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肺炎后防疫教育改革及配套建設加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具有不可抗力自然特征。要吸取肺炎疫情教訓,切實加強高校防疫教育和配套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加強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將防疫課程列為高校必修課程;配齊學校疫情聯絡員,形成嚴密防控體系;加強疫情物質儲備,建立安全保障品儲備制度。
【關鍵詞】肺炎;高校防疫;教育改革
一、引言
一把達摩克利斯劍始終高懸在人類頭頂上—瘟疫。不知道它何時落下來,也不知它落向何地。14世紀40年代鼠疫在歐洲爆發,俗稱“黑死病”造成了全世界約7500萬人死亡。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世界死亡達4000多萬人。在我國歷史上,1910年東北大鼠疫,死亡近6萬人。1988年上海甲肝病毒大爆發,影響35萬人。從流行病史上看,無論國內國外,古往今來,瘟疫都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具有不可抗力自然特征,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建立疫情防控體制機制。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指出,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高校作為人群集聚區,防控疫情面臨重大風險和挑戰,要切實加強高校防疫教育改革和配套建設,從嚴加強高校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建設。
二、肺炎疫情暴露出來的防控體制機制的幾點不足
這次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造成了重大影響,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我們在堅定戰勝疫情信心的同時,也要看到全國各地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存在的共性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四方面:
(一)全社會防疫意識淡化。從細節看,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回家勤洗手、隔段時間消消毒、使用公用餐具等并沒有成為全民族的好習慣;從人格上看,與自然和諧共生,與野生動物友好相處并沒有成為生存的基本法則,吃野生動物甚至成為炫耀的資本;從全民看,喜歡群聚、追逐熱鬧、缺乏風險防范仍然是主流意識。
(二)疫情上報信息渠道不暢。2019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生在同學群中華南海鮮市場疫情信息。當地以“互聯網不實信息”為由,對其予以教育訓誡。該醫生是去年12月最早預警這場危險病魔的醫生之一。令人反思的是,他當時發出的警報沒有受到重視,反而受到教育訓誡。如果有關部門不急于下結論,與防控部門溝通,以此為契機,早日拉響全社會疫情警報,就可以避免這次重大損失。
(三)基層社區防控人員嚴重不足。據民政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近40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一個社區,每個社區工作者面對350名群眾。一夜之間,社區工作成為整個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承擔上報情況、宣傳、消毒、封閉管理,運送病人,上門排查等繁重任務。隨著返程復工高峰的到來,社區防控的任務越來越重,社區工作者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四)疾病控制體系物質儲備不足。據湖北省1月27日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會統計,全省需確定112家定點醫院醫療機構,開放床位近10萬張。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需定點收治3000左右患者,方艙醫院則需要收治1100名患者。2月9日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已經達到11000多人,其中3000多名醫護人員是重癥專業的醫生和護士。2月8日,湖北省有關領導表示,關系到醫護人員生命健康的防護裝備,湖北省每天短缺1.1萬套。對于14億中國人來講,口罩更是“洛陽紙貴”,一段時間“一罩”難求。
三、肺炎后完善高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控體制機制對策建議
高校防疫情體制機制與全國一樣,存在共性問題,同時也有高校自身個性問題。高校作為人群大量集聚地方,必須從嚴建立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從戰勝SARS經驗看,防控是第一要務。防控瘟疫需要全民參與,要打一場人民戰爭。只有人人參與、人人配合、人人行動起來,瘟疫才能早日被遏制住。為此,就吸取肺炎教訓,完善高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控體制機制提出如下四點對策建議。
(一)以開展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為引領,強化學生疫情防控意識大學生是時代風氣的引領者,在提高民族素質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但從當前大學生衛生健康素質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有,熱衷于電腦游戲,喜歡運動的較少;室內衛生較差,經常點外賣;部分學生有養寵物習慣,甚至養流浪貓狗和不知名野生動物,容易導致傳染病。當前高校青年學生艾滋病防控形勢嚴峻,流產女性中25歲以下女性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嚴重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此,一是需要將防疫安全工作列入高校安全重大戰略中,超前謀劃,從防控體系建設、醫療物質儲備、重點部位防控等諸多方面,精心籌劃、扎實準備;二是強化各級高校領導干部政治站位意識,扎實落實關于肺炎重要指示,以及中央關于控制疫情的最新精神,用新思想新理念推進高校疾控工作的現代化、法制化進程;三是持續開展學生衛生和保護野生動物工作。永久禁止高校學生養寵物;四是減少大規模教學活動,利用好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智能工具,做到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相結合;五是認真開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動。使大學生掌握青春健康的基本要求,幫助大學生選擇科學健康生活方式,遏制流行病在大學校園傳播,營造關注、支持高校學子青春健康和發展的良好氛圍,為提高國民素質營造良好中國青年公民國際形象提供有力健康保證。
(二)將防疫課程列為高校必修課程,在高校軍訓期間同時培訓、同時考核現在大學生選修課程較多,但很少有公共衛生選修課程。即便有,學分也較低。學生參與度不高,往往是強制性聽課。在聽課中注意力也不夠,滿足于應付差事、走過場、混學分,不能入耳入腦。講課老師也不能像專業課老師那樣,系統講授防疫知識,往往講一些碎片化知識,如性病等。為此,首先,作為醫學院要調整公共衛生專業,增加招生數量。一般高校要開設防疫課程,作為新生開學教育課。充分利用高校新生入學時機,組織衛生健康領域相關專家到高校授課,重點圍繞肺炎知識、常見性傳播疾病和預防,艾滋病的傳播、流行與控制等內容,為大學新生上系統疫情防控主題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自我保健意識,提高維護自身安全與健康的能力;其次,要配齊學校醫院防疫力量。針對高校醫療條件薄弱,防疫情力量不足的現實情況,要切實加強學校校醫疫情防控體系。與學校環境整治和學科評估相結合,選準配齊學校疫情上報聯絡員,負責疫情上報、環境清理和學校定期消毒等衛生工作;最后,高校要強化疫情宣傳教育。將防疫課程列為高校必修課程,在高校軍訓期間同時培訓、同時考核。充分利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健康教育,幫助師生員工提高防范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以暢通信息上報渠道為重點,疫情防控體系要直達班級、宿舍目前各高校安排了許多學生聯絡員,如教學信息聯系員等,但沒有安排疫情聯絡員。學生出現如肺結核等疫情,只有到校醫院才能被發現,此時已經出現一定的傳播范圍。如果是肺炎等烈性傳染,可能會出現大面積傳播。安排負責任的學生擔任疫情聯絡員,用學生監督學生,會早發現,早遏制。因此,一要設立高校各級組織疫情上報聯絡員制度,從宿舍、班級、二級院,直到學校層次,形成完整的疫情上報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讓領導做到情況明、底數清、反應快、措施實,強化領導校園疫情全面掌控力;二要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各高校要通過設立舉報投訴信箱、“互聯網+督查”等方式,讓學校師生家長及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監督中來。充分重視學校醫學專家專業預警信息。知識時代需要知識型專家。對專家的言論要有一定包容性,專業內探討不能以謠言論;三要學校保衛部門納入防疫聯防聯控小組內。此次經驗表明,公安保衛部門進入疫情聯防聯控小組,能夠有力遏制疫情蔓延;四要主動加強與當地城鄉社區、鄉鎮街道等防護網絡的密切配合,加強聯防聯控,構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嚴密防線。
(四)以加強疫情物質儲備為保證,彌補疾病控制體系的短板目前各高校疫情物質儲備普遍不足,校醫院人員少、資金短缺、醫療物質儲備遠遠不能滿足大規模疫情的需要,甚至有些高校還擠占了高校疫情資金。在這次大規模肺炎爆發中,各高校普遍加緊搶購了口罩、消毒物質、防護服、測溫儀等,吸取這次肺炎慘痛教訓,要及時加強高校疫情儲備體系建設。第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完善高校疫情儲備體系建設。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配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對相關疫情防控人員進行培訓;第二,建立隔離區域。就目前校醫院防疫力量看,疫情防治能力是薄弱的,要與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加強聯系,在疾控部門指導下做好防疫工作。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建立隔離區域,在當地衛生防疫部門指導下依法依規對有關學生采取隔離措施;第三,各二級單位做好消毒物品、防控用品的日常儲備。疫情過后,仿發達國家家庭防災害做法,建立學校安全災害儲備清單。包括N95口罩、84消毒液、醫用酒精、醫用手套、消防器材、地震用品等,持續維護更新,防患未然,筑起高校疫情防控安全嚴密防線,為促進青年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有力物質保障。
參考文獻:
[1].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講話[EB/OL].新華社,2020-02-14.
[2]江蘇省衛健委辦公室,江蘇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在高校入學教育中開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的通知(蘇衛辦婦幼〔2019〕15號).
作者:劉吉雙 張躍敏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