來一段時間面臨的外部環境的準確判斷。西方國家社會矛盾加劇,民粹主義橫行,某些西方國家會從戰略上圍堵、發展上牽制、形象上丑化中國,其實質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條道路、兩種制度的斗爭和較量。可以預見,在新時代這種聲音仍然會充斥于耳,甚至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我國進行干擾,兩種道路、兩種制度的斗爭和較量會進一步加劇。當代大學生出生在和平年代,雖然對社會主義在曲折中演進的規律有一定認識,但是在未來壓力持續傳導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陷入機會主義甚至投降主義的誤區。因此,高校要重點加強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斗爭精神。第一,要積極增強大學生的斗爭意識。引導廣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速推進的道路上,國內外敵對勢力絕不愿意看到中國順利實現發展目標,必然想方設法對我們進行滲透、破壞、遏制、顛覆。這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貫穿當代大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每個階段。只有敢于斗爭,才能贏得勝利。第二,要積極培養大學生的斗爭本領,特別是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問題和判斷問題,善于開展輿論斗爭,在斗爭亮劍中明辨是非、健康成長;勇于擔當大任,在校期間打牢專業功底,練就過硬本領。
(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定力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黨的制定了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戰略安排要轉化為實際行動。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就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各個方面的突破和重塑實際上將帶來利益結構的調整,很多體制機制上的弊端會逐漸暴露,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會不斷出現,在動態完善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疫情的發生對我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都造成了重要影響,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態勢沒有改變,但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面臨矛盾疊加、風險交匯的挑戰,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把“茶杯里的風波”變成全社會的風暴。
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
(一)帶領大學生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方向對學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任務是升起國旗,幫助他們解決“為誰學習”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經濟社會的變化、多元社會思想的融合等。在推動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大力提升黨和人民的才能,引導學生過上美好的生活。第一,大學生思政教育必須嚴格地遵循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和政治高度兼容,并且不能迷失新時代道路上的發展方向。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樹立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不斷地改變教育的方式,改善相應的教育觀念,以不斷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第三,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應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2014年,在山東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我們必須在理論和制度上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以及道路自信,說到底就是要堅持自身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見,文化自信心是促進國家繁榮的強大內生力量。培養和加強學生文化自信心的最重要途徑應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幫助大學生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概述了兩個主要目標,一是建設一個強大的教育國家,二是發展教育并實現中國偉大復興的夢想,要完成這兩個目標需要高質量人才支持。高校負責引導學生協調社會主義新時代生活的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自覺理解,對自身行為的適應,對內在化和外部的連貫性的實現。正確認識中國夢的含義,積極了解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了解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個人夢想與民族夢想之間的辯證關系,使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引導學生在新時代堅守信念,以崇高責任心和擔當為己任,不斷提高政治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途徑
(一)堅持正確導向,提高政治地位積極提升大學生的政治地位,全面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領導,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政治領導是其核心職能,所以要充分理解和確定黨中央的綱領和政策,把它作為首要前提,使聽眾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把他們融入一個非常緊密的政治社區,對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更科學合理的政治信念和高質量的政治行為,從而使人才教育隨著時間和未來發展的步伐與國家保持同步,為國家的戰略發展提供足夠的高素質人才。高校應在馬克思主義的幫助下,積極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整個思想形態上的領導,引導學生在新時代健康發展,在這方面,我們不僅應積極組織學生提供專業的理論培訓,也要給學生全面地講解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卓越成就,使學生具有更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能夠真正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和實踐意義。此外,我們還應表達出對新自由主義、的抵制,以便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并在校園內營造高質量的學習氛圍。
(二)加強文化教育品質,深化思想政治主旨第一,現如今,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西方的思想文化對我國當前的價值意識形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新時期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正確和客觀的文化知識是學生的基本前提,能使學生形成文化身份并獨立從事文化提供。高校應在案例、故事、新聞報道等方面向學生推廣優良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在充分考慮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進行形式提升,增加學生對先進文化的基礎認識水平。第二,以基本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指導學生的文化體驗;高校應遵循對學生進行文化認同教育的邏輯;學生應了解他們這一代人的特征,了解文化的實際需求和接受的規律,并促進文化人的培養。此外,高校還應該學習運用有效的現今文化交流方法和流行的交流手段,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式,核心和發展路徑。第三,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著眼于精神世界,以學生為關注重點,還要將視野擴大到影響學生生活、支持學生進行文化實踐的現實世界。高校應立足于學生理解與轉化的實踐基礎和理論邏輯世界,引導學生有效吸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豐富營養,在繼承中國特色的同時,創造新時代的優秀文化。
四、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完成“修身育人”的基本教育任務和社會主義目標,更好地實現中國特色,這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在國家和民族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但在當前形勢下,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始終存在有一些偏差,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了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規范化,有必要對思想行為工作中的偏差進行詳細分析,發現影響因素,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德育為先,以人為本”的基本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根據“誰培養,如何培養”的理論命題,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路徑,并努力培養習所說的“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岳清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化路徑及其實現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1):16+19.
[2]王嬌,鄭東.試論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及其實現路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14+16.
[3]楊傳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智庫時代,2019(35):58-61.
[4]陳月蘭.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突破——基于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角[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28(3):74-76.
作者:梁輝 吳嬌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