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OBE理念下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思政課教學擔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基于obe提倡“產出導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持續改進的理念,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并使之與思政課教育教學實現深度融合,采取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教與學模式的創新,有助于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OBE理念;思政課;混合式;教學
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2019年10月,教育部明確要求要完善以質量為導向的課程建設激勵機制,[1]將課程質量建設提上議事日程。成果導向教育(簡稱OBE)的核心理念提倡“產出導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持續改進。該理念有助于提升課程質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有助于大學生創新性、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符合互聯網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和大學生成長的需要,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目前,如何基于OBE理念,通過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思政課課程質量,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
一、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的必然性
教育界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解讀。一種解讀認為混合式教學是將多種學習理論、教學媒體和教學理論進行混合以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2]另一種解讀是指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采納后一種解讀。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學改革的需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時代課堂改革創新,提高學生學習成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移動互聯網讓時空得到不斷拓展,甚至打破了時空限制。傳統的課堂教學受限于上課時間與空間,很難實現差異化教學,缺乏與學生的交互性,突出了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克服傳統的面對面教學的局限性,能夠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并通過討論、搶答等方式同時實現多人發言,不僅可以進行師生交流,還可以進行生生交流,這是傳統的線下課堂無法做到的。現在的大學生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更關注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線上的互動交流,更能促進大學生認識自己,有利于大學生課堂上主體性作用的發揮。
(二)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建設的基礎在“課程”,重點在“思政”,關鍵在教師,成效在學生。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性地整合了上述要素。教學資源不再局限于授課教師的課堂講解,還可以通過提供知識拓展資源方式,以線上的形式進行,進而可以實現更多其他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增強課程呈現方式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綜合運用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兩種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獲得感,符合大學生學習規律、能力提升規律和價值觀確立規律,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OBE理念與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在一致性
OBE的教學理念致力于建立并持續改進“產出導向”的教育體系和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系。“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導作用,遵循“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OBE教學理念之所以能夠貫穿于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全過程,在于二者有著內在的一致性。
(一)產出方面的內在一致性在產出方面,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OBE教學理念都注重質量的提升。OBE教學理念倡導“產出導向”,注重學習成效,對學生的畢業要求主要是學生“學會了什么”,而不是教師“傳授了什么”,關注質量保證和質量提升。通過培養的人才質量倒逼教學改革,提升大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各自優勢,實現二者的有效契合,按照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既著重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又吸收傳統課堂教學的優點,利用系統科學的整體原理,在“混合式教學”應用中將教學各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整體效應,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其目標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持續改進方面的內在一致性在持續改進方面,OBE的教育理念需要課程質量的持續改進,混合式教學法無疑為其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路徑。混合式教學法的優勢在于可以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合理設計,過程監控,不斷發現問題,持續改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注重過程性考核,增加了過程性考核在課程整體考核中的權重。思政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點是教學程序多。“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線上部分,既有學生簽到、視頻、聲頻、文字閱讀等基礎材料的查看,又有測驗、討論、作業等進一步提升和鞏固的環節,因此,學生的學習任務非常明確,能充分體現OBE理念,以形成性評價方式考核學生。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有助于教師把握課程教學中的情況,可以分析每一輪的教學,相比于前一年,哪些優勢可以繼續保持,哪些局限性需要在下一輪的設計中加以克服,以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內在一致性OBE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混合式教學模式恰恰有助于以學生為中心。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注重教師主導性的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中心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以學生為中心。何克抗最早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我國,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要發揮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和網絡化教學的雙重優勢,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3]思想政治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在線學習來實現,思想信念的內化過程(能力和價值觀層面)需要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來實現。利用線上教學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差異化教學,也就是說,可以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情境、不同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進而有效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思政課教學在進行課程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發揮其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OBE理念融入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的實踐
融入OBE教學理念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那么,如何讓OBE理念真正融入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呢?筆者認為以下三條實踐路徑行之有效。
(一)“產出導向”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在OBE教學理念下,課程的目標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各行業需求確定的課程畢業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是“立德樹人”,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各行業對思政課的職業素養要求是讓學生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基于“產出導向”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下功夫。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目標的設定也要圍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層面進行,為大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線上線下”混合式思政課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大學生團體協作能力、探究能力、自我治理和自我服務能力,提高大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針對學生的研究型項目型學習方式,以問題為導向,讓線上線下的任務緊緊圍繞學生素質提升這一目標進行設計,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批判性思維;通過探究式、論文式、答辯式等多種作業評價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加強非標準化、綜合性等評價,提升學生學習的挑戰性,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充分體現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和在線教學的優勢,并將兩者很好地契合,進而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可以按照“課前”“課上”“課后”三個時間段來進行設計。課前:各高校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思政課的基本知識點,通過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將課程劃分為與本門課程學時相符的若干專題,教師分工合作,將每一專題的基本理論、相關概念、重點難點通過線上教學資源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課上:OBE理念的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忙起來。但學生必須提前做好該課程相應的基礎知識準備,教師發揮主導性作用,學生體現主體性作用。相比之下,在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下,大學生是“帶著耳朵”來上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大學生“帶著腦子”來上課。[4]教師的定位不再是單一的傳道授業解惑,已經從學生學習資源的提供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經歷的陪伴者和學習成效的激勵者,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課后:線下回答學生的疑問,在課前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互動不妨采用討論辯論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提高。教師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獲取教學效果反饋信息,還可以跟學生進行點對點的深度交流,以更清晰地了解學生,切實做到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的分工就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通常情況下,深層次的理論性的教學內容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和課程的熱點問題可以通過線上方式進行教學,進而實現思政課的差異化教學和時效性教學。
(三)“持續改進”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思政課的教學與理工類的很多課程不同,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思政課的課程目標是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以便將來能夠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思政課的這一特點導致思政課教學很多方面難以量化,但這并不表明,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就無法考察。大數據、云計算的運用為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信息反饋提供了可能。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線學習時長、訪問次數、討論頻率、討論深度和廣度、完成測驗時間和成績、搶答的速度和回答問題的質量等相關數據的抓取和分析,來跟蹤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持續性改進的基礎來源于對思政課混合式課程教學中問題的準確把握。這就要求對教學過程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注重形成性評價。課前要準確把握大學生對于課程的需求,課上要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課后要及時與大學生互動溝通。要及時、順利地解決問題,課前、課上和課后每個環節都要盡可能地做到及時溝通、及時反饋信息,而不是要等一學期課程結束之后再進行反饋。課程的持續性改進既包括分階段地反饋信息,也包括總體上的反饋信息。課程的反饋既包括每一個教師教學過程中的特殊性問題,也包括每一門課程乃至所有思政課課程的普遍性問題,對于需要持續性改進的問題需要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進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實現思政課的持續性改進與提升。為了更好地持續改進,有必要提升教師能力,通過培訓使教師強起來。思政課教師團隊要加強教學研究,加強集體備課,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研究思政課課程設計,在思政課混合教學中做好思政課教學內容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真正實現課程教學的產出有效,實現預期的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2019-10-30)[2020-07-01].
[2]周獻策.OBE理念下形勢與政策課混合式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4):144-145,148.
[3]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37-48,79.
[4]于歆杰.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9(5):14-18,28.
作者:傅暢梅 李艷陽 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