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CDIO模式下的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城市問題為導向,構建cdio模式下城市設計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分解為構思(C)、設計(D)、運作(I)、實施(O),教學環節確定為設計選題、場地調研、理論研究、案例解析、設計草圖、專題討論、虛擬仿真、匯報答辯,加強過程控制。引入聯合評價體系,從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城市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城市設計反饋機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CDIO;建筑學;城市設計;教學改革
一、引言
城市設計是以城市為研究對象的設計工作,它介于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之間,主要研究城市空間環境和社會問題[1]。城市設計是建筑學專業四年級的主干課程,同時也是對建筑設計的拓展和綜合。CDIO(構思-設計-實現-運作)模式可以給學生創造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課程學習環境,讓學生以創新、實踐的方式學習和獲取工程能力。何韶穎等[2]以維度與尺度為切入點,構建了城市設計教學框架體系結構,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謝薇薇[3]以“人居環境”思想為指導,結合多學科特點,建立全面、多元、融合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從多角度解決城市綜合問題。高源等[4]從學生疑惑與誤區出發,提出相應應對措施。李冰心等[5]借鑒國外城市設計教學經驗,針對城市設計教學不同階段進行實踐改革,形成新的城市設計課程模式。陳鏡丞[6]通過對建筑設計基礎課程采取“A+T•CDIO”一體化設計,改革成效顯著;羅明等[7]以CDIO為指導,通過“模塊式”和“進階式”實踐教學,建立了一種知識與能力相互結合的培養模式。白梅等[8]從CDIO教學理念中提煉出四種培養模式,對建筑學專業學生綜合創新能力進行鍛煉。孫明等[9]針對課程教學中的問題,提出教學實踐、選題構思、建筑設計和成果評價CDIO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安徽工業大學密切結合國家產業政策指向,結合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以CDIO模式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城市實際出發,實現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有效銜接,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性,引導學生形成開放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行業生產需要的具有創新潛力的職業建筑師。
二、城市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建筑學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城市設計選題范圍較狹窄。城市設計相較于建筑設計,受時效、周期、文化和地域等因素影響更加強烈,導致實際項目很少。特別是有些城市設計選題不能讓學生去現場實地調研,只是通過圖片、圖紙了解周邊的環境、人文與歷史等,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地域文化對設計的作用,往往都是在教師安排的設計任務書下開展工作。(2)有效課程時間不足。城市設計課程開設于大四第二學期,部分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還在為就業、升學作準備,使得城市設計課程有效時間逐漸減少,造成教學效果不佳。(3)建筑學專業學生受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等因素影響,課程學習存在一定困難。城市設計課程對于建筑學專業學生而言,從單體的城市設計轉變為進行大體量綜合性的城市設計難度較大。(4)理論課程、設計課程和實習課程相對孤立。傳統的教學僅僅關注了這三類課程各自的縱向延續性,卻忽略了三類課程的橫向聯系和時間上的延續性,造成學生學城市設計理論準備不足,疲于應付考試,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三、城市設計課程CDIO模式的組織與實施
(一)教學過程設計把教學過程分解為構思(C)、設計(D)、運作(I)、實施(O)四個不同的過程,具體內容包括設計選題、場地調研、理論研究、案例解析、設計草圖、專題討論、虛擬仿真、匯報答辯等教學環節。1.設計構思(C)選用真實的基地,給學生創造一個綜合的實際環境。引導學生分組調研基地、分析環境,提出問題,為開展城市設計做準備。學生在假期中開展城市調研,進行設計任務解讀。學生在設計構思階段需要提出城市設計方向,在教師組指導下擴展設計任務書,形成每組自身的城市設計特色。指導教師組下發城市設計任務書,同時也要留出一定的空間給學生自由創作,以便學生自主探索,展示個性設計。每組學生對任務書中的設計條件做進一步細化與完善,擴展任務書,開展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的設計。2.設計實踐(D)城市設計課程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線,經過構思、基地調研和理論解讀,再開展設計工作。設計初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設想,制定總體設計計劃,階段性成果公開匯報,教師組集體評講。設計中期:小組開展城市設計相關的構思,小組集中討論并匯報階段性成果,教師組集體評講。設計后期:完成城市設計總體框架,小組集中討論并匯報階段性成果,教師組一對一進行小組討論指導。3.設計運作(I)專題討論。將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開放空間景觀專題設計單獨列為專題討論部分,強化前期理論講授。結合設計院實際項目,幫助學生梳理思路,為更好解決城市實際問題提供參考。4.設計實現(O)虛擬仿真。每組學生在完成設計后,利用ConverseEarth三維GIS軟件平臺,通過三維交互的方式來展示城市設計的三維場景,模擬城市空間環境,進行現場實景模擬實驗。通過軟件模擬項目落成后的結果,考察設計方案的綜合效果。學生根據城市設計方案與實際建成的效果差別,判斷局部不合理之處,最后進行修改和完善。綜合答辯。各小組學生、教師組及設計院導師組組成城市設計團隊需要經過三輪答辯。設計小組從城市問題出發,通過基地調研、理論分析、設計構思、模擬現實,完成城市設計的方案。教師組和設計院導師組綜合評定成績。
(二)城市設計課程聯合評價體系我校在城市設計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強調考察學生自主探索設計過程,專注于培養學生設計創新能力。設計類作業最終成果評分是城市設計的重點,也是難點,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受個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為提高評價的容觀性,我校在城市設計課程中采取聯合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公開評圖答辯評分由教師組和設計院導師組組成,指導教師組不參加本組學生答辯,設計院導師組成員擔任組長,加強評價過程的客觀性,同時盡量保證每小組的問題難度和數量基本平衡。城市設計評分分為指導教師組評分和答辯專家組評分兩部分。評價組從設計過程、階段性成果、實踐活動、課堂活動、專題活動討論、自主學習、考勤、公開評圖匯報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評。平時成績(考核評定指標)和最終成果(最終答辯)成績各占50%。答辯完成并不意味著城市設計的完成,還應做好政府管理者、設計院、學生等對城市設計的意見反饋工作,建立反饋機制,用以強化和改進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走訪調研討論、問卷調查和隨機走訪相結合等方式,收集反饋意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改進和完善。
四、結語
把CDIO模式引入建筑學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是可行的,基于CDIO理念的基本要求和總體框架,逐步確立了“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體”“以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和“以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建國.城市設計[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2]何韶穎,黃健文.維度•尺度:建筑學本科城市設計教學體系研究[J].華中建筑,2018(9):118-123.
[3]謝薇薇.“人居環境”學科背景下城市設計課程教學的思考[J].中外建筑,2017(5):72-74.
[4]高源,馬曉甦,孫世界.學生視角的東南大學本科四年級城市設計教學探討[J].城市規劃,2015,39(10):44-51.
[5]李冰心,洪再生.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以英國愛丁堡城市設計課程為例[J].中國建筑教育,2017(2):99-104.
[6]陳鏡丞.“A+T•CDIO一體化課程設計綱要2.0版”的應用與實踐:以《建筑設計基礎》課程一體化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2,24(3):96-99.
[7]羅明,胡華,鄭瑾.基于CDIO的嵌入式建筑設計系列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7):85-86.
[8]白梅,魏麗麗,陳曉衛.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152-154.
[9]孫明,牟曉梅,秦鑫,等.黑龍江省高校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CDIO教學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6):371-374.
作者:董偉 陳德鵬 鄭先友 程車智 單位:安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