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加要具備熟練的實踐動手能力,才能在工作崗位中得以適應。從專業角度出發,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優化培養模式,開展課證融通,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大賽等各種課外活動,賽教融合,提升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本文以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對其實踐教學進行追蹤探究,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環境工程技術;實踐教學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近幾年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也在不斷加劇。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指出,我國環境總體形勢并不樂觀,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環境工程技術人員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據有關統計預測,在未來幾年中國急需技術性人才中,環境工程技術人才名列其中。環保類專業是與我省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在近幾年的“安徽省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情況分析報告”中都是鼓勵發展的。因此,迫切需要普及環保意識、培養環境專業人才和加強環境監測與治理,全民協作共育綠水青山。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人才培養中有著它獨特的特點。當前,許多企業出現招聘難,尤其是技術型員工出現脫節。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也是一個交叉學科。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將來都要走向一線技術崗位,操作能力尤為重要。為此,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對本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探索則乃本職所在,而且迫在眉睫。
1.高等職業院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傳統實踐教學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可能由于軟件和硬件等原因,在實踐教學中,仍然是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記錄這種傳統方式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方式既有好處,也有缺點。好處是學生理論知識將得到極大地豐富,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對于法律和行業規范,能夠運用自如。然而,它也有著很大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1)學生動手能力薄弱。由于學生主要是通過理論學習,平面化的知識貯存于腦海中,而對于監測設備、測試儀器所知甚少,更多的是一種印象,工藝結構與工程細節幾乎不知道。(2)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由于學習習慣和家庭環境等影響,高職學生普遍基礎不是特別好,因此他們更傾向于喜歡實踐,喜歡親身經歷。老師采用這種純理論的講授,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為此,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探究從提高實操能力,培養動手意識和創新精神入手,打造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將來工作打下基礎。增強感性認知,拓展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這些都是理論教學所不及實踐教學的。
2.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探究措施
2.1我院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探究的可行性
2009年在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等專業的基礎上開設了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2016年更名為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該專業現在是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優勢專業之一。教學團隊成員職稱構成合理,團隊成員學歷層次較高。團隊20名成員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13人,包括教授2名;中級職稱人員6人;初級職稱人員2人。具有研究生學歷人數10人(含2名博士);本科學歷教師10人。教學團隊成員中雙師比例高,專兼結合優勢互補。在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8人,占校內教師總數的57.1%%。在團隊成員中,校內專兼職教師14人,占教師總數的70%,來自行業、企業的校外兼課教師6人,占教師總數的30%。我們將形成專業基礎課程及教學原則上由校內專任教師完成,而實踐技能課程則主要由聘請的企業工程師等指導完成的合理機制。教學團隊成員老中青相結合,優勢互補克服不足。環境工程技術技術專業校內專兼職教師中,50歲以上教師5人;40-50歲教師1人;30-40歲教師7人;30歲以下教師1人,分別占其專業教師總數36%,7%,50%和7%。我院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00多萬元;建有化學分析實訓室、儀器分析實訓室、原子吸收實驗室、原子熒光實驗室、水處理實訓室、大氣污染監測與處理實訓室,環境微生物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8個,能夠滿足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訓練、四大基本滴定分析、微量鐵的測定、氨氮的測定、水和土壤等的重金屬的測定、砷汞硒的測定、污水處理工藝的系統設計、污水處理設施安裝與調試、大氣污染監測與處理實訓室,環境微生物實訓、環保設備安裝等實踐環節的教學與實訓。加強校企合作,建設了安慶市首創水務公司、安慶市環境監測中心、安慶環境信息中心、安慶環保科研所、安慶石化環境監測中心、安慶環境監測支隊、安慶天安環保公司、皖江電力、安慶自來水公司等15個校外實訓基地。以上這些軟件和硬件,滿足了師生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究的開展。
2.2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探索“校企共同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積極探索“校企共同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安慶首創水務公司合作采用工作過程系統分析方法,共同進行崗位分析,確定人才培養規格,結合職業成長規律與認知規律,構建了由職業基礎技能模塊、職業核心技能模塊以及職業拓展模塊三部分組成的模塊式專業課程體系;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要求,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將作業任務提煉為學習領域,進行學習領域轉換,建立了“三模塊、三實踐、三層次”的教學體系,與企業共同實施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和崗前綜合能力訓練以及認知實習、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的三個層次的技能訓練與生產性實踐的教學,完成知識學習、能力鍛煉和素質養成三結合,學生畢業后擇優輸送到合作單位就業。學習時間的安排上采用“2.25+0.75”的模式,雖然在校內開展了大量了實操和實踐訓練,學校最后仍然安排將近一年的時間跟崗訓練,此時主要進行崗前綜合能力訓練和頂崗實習的教與學,以企業為主,企業將學生看成自己的員工,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訓練;學校教師隨同進入企業,輔助企業指導學生頂崗訓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明顯。通過引入職業資格標準,實行“雙證”融通,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均為100%,近五年平均就業率達92%。近三年,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類競賽屢獲佳績:參加2012年安徽省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成績優異,被推薦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這是我院第一個進入國家隊的項目;2010級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査某某等同學完成的《垃圾堆肥施用于農田》作品,代表我院參加安徽省第五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取得佳績。2014級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張某某等同學《室無憂》作品,代表我院參加安徽省第九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比賽獲得三等獎。2015年,參加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項目,獲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2015年,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高職組“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項目,獲三等獎。2016年,參加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項目,獲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2016年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高職組“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項目比賽榮獲二等獎。
2.3加強團隊建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積極鼓勵專任教師參加進修、科研和教育教學研究、企業兼職、掛職,提高老師對社會和企業職業崗位能力的理解,提高其綜合職業素質。緊緊依托團隊人力資源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為社會機構和企業員工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提供技術層面的指導等。每年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教師赴企業掛職,積極與企業進行橫向合作交流,切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團隊成員為天柱山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建設性意見,如:建立資源補償機制,促進環境資源增值等,這些建議受到安慶市農業區劃辦和安慶市農業委員會的高度重視,相關建議被采納并用于制定相關政策。團隊成員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間,任安慶污水處理廠高級技術顧問,幫助該企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團隊主要成員畢教授在安慶市大觀宜豐農資經營部兼職五年,擔任技術顧問,推廣新農藥、新技術,為企業創造約200萬直接經濟效益。團隊成員吳老師的“納米鉑修飾多元納米結構活性電極的構建及在COD測定中的應用”項目獲得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立項;畢老師的“省沽油組織培養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產學研項目立項;鮑老師的“高效節能型‘除塵脫硫一體機’和研制與應用”項目獲得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立項,利用自己兩項實用型專利技術“除塵換氣器”和除塵脫硫一體機研制PM2.5凈化器受到安徽盛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親睞,并與該公司確定了合作開發工業廢氣物凈化設備的意向,正在商討具體合作事宜。
2.4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提升綜合素質
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發揮“綠翼環保協會”社團的作用,組建環保志愿者隊伍,參與文明城市、生態城市、綠色社區建設,開展“6.5世界環境日”環保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提升城市形象。組織師生參與安慶市環境監測站開展的污染源普查調查工作,組織師生監測寢室教室甲醛及揮發性有機物的含量。學生與食品專業“有機足跡”興趣小組開展合作,對農貿市場農副產品質量安全進行調查,為保障食品安全貢獻一份力量。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3.結語
通過可行性分析,實行“校企共同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團隊建設,師生一起開展社會服務,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培養了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形成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意識。我們高等職業院校是為社會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社會在不斷發展,市場在變化,我們的教學也要改變,與之適應。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本來就是一個操控性很強的專業,我們要不斷改變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操環節,建立理實一體體系,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與歸屬感。
【參考文獻】
[1]阮新潮,孫磊.高等紡織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改革[J].廣州化工,2012,40(01):139-140.
[2]曹金保.環境工程(高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江西化工,2016,(02):33-34.
[3]唐磊,龔丹潔,劉國華.淺析高職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建設[J].亞太教育,2016,(21):72-74.
作者:方亮 董泓 余德龍 單位:安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