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模具教改中如何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尤其是模具產業的迅猛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中職院校開設模具專業,同時隨著我國各階段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院校的模具教學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一線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就應當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中職模具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模具教改中實現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模具教改;中職教育;課堂教學質量
一、當前中職模具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教學經驗來看,近年來中職模具專業的熱門程度越來越高,但同時模具教學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其一,中職學生大多是由于中考成績不理想才無奈選擇中職學校就讀,相對來說其更加需要學校的教學支持,然而當前部分學校開設模具專業只是單純迎合市場需求以取得經濟效益,并沒有為學生配備全面的教學設備,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教學體系,這就導致模具教學往往缺乏足夠的專業性和目的性,學生也無法真正達到較高的模具制造水平,進而阻礙學生的長遠發展[2]。其二,受應試教育等傳統思維定勢的影響,當前大部分中職教師在模具教學中都是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法,側重于將課本內容直接傳授給學生,而不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不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情感進行引導,這就導致學生的模具學習效率十分低下,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對模具課堂產生厭煩抗拒心理,進而使模具教學淪為空談[3]。其三,模具教學涉及到的專業內容比較復雜,需要用到的實訓設備也比較昂貴,而許多學校受資金限制都無法組織學生進行系統性的實踐操作學習,這就導致教師的模具教學被完全限制在課本上和教室中,學生的模具學習很容易與生產實踐相脫節,進而使學生在畢業后無法快速適應工作崗位,降低學生的職業競爭力[4]。
二、模具教改中實現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具體策略
(一)創新傳統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的教育核心問題是“是什么”和“為什么”,而職業院校的教育核心問題則是“做什么”和“怎么做”,其更加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5]。因此在中職模具課堂中教師首先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避免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是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結合中職教育的實際特點與性質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模具學習能夠保持在正確方向上。比如教學《模具零件加工》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將課本上枯燥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學習項目,給學生布置鉗加工、車削加工、銑削加工、磨削加工以及數控加工的層次性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使用數控銑、鉆、電火花等設施加工出相應的模具零件,從而改變“教師講授、學生接收”的固定模式,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新的路徑,使學生能夠在項目化體驗中按照流程不斷進行深入學習,促進學生達到循序漸進的良好效果。
(二)合理拓展教學內容
中職模具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模具設計、模具制造、模具維修、注塑加工等方面,但同時隨著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有部分落后知識已然被棄用,而有部分新知識則逐漸興起。因此在中職模具課堂中教師就不能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而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拓展,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夠與行業發展趨勢相一致,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動力。比如教學《塑料模的設計與制造》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解基本模具類型的整體概況,對于企業生產中最常用的注射模具,教師也應當補充教學模具加工裝配、注塑成型工藝以及模具具體結構等深入知識,從而使課本重點更加突出,使學生的模具學習更加具有層次性;同時由于學生日后主要從事一線工作,在講解塑料件時,教師也可以適當刪減模板強度與剛度計算、成型零件尺寸計算等理論性內容,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減輕學生的畏難心理,使學生的模具知識體系能夠更具實用性特點。
(三)積極引入新型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革新是模具教學改革中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是教師打造多維課堂的最直接途徑。因此在中職模具課堂中教師就要積極引入新型教學手段,突破傳統黑板、粉筆等工具的客觀限制,充分發揮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的技術優勢,為學生從不同角度呈現模具知識,從而營造出開放熱烈的課堂氛圍,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思考與探究。比如教學《塑料模成型工藝》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注塑機操作流程制作成相應的Flash動畫,指導學生邊看書邊看動畫,使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快速形成對成型工藝的具體印象;教學《沖壓模具制造》這一較復雜的內容時,教師則可以將拆裝測繪、選購標準件、加工沖壓模具零件、檢測沖壓模具零件以及裝配與試模等知識制作成相應的微課視頻并發送給學生,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在課后進行復習,從而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使模具教學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并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記憶。
(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職業教育本身具有明顯的實踐性特點,同時模具教學效果的唯一檢驗標準也在于學生能否真正制作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因此在中職模具課堂中教師就要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指導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中獲得實踐指導并在實踐學習中鞏固理論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更加系統完善,促進學生在不同層面取得進步。比如教學《注塑模具設計與制造》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講解完塑料性能、塑料成型分類、塑料用途等理論知識后,就可以指導學生使用CAD軟件分別設計出生活中常見的手機注塑模具、杯子注塑模具以及放大鏡注塑模具,而后再指導學生選購標準件、進行零件加工并完成最后的裝配與試模,使學生不僅能用眼看知識、用腦記知識,也能夠用手創造知識,進而使學生的模具學習得到不斷深化,切實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模具教學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革新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能夠與教學改革方向相一致,為學生打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模具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程婧璠,陳帆,付娟娟等.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應對德國“工業4.0”的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7,15(9):172-173.
[2]汪蓓蓓,周玲玲,肖陸飛.高職《塑料成型模具》課程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初探[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50-51.
[3]胡江,黃金萍."課證融通"教學改革探索——基于高職模具制造工藝課程的實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5):185-187.
作者:盤臆明 單位:湖南瀟湘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