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機械制造智能化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如今,機械制造已經由傳統的人工方式轉變為智能化操作,新的機械制造技術不斷升級,因此機械制造智能化已然形成一種趨勢,人工成本的減少,機械制造智能化的發展,生產精確度的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為未來的機械制造業的長足發展提供機遇。
關鍵詞:智能化;計算機;學科改革
一、理論基礎
機械制造智能化有助于勞動力的釋放,工作成本的減少,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作數據的收集分析等。通過機械制造智能化的發展,可以高效的進行生產,也可以為人類的生活造福。機械制造智能化一旦開放使用,便會貫穿產品的全壽命周期,深度融合各類高科技,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操作。
二、機械制造智能化發展現狀
機械制造智能化的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實現機械制造智能化的企業的規模已經達到近30%的增長率。此外,機械制造智能化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進行細化,其應用領域的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諸如:高污染行業,高危行業以及地下作業等人為不方便進行的領域。其機械制造智能化的使用有助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財產安全。但是機械制造智能化的普及程度較差,管理制度尚未形成規模,因此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機械制造智能化的發展。
三、機械制造智能化發展的相關問題
1.技術方面
機械制造智能化實現的前提是要有完整的設計方案以及機械數據流程設定。因此計算機以及生產設備的程序規劃管理需要放在首要位置?,F如今,大部分企業已經不用圖紙來進行規劃,而是使用專業的軟件進行操作。但是由于我國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發展速度較慢,程序的需要與實力不相匹配,使用計算機進行機械操作的比例不是很高,因此導致,我國機械制造智能化的發展較慢,操作水平相對滯后。
2.人才方面
隨著機械制造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相應的對操作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但是目前的人才數額指標卻顯著不足,人才缺口很大。一方面,掌管技術的人才與管理人員的界限相對不清晰,在機械制造智能化的發展過程中,掌管技術的人才開始從事管理工作,術業有專攻,職位的設定與職位的培訓對機械制造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對高校的培養模式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高校的學科設定和未來的就業息息相關,若無相關的就業指標配合,學科的設定也會有一定的變動。
3.管理方面
在機械制造智能化發展只是一個趨于成熟的趨勢,大部分地域還是沒有完全的達到成熟的模式,其管理以及組織結構的設定尚未完善,制度的起草也未完整,技術的學習還未到達一定的標準,其管理思想尚未完整到達每一個心中。此外,數據的應用并不完整,計算機以及機器人的應用廣度依舊不廣。
四、機械制造智能化發展問題解決對策
1.技術方面
衡量機械制造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機械制造技術的效率,二是機械制造的精準度。在機械制造技術的效率方面,因為機械制造由人工操作轉為智能化操作之后,因為其采取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其相對應的系統也有了相對的升級,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簡化了操作步驟,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機械制造的精準度方面,機械制造智能化相對應的模塊都會進行數據上的對接升級,其機械機器人的應用,互聯網的應用等,都會使生產工藝得以強化,對生產信息的管理也有助于機械制造的技術的發展。
2.人才方面
一方面,對技術型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職責定位加以區分,做到術業有專攻,對管理人員加強相關機械制造智能化管理方面的經驗把控,對技術型人員進行相關機器操作,設計等方面的教育。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專業產生的成本損失,以及生產問題。另一方面要重新規劃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規劃高校的學科建設工作。時代在發展,技術手藝的傳承也需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可以根據現如今形式的轉變為指導進行學科改革,既有助于學校的專業招生,也有助于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3.管理方面
管理是多方面的配合,不僅僅要在技術上進行完善管理,更要在體系,制度,結構等方方面面進行規模管理。一是要與時俱進完善技術;二是要在機械制造智能化管理上采取人性化的設定;三是要完善組織架構,完善管理相關制度。綜合上述,機械制造產品的作用是更好的服務人類,作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其智能化能讓生活變得更加幸福,能夠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求,提高經濟效益,這也是機械制造智能化的一個初衷。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實現了人類操作與機械智能操作一體化發展的局面,全面協調兩者關系,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朱祖武.智能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農機化,2019(9):49.
[2]孫力偉,王爽,顧佳超,徐恒斌.我國機械制造的智能化發展[J].智庫時代,2019(18):239+241.
[3]龔毅.基于智能化的機械制造技術及發展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11):148-149.
[4]鄭淮棱,潘琦.現代工業機械制造智能技術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9(16):41.
作者:趙晟琪 單位: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