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下物理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自我發展。而這恰恰是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以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為例,探討物理教學方法。
關鍵詞:非指導性教學>物理教學>合作學習
物理教學大致可以分為物理概念教學、規律教學和實驗教學。不同的內容教學方式也有所差異。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與物理這三個教學內容相結合是非常具有討論意義的。
一、非指導性教學理論
1.非指導性教學的教育目的
20世紀50年代,認知主義(偏重人的認知發展)和行為主義(過于關注人的行為改變)在教育領域中盛行,但在教學中這兩個理論都忽視了學生情感因素的發展,將人的認知和情感割裂開來。處于迅速變化世界中的羅杰斯認為,認知和情感分裂的教育有礙于學生“完整人格”的實現,傳統的教育目標應適當改變。于是,他提出:培養軀體、心智、情感、精神、心靈力量融匯一體的人,也就是做事用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方式的人,即知情合一的人[1]。這個模式是理想化的,需要一個現實的教育目標來實現,在當今社會,這個教育目標就是終身學習和促進變化,培養會學習和能夠適應變化的人。只有意識到世上沒有任何可靠的知識,學習應是不斷尋求并接受新知識,不斷將自身的知識升華,才是一個懂終身學習的人。只有尋求知識的過程才是可靠的,變化作為確立教育目標的依據取決于過程而非靜止的知識,可見非指導性教學理論重視的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果[2]。羅杰斯的教育目標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斷促進變化,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注意學生的情感、精神和價值等各方面的發展。
2.非指導性教學的思想
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又稱“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論,源于他的“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模式[3]。他提倡,為了促進人全面的發展并培養自我實現的人,教育應以人為中心。非指導教學的教學思想就是以人為中心這一教學理念,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學生在教育中不一定是相對獨立的中心,兩者本來就應該相互協調促進。學生從教師那里學習并吸收前人的知識和經驗,教師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由此可見,教師是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促進者w。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進步。非指導性教學體現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平臺和載體,教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皆是以相互學習者的姿態自居。因此,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就是非指導性教學的核心思想,著重強調全面發展,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發展,還包含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培養。這就是羅杰斯倡導的有意義學習,在跟學生相處時,真誠地對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條件地蕁重并接受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將學生看作是有意識的人,學生會更主動去學,會更好地表現自己。
3.非指導性教學特征
(1)尊重個體差異。在非指導性教學模式中,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性都被尊重,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在學習能力和認知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水平參差不齊,這主要由其原有的生活背景和知識經驗造成的。尊重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性是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所推崇的,每個受教育者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具有獨創性的完整個體,教育更多的應該是鼓勵每個學生做自己,發展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最大機會,為滿足學生自我意愿的主動學習,教師預留學生思考、選擇和決定的時間。?(2)重視合作學習。在非指導性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是一種教授者和學習者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是一種雙向活動。學生通過交流和合作的學習過程來掌握知識、探索未知和提高自己的素養,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這兩個概念不完全沖突,自主學習需要合作和探究,探究性學習依賴于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個人的思維存在局限,且每個人對問題的認知略有差異,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需要自主探索,也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以此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
二、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在物理概念教學上的應用
物理概念是人腦對一些物理現象或者過程的本質特征的反映,是一種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抽象概括的思維形式。它既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抽象反映,也是人們去探索和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所不可或缺的工具[5]。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物理概念教學課的程序大致分為:概念的引人、形成、鞏固和深化。中學物理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充分發展他們的智力、能力等。在學習杠桿概念時,在杠桿概念引人階段,教師要營造適合教學要求的環境,并借此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尋找方法嘗試探索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把教學的目的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未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在此教師可以先以阿基米德想撬地球來向學生尋求撬地球的方法,進一步設問如何將擋路的大石頭搬走,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抓住,同時激發學生探索欲望,根據學生的簡單回答給出杠桿這一概念。接著將注意轉向事先準備好的羊角錘、板子、剪刀、鉗子等,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如何用這些工具將木板中的釘子拔出來并注意實施細節,教師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并給予引導。觀看玩蹺蹺板和手動抽水井動畫,結合拔釘子實驗,小組討論這幾種簡單工具在使用時的特點,并請組員回答,當學生不能得出時,教師再適當引導,總結學生歸納的特點。在杠桿概念形成階段,小組根據總結的特點討論并給出杠桿概念。當學生能正確給出杠桿定義時,已經能基本理解什么是杠桿,讓他們自己動手、分析和總結,對杠桿的理解更深刻,更有利于接下來的概念鞏固和深化。將非指導性教學理念運用于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掌控教學流程和進度,適時給予啟發指導,不僅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團結合作、善于分析并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物理規律教學上的應用
物理規律是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變化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反映了某物理量在一定條件下的本質聯系。物理規律是構建學生的物理知識體系的樞紐,建立和掌握物理規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能,因此,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是物理教學的中心任務。物理規律是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前進的,而物理規律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去運用規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還要讓學生掌握探究物理規律的方法M。物理規律教學方法主要是演繹法和歸納法,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可以廣泛應用到物理規律教學中,比如,在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時,教師給每組學生提供水、鹽水、酒精、糖水等液體,學生自己選擇液體進行實驗,教師巡視觀察學生實驗的質量和進度,給需要幫助的小組個別引導,組內討論并用自己的話總結實驗規律,然后分享實驗理念、實驗操作、實驗數據及結果,然后教師根據每組實驗情況分析總結阿基米德原理并適當評價,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次課的學習方法:明確問題條件一提出猜想和假設一實驗觀察一分析歸納一總結規律。這樣教師將正確的學習方法經常地、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生逐漸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物理的能力,可以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可以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更新知識的能力,因而可以終生受用。
3.在物理實驗教學上的應用
將非指導性教學理念運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比如,學生學習了電流的磁效應的相關知識后,為了提髙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加深對電流磁效應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將學生進行分組,盡量讓每位學生在自己組里都能有所發揮且和組里其他成員互補并相互學習,然后引導學生組內合作,利用通電導線周圍會產生磁場、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的原理,在有說明的情況下設計出“世界上最小的電車”,通過改變彈簧的形狀來設計自己的軌道。實驗活動最后,每組派成員講解并展示自己的設計成果,分享經驗,以此來提髙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和主動學習的意識。實驗結束后,教師適當預留探究“電車”的—些物理量和改裝“電車”的設計點供有興趣且有能力的學生,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小結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與物理教學相結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教學前,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確保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完成預期的學習目標。(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適時指導至關重要。指導時應注重啟發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逐漸掌握知識和技能。(3)在教學后,應給學生留出足夠多的自由發揮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與物理教學相結合的應用十分廣泛,本文僅僅是對這一理論的簡單介紹,希望可以啟發更多教育工作者,為教學事業的長足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琴.羅杰斯的學習理論述評[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1):147-149.
[2]薛斌.羅杰斯的“非指導性”理論對研究性學習的啟示[J].成人教育,2005(9):78-80.
[3]方展畫.羅杰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論述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馮杰.中學物理課租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6]韓唯偉,倪敏.淺談心智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優勢[J].中學物理教學麥考,2016(8),58-59.
作者:董琳 倪敏 韓唯偉 單位:上海師范大學數理學院 上海市南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