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機械制造專業技工教育創新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大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面對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技工教育要以讓人民滿意為目標,明確技工教育發展定位,加強教育制度的創新,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推動校企合作,促進新時期機械制造專業技工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機械制造;專業技術;技工教育
黨的明確提出:“要建設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弘揚民族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氣。”這是黨賦予我們勞動者的使命[1]。技工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承擔著為國家輸送勞動者的重要功能,對促進我國的經濟和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這就對技術工種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技工教育要順應社會的需求,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新時期機械制造專業技工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機會
新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這也為技工教育領域帶來了轉變,認識目前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科學處理,把握新機遇是新時期技工教育穩步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正確認識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我國的技工教育注重服務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目前技工教育的發展還欠缺。技工教育在我國國民教育中的規模不大,投入不高,條件較差,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導致了技工教育發展招生難、資金少、待遇差的三大難題。另外,技工教育形式單一,缺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不符,大多數教學沒有進入現代化,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技工教育的發展。所以,正確認識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才能逐個解決問題。
(二)就業觀念的轉變隨著國家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改善,許多家庭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人就業不再單純考慮工資多少,更多偏向福利、休息時間等因素的調節進行工作的選擇。傳統機械行業由于特殊性,經常采用“三班倒”或“兩班倒”的形式,對學習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和家長不具備吸引力。同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新一代就業人群的就業視野更加寬廣,更加偏向于金融、經濟、銷售、電商等行業。
(三)新時期機械制造專業技工教育的機會對于機械制造專業來講,完全對口的企業不多且招聘勞動者的需求逐漸下降,企業自動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這就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的需求,多年來用工已經接近飽和,有些企業甚至不再招聘機械制造專業的勞動者。但是,很多自動化企業對人工的需求依然比較迫切,自動化機械維修相關的崗位往往供不應求,這就為技工教育下的機械制造專業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也要有相應的實踐經驗,更要具有技術創新能力。技工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技工學校畢業的學生為上崗做好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準備。這就要求技工教育從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文化課和理論課的同時開展實踐教學。這對學校和教師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教師本身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教學改革的策略,體現技工院校的特色和對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同時也明確了機械制造專業人才的基礎性和實用性。
二、新時期機械制造專業技工教育創新發展研究
(一)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機械制造專業課程具有實踐性強、專業性強的特點,但是學科內容比較枯燥、難懂。這對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說,在專業知識的理解上就相當困難,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學方法的改進可以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目前,很多國內專家對于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激勵式教學法、引新式教學法、情景式教學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案,這些教學方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機械制造專業課程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機械制造專業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例如,工程繪圖、機械零件以及加工工藝等。同時對學生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地涌現新工藝、新材料,傳統的工藝加工制造手法已經被許多先進技術取代,這就要求教師在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基礎上不斷地更新知識儲備,加強教學內容和時代變化的融合,加快實踐教學的腳步,及時掌握最新的動態,遠觀機械制造工業的前景,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新時期現代化教學方式結合起來,這可以說是一項挑戰。多媒體教學的建立為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網絡資源和現代教學理念,將知識的信息量逐漸增大,直觀教學效果呈現給學生。教師也可以建立虛擬網絡實驗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掌握對學習知識的主動權。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由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模式教學,轉而變為學生主動積極探索和思考的動態教學,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得平等,這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培養師生間的情誼。
(二)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考核系統技工教育要轉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強調以學生能力為主題,實現課堂考核向實踐考核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成果取決于對教學過程的適應,考核只是片面的對學生目前的成績做結論。新時期的技工教育下,考試不再局限于試卷,要用更綜合的體系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教師可以將考試成績分為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實踐成績,然后綜合的給予學生評分。平時成績可以由上課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和考勤等進行評判;期末成績中,理論知識由試卷進行測評,實踐部分由操作獲得分數。結合本專業的實踐特點作為考試的指標,體現素質教學和實踐能力教學情況,以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考核的重點。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考核反饋,目前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分數,忽視了考核反饋的重要性。通過學生的考核反饋了解教學的不足,更正教學的方式,減少學生的錯誤。
(三)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創新素質機械制造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學生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實踐是對理論知識的強力補充,對知識的應用和經驗的積累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實例出發,引入相關知識。教師要將學習內容、要求和其他事項說明,然后由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動手實踐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也對相關技能得到了提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們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探索問題。在對課程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接觸實際生產。例如,帶領學生參觀實驗室、陳列室、工廠車間等,并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同學們在學習的同時積累經驗。再如,在學習漸開線齒輪范成原理時,可組織學生去工廠參觀齒輪的加工過程,對插齒、仿形加工有進一步了解[3]。在學生深入了解機械制造的相關原理和知識后,可以有效開展創新活動。教師不斷豐富實踐課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而培養具有較高創新意識的人才。根據對機械制造專業人才的需求,結合技工教育,開展創新教學手法,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為主要目的,運用新技術、新方法進行技工教育改革。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整合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和現代化機械制造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能,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力,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改善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實踐引導學生創新能力。教師也要不斷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創新技工教育,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優秀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曉波.新時代背景下技工教育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8-12.
[2]王映.基于新形勢下技工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分析[J].求知導刊,2018(19):113.
[3]付麗麗,齊立新.新時代技工教育改革與發展路徑探析:以吉林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9(23):6-9.
作者:王培娟 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