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班級內部分層教學模式
班級內部分層教學模式是在行政班基礎下進行的。首先,教師根據班內學生的成績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其次,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成績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讓學生取得共同進步。這種新型的班級內部分層教學模式不僅體現了數學教師靈活運用新課標改革的科學理念,而且還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差異的人文性教學精神。
(二)隱性分層教學模式
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就是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對全班學生經過深入觀察與分析后,按照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的攝取程度、性格特點和特長愛好等,把班級分成幾個數學學習興趣小組,在小組與小組間、小組內成員與成員之間進行結“對子”學習,加強學生之間互助精神的培養。這種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利用學生與學生間、小組與小組間的差異性協作,使其形成有利于每位學生協調發展、優劣互補的良好學習氛圍。
(三)其他學習模式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出現了個別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首先要把全班學生按照某個標準劃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數學教師會根據不同小組的特性制定不一樣的教學計劃,展開不一樣的課程進度。這種教學模式所做的工作量較大,而且具有復雜不好操控性,一般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并不常用。
二、分層數學教學模式應用措施
(一)學生學習分層
按照正常情況下,小學數學的劃分層次分為三個。第一層次的學生一般都是基礎性知識掌握得很牢固,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群體,他們的學習方式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在數學考核中取得高分。第二層次的學生是學習基礎性知識一般,接受知識能力也一般的學生,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績屬于中等水平。第三層次的學生就是后進生,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好,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學習成績有很大提升空間的學生。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的表現以及考核標準,隨時調動學生的分組,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教師授課分層
在小學數學教學分層中,教師授課也是要進行分層授課的。數學教師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將授課內容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和劃分,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第一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就要少講課,多練習,注重挖掘這類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性。第二層次的學生需要對其進行精講、精煉,特別要注重他們對書本課后習題、書本例題的理解和學習,使他們對基礎知識能夠達到靈活運用的效果。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不僅要盡可能地耐心講解,還要督促他們多加進行練習,以此夯實他們的基礎知識。在這種分層授課模式下,只要各層次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度,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適時調整學習方法,就都能夠取得各自所需的進步。
(三)訓練性分層
訓練性分層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在組織一些習題訓練時,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數學程度進行難易劃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訓練。教師一定要訓練學生多做練習題,多看書本的例題,多做與基礎性知識相關的訓練。這是對第三層次學生的訓練要求。對于第二層次學生,則要求他們重點研究書本上的例題,靈活掌握變式題型。對第一層次的學生,除了給他們講解小學數學書本知識之外,還要擴大他們的視野,對他們展開相應的拓展性習題訓練。通過這種不同層次的訓練模式,以便提高各層次學生的整體數學成績。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是一種科學可行的新型教學模式。在義務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真正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的新課標要求。
作者:李敏華 單位:河北省行唐縣北河中心志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