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改革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師要轉變師生關系觀念,尊重學生主體意識
傳統的高校教學工作中,教師給人一種學究形象,形成這種形象的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以自己的講解為中心,毫不顧忌到學生的學習感受。傳統的教學改革也還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是一味地強調如何改革教師的講解方式,提高講解的效果,如何講解得更加精彩。其實,這樣的教學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尊重問題,沒有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新的教學觀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并在教學中予以關注。教學衡量的標準不再是教師的講解,而是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評價的主體不是教師與領導而是學生自身。教學中,強調學生參與與體驗,課堂中更多地是表現為學生的學而非教師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打破了教師的權威地位,教師也不是全部知識的載體和傳授者,而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和伙伴。課堂不是教師的講壇而是師生互動的場所。強調學生主體并不否認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決定學習的內容、時間、方式,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是教師教會學生的。但是,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只能是外部的,學生最終認識,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是一種內化活動,教師在這種內化過程中,只起客觀作用,即輔助作用,學生才是這種內化活動的主體。
二、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方式,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大學教學是象牙塔式的教學,教學與實際脫離;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講授式教學,學生是被動地接受;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接受,機械記憶是學習的基礎;傳統的學習目的是考試,嚴重忽視未來的需要。時至今日,這些缺點還存在,同時又加上了市場經濟帶來的極度功利性學習,以考公務員、證書等為中心的新的應試教育。這些都給高校教學改革帶來了更多不良的影響。所以,如何讓高校教學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走出昔日的“象牙之塔”,走向社會生活的中心舞臺,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如何改變高校教學中的這些問題,主要的任務是建立適合生活需要,更適合學生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圍繞學生中心地位,提高學生的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水平,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開拓能力和應變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管得過多,統得過死的教學管理制度,灌輸加考試的教學方法以及陳舊狹隘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學術視野,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創造能力的發揮。這就進一步需要把學生培養成善于獨立學習、工作和富于創造力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呢?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最佳捷徑。當前,高校還受到功利性的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一些老師與學生目光短視,忽視對自己基礎知識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的學習,有的高校又忽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導致一些高校學風不濃,一些高校學生學得又過于死板的多種問題。所以,在教學管理上,高校要重視教學的目的性,明確學習的目的性,把握好教學、學習與其它要素之間的關系。
三、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受到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我國的學生嚴重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認為學習就是上學讀書期間的事情。但是未來社會的知識不是這一階段的學習能夠解決的,真正的人才是善于終身學習的人才。這樣就對高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新的興趣,重新定義對學習的理解,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終身投入到科研或者行業的發展當中去。教學工作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科學熱情,建立長遠的理想與遠大的志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提高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靠的是學生的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要留時間讓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內部考試應多樣化,采用演講,討論、辯論、答辯等口試以及各種形式的筆試方式,淡化終結考試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注意引導大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的、健康的課外、校外活動,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選擇、設計課外校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使他們在其中學會管理、學會組織、鍛煉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操作能力。為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大批涌現,高校教學改革就必須以學生為本,承認和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意處理好教育者的導向作用與受教育者自覺能動作用的關系,使教學過程從以“教”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