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的開設起到了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在于能全面提高國民的基本素質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小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知識,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另一方面而言,它還起到了促進學生學習其他科學文化知識的墊腳石作用,學生可以以此作為基礎,用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應該認識到,現今對于小學語文的教育已經從原有的應試化教育逐步過渡到了現下的人文教育。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對于教學觀念應該做出轉變,就以往只求學生學習成績的要求中走出,逐漸轉換到現下需要在人文情懷及知識總體掌握方面對學生的課堂語文教學實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對策,這就需要教師應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在對于教育教學目標上,教師應該認識到,要從以往的應試目標轉變到現在需要多對學生的基本文化知識掌握做到強化與深化,并使學生對于中華文明有更多的了解與認知。其次,在課堂具體教學環境中,教師應該認識到應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使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最后,課堂教學應遵循新課標下的課堂特征,即開放性、和諧性和平等性。
二、改善課堂教學環境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因此,關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教育對策的考量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今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多半會使用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創設新的教學環境,例如使用音頻視頻等有聲有畫面的教學材料來作為課文的提前導讀,這與以往由教師帶領全班同學一起朗讀課文的不同之處在于,有趣的教學錄像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出對于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激發出自我的創新意識。
三、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
我們知道,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普遍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即整堂課程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而這種教學模式無疑會造成對于學生“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學生只是在課堂上一味的去聽教師講了哪些知識點,而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點,教師是在教學過程中,無從知道的,但往往會從學生期末的成績中體現出來,而現今對于這種模式的教學,已經做到了很大的改觀,首先,教師已從課堂的主體轉換成了教學的引導者,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前期課程準備,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作以引導,使得學生能通過自身的學習能動性,對所學的新知識,作以自我的認知與學習,體現在具體教學實例上,可以以《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作為例子,在此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的錄像觀看,帶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自己自行找出課文中描述西沙群島富饒的語句,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到語言語句的表達,及新詞語的認知與掌握。其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已經有很多老師采用了另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即開放性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前的備課,將要學課文中,具有討論意義的問題列出,并于課堂基礎教學后,讓學生來一起討論和思考這些問題,應這些問題往往沒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學生在討論時,可以暢所欲言,這樣無疑能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培養其看待問題的創新意識,并使學生在以后的問題解決中,能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四、總結
在新課標下的教育教學對策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實施教學新目標的關鍵仍是自己,但是更應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發揮出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動性,并培養其創新意識與能力。而且在掌握了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后,教師更應該以此作為基礎,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以及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諸多知識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引導。而后,結合多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全面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善思勤學。另外,除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相關語言技能外,還應重視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教導學生要做好課后的閱讀量積累,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實力和其語文的文化素養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并可為其今后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作者:張桂蕓 單位:甘肅省臨潭縣新城鎮西街小學