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當下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正處于向實踐性與理論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重要轉型期。本文簡要介紹了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實施意義,對目前存在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缺陷進行了分析探討,并針對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缺陷的應對方式和策略提出一點個人的看法,力圖為各位體育運動項目教育同仁們在該領域的工作提供一點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運動項目 教學理論 實踐 研究
在當前我國國家經濟實力獲得持續提升的同時,我國的教育領域的各項相關改革也不斷趨于深入,其中在體育運動教育方面也獲得了許多進步[1]。我國當下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正處于向實踐性與理論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重要轉型期[2],這對于體育運動項目教學體系也提出了更高的新標準,即要求該教學體系在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已有的基礎之上,向科學性和多元化發展,強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的有效性。特別是當下學生在體質較弱的同時還面臨著來自于方方面面的諸多壓力,更有必要加強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工作,以期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提高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研究成果在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切實提高學生自體育運動項目教育中獲益的可能性。
1實施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意義
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方法已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當下有些體育運動項目的執教者常流于對教學形式的簡單套用,而對運動項目教學內部所存在的邏輯性視而不見。事實上體育運動項目的正確實施是建立在一整套的訓練學和生理學機制基礎之上的,并且這些機制貫穿于包括準備活動時期以及正式實施時期在內的整個體育運動項目的實施過程之中。體育運動執教者應對于個體身體機能的狀態及其在運動狀態時的改變情況做深入了解,方能保障體育運動項目的有效實施和運動者運動的安全性。舉例說明,準備活動的意義在于協調運動者運動系統與其內臟系統工作能力之間的平衡,體育運動執教者必須了解不同個體在這個協調時間上存在著差異性的現實,因而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運動者進行準備活動,用以將受教育者的情緒調整到適于進行體育運動項目的狀態,促進運動者提升肌肉系統供氧能力與身體散熱功能的加速。體育運動執教者將類似的教學理論準確地應用于實踐教學中,有利于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有利于促使受教育者安全有效地實施體育運動項目,從這個意義上說,將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極為重要和必要。
2目前存在于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缺陷
目前存在于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缺陷是不容回避的,主要表現為:①執教者對于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主體認知不夠清晰。基于體育教學論的高度,執教者在教學過程中是主導者角色而非主體角色。②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均存在著一定的固化性,缺乏新意,難以適應時代的進步。③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的科學化運用力度不夠,體育運動項目執教者尚不能自如地將科學的教學理論運用于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之中。
3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方面缺陷的應對方式和策略
3.1重視體育運動項目教學過程中受教育者的主體角色
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將受教育者置于教學實踐的主體地位,這一點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常得不到切實的踐行。體育運動項目執教者對教學主體的認識不夠清晰,必將導致體育教學活動出現較大的偏差。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運動執教者們必須對學生是教學主體這一理念保持清醒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注重自身引導功效的發揮,避免將學生置于執教者的附屬地位。有效的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應是受教者與執教者均獲得價值體現的雙贏局面,而非執教者所實施的單向式的盲目傳授。
3.2對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方式和內容要根據教學實境實施靈活機動的調整
當下相當一部分體育運動執教者一直延用著單一陳舊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機械固化的教學內容,對于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創新不甚積極,這導致教師的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受教育者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產生抵觸厭倦情緒[3]。基于體育運動執教者們個體教學能力的不同,導致其所組織的體育運動相關教學活動呈現出差異性,換句話說,體育教學方式和內容的缺乏新意一定程度上是因體育運動執教者實際操作時的相對性僵化和呆板造成的。因而有必要在體育運動執教者的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下大力氣,提高其對體育運動項目課程的內在理解能力,重點培育其對體育運動項目個體化的依據教學實境實施靈活機動調整的能力,使他們有能力利用對教學實踐中的恒定因素與變量因素的有效結合,實現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科學掌控。
3.3在具體的微觀體育運動項目教學過程中切實運用科學化的運動項目教學理論
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的科學化必須運用于具體微觀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實踐中方能得以落實。舉例來說,以心率的準確測定來確定運動者的體能運動的強度和心臟功能,對參與體育項目訓練的學生測量其最大攝氧量和乳酸閾值以便確定學生的有氧工作能力,用以衡量運動者體質的健康程度;要使受教育者對運動項目的學習和分析能力獲得提高,執教者可于教學實踐中利用姿勢反射、翻正反射、直線加速反射、旋轉反射等實施系列化的講解等,這種將運動教學理論有效運用于教學實踐中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實施體育運動項目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4結語
實踐活動需要來自于理論所提供的指導,而理論的價值體現也是于對實踐活動的指導過程中方能獲得實現的,這一點在體育運動項目教育領域同樣適用。學校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研究工作應當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特點,扎根于體育運動項目的教育實踐之中,通過教學的實踐過程來豐富和檢驗理論的價值。體育運動項目的執教者必須正視當下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中的缺陷,采取各種適宜的應對方式和策略,緊密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來學習和運用先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為我國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運用的發展助以一已之力。
參考文獻:
[1]劉洪.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探析[J].科技風,2014.
[2]李鐵軍.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性的反思[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
[3]田洪.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學理論,2014
作者:方放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