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具有它自己獨特的優勢,例如專業設置靈活、具有較好的就業形勢等。這使高職院校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肩負起重要的使命,但當前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將著重分析和探索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希望可以為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
1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大部分都來自高校藝術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大多數教師都沒有社會實踐和教學經歷,都是一邊自學一邊教授學生。因此,教師自身能力有限,給學生傳授的知識也有限,這也就造成了上課效果不理想,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從而難以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的實踐能力低下。再加上大部分教師比較懈怠,一次認真的備課可能會在多年的教學中使用,一成不變。[1]
1.2教學方法單一
當下社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新興并快速發展的專業學科,具有傳播速度快、靈活多變和個性鮮明的特點。目前的專業課本,雖然每個人都有,但它的知識側重于基礎性理論教學。各個高職院校在規劃教學計劃時,往往都是以單一的教學方法為主,沒有完整的教學計劃,通常偏重理論知識,缺少實踐活動。按照這樣的教學計劃安排,學生的實踐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1.3設備資源缺乏
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缺乏資金資源,因此各種實踐教學需要用到的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進度跟不上,設備更加稀缺,導致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機會很少,很可能造成學生知道這幅圖應該怎么畫,但卻不會實際操作的現象。而外出考察的機會對于學生來說就更加稀少了,從而造成學生眼界狹隘,創新意識低等后果。所以,學生空有一身武力卻無用武之地,導致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難以得到落實,導致學生在上學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大多都是停留在紙上,實際應用能力很低。
2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2.1建立優秀師資團隊
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可以安排教師到企業、事業單位實踐學習,選拔優秀的骨干精英教師到國外進修培訓,或者聘請其他普通高校的教授來本校開辦講座,指導本校教師等等。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師的自我素養和綜合素養,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骨干教師。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成立專門的調研團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對綜合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點十分廣泛,而且其應用的技術手段更新很快。所以,要成立一支專業的調研團隊,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學科提供有用的建議,每時每刻把握市場發展方向。通過不斷調查研究,對教學實踐的知識內容做出有用的改進和更新。[2]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所開設的學科與市場需求不符的狀況,從而提高學校的就業率,保障學生的就業。
2.2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
管理的控制工作是為了讓實踐活動符合計劃。只有擁有完整的教育計劃,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科技的創新,高職學校需要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增加教學的實踐活動,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以市場所需為目標,制訂完整的教學計劃和考核機制,從而促進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例如,對學生進行評定時,采取課內學分與實踐學分加權平均的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進而為培養社會和國家所需的優秀人才和棟梁打下堅實的基礎。
2.3合理配置實訓室資源
我國古代偉大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說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若是想要認清萬物的本質,就需要自己親自去探索實踐,進而理解道理的本質。這句詩在現在仍然適用。如果空有一番理論,而不去實踐,那種只是紙上談兵,對知識的理解也并不會有所加深。所以增加實訓室的資源設備,建立實習基地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首先,可以通過與各大鄉村建設企業公司合作,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在實習中了解鄉村建設計劃,從而為學生對鄉村建設做出更好地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增加學生到鄉村實踐的機會。例如,暑假開展下鄉活動,進行實地調研和志愿服務,讓學生在下鄉實踐活動中,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了解當地情況。最后,舉辦關于鄉村環境設計的比賽。通過比賽的獎勵制度,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投入鄉村建設中。
參考文獻:
[1]田燦.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大眾文藝,2017(14).
[2]胡曉雷.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北方文學,2017(14).
作者:趙娜 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